颈肩痛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肩颈痛按摩需谨慎四旬女子竟被按出脑中 [复制链接]

1#
根据《柳叶刀》最近统计资料显示,在中国脑卒中(俗称:脑中风)为第一大死亡病因,脑卒中具有“三高”特性——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公众也逐渐认识到: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糖尿病等是导致脑卒中发病的常见病因。然而,还有很多原因,并未被大家所熟知。

医院脑血管病病区主任张琪博士指出,除了上述常见的病因外,诱发脑卒中还有一些鲜为人知的原因。其中颈动脉夹层诱发的卒中,在中青年病人中多见,需引起重视。颈动脉夹层,除了外伤,突然转头或牵拉也可引起动脉撕裂,甚至有些患者是在接受不正规的推拿按摩时引起的。

据福州电视台1套新闻频道(FZTV-1)报道,49岁的周女士是一名餐厅经营者,因为长期从事餐饮工作,导致颈肌劳损,医院进行治疗,谁知在住院治疗的第二天,周女士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晕倒了。据该院医生回顾,当时她人虽然是醒着的但是完全没办法讲话,右侧完全偏瘫。经检查,其左侧颈内动脉完全闭塞,颅内血管是不显影的——这是典型的缺血性脑卒中。幸运的是经过及时血管内介入治疗,周女士终于脱离危险。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周女士突然中风?

医生详细了解周女士发病前后的经过后发现,原来她的爱人是“罪魁祸首”。原来,周女士因长期从事餐饮工作,造成其颈部、背部等局部肌肉长期紧张、劳损,而长期疼痛;她丈夫看着心疼,就在家给她做拔罐、按摩等。正是这种甜蜜爱心的“非正规”按摩最终导致周女士突发中风。

▲FZTV-1报道:肩颈疼痛就按摩?这名女子被按出脑中风

颈动脉夹层是中青年脑卒中患者重要诱因

张琪博士分析指出,正是这种不正确的颈部按摩推拿,导致周女士颈部动脉内膜损伤,内膜损伤后会导致颈内动脉闭塞,医学上叫“动脉夹层”,动脉夹层会继发血栓,血栓脱落会导致颅内血管闭塞,最终导致“急性脑梗塞”。

颈动脉夹层是指由于脑动脉因各种原因发生内膜局部撕裂,血液进入血管壁形成分离,内膜逐步剥离、扩展,在动脉内形成真、假两腔,亦可造成栓子脱落。当血肿聚集在动脉内膜和中膜之间可导致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当血肿累及中膜与外膜时则可形成动脉瘤样扩张或者破裂出血。虽然脑动脉夹层仅占所有缺血性卒中的少部分,但它却是中青年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国外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由颈、椎动脉夹层引起的缺血性卒中约占全部缺血性卒中的2%,占中青年人缺血性卒中的10%~25%。所以青年人罹患脑卒中,动脉夹层是应该考虑的病因之一。

据统计,颈内动脉夹层的发病率为(2.6~3.0)/10万,椎动脉夹层的发病率尚不明确;夹层动脉瘤的病因包括高血压、遗传因素、外伤、感染及血管性疾病等,现普遍认为内弹力板缺损可能是夹层动脉瘤形成的主要原因。

▲动脉壁由内膜、中膜、外膜组成,内膜局部撕裂,形成夹层,可伴有栓子脱落

颈部剧烈活动、体育运动等都可能导致颈动脉夹层

张琪博士介绍,夹层一般被分为自发性、外伤性和医源性。颈部的剧烈活动、颈部不适当的按摩或微不足道的颈部创伤,是已知的引发颈动脉夹层的潜在机械触发因素。甚至于剧烈咳嗽、擤鼻涕以及从事某些体育活动,如举重、羽毛球、高尔夫球,网球及瑜伽等或大幅度转头都可能导致颈动脉夹层。而高血压、纤维肌发育不良、近期感染等也是颈动脉夹层发病的高危因素。

颈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分为三大类:

1.局部症状:头颈部头痛、Horner征(霍纳综合征,即颈交感神经麻痹综合征)、颅神经麻痹、耳鸣等;

2.缺血性表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塞、脑栓塞;

3.出血表现:颅内夹层动脉瘤及其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

尽管大多数颈动脉夹层患者并没有常见的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但某些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仍然是颈动脉夹层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口服避孕药、结缔组织疾病等。

除血管自身因素外,诱发因素在颈动脉夹层的发生中不容忽视。在控制危险因素的基础上,应同时避免各种诱发因素,如不适当的机械外力。

张琪博士建议,大家在日常运动中要注意运动强度,避免剧烈运动。同时尽量减少颈部的按摩、刮痧等操作,若有需医院进行评估或治疗,以防引发颈动脉夹层。若按摩、刮痧等操作后有脑卒中征兆,一定要及时就医,颈动脉夹层需要及时诊断、及时治疗。

▲日常运动中要注意运动强度,避免剧烈运动

“中风”快速识别中风

■“1”代表“看到1张不对称的脸”;

■“2”代表“查两只手臂是否有单侧无力”;

■“0”代表“聆(零)听讲话是否清晰”。

如果通过这三步观察怀疑患者是中风,应立刻拨打急救电话。

严重撕裂造成颈动脉管腔重度狭窄,可行血管内介入支架治疗

《中国卒中杂志》刊文指出,在4.5h溶栓时间窗内对颈部动脉夹层进行rt-PA静脉溶栓是安全的。颈动脉夹层所致的缺血性卒中复发事件较低,不推荐常规行血管内治疗,但在颈动脉夹层导致血管严重狭窄甚至闭塞引起缺血性卒中时可行血管成形术。

指南不推荐对发病6h内的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灌注筛查,但对存在目标缺血不匹配的患者进行血管内治疗可增加患者良好预后的比例。

80%脑卒中是可以预防的

哪怕最完美的救治,都不如脑卒中从未发生过。

张琪博士指出,除了脑血管畸型、脑血管瘤、家族聚集性遗传等先天性因素,高达80%的脑中风是可以预防的。

首先,控制好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心脏病等高危因素。降低血压,控制血脂、血糖,保持健康体重,可降低脑卒中风险;房颤是引发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病因,建议房颤患者遵医嘱采用抗凝治疗。

其次,保证健康生活方式,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日常生活行为应注意:

1.注重合理膳食,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g,减少摄入富含油脂和高糖的食物,限量食用烹调油,每天饮水要充足。

2.酌情量力运动,以大肌肉群参与的有氧耐力运动为主,如健走、慢跑、游泳、太极拳等运动,活动量一般应达到中等强度。防止过度劳累、用力过猛。

3.克服不良嗜好(吸烟、过量饮酒、久坐,长时间低头看手机等)。

4.注意气候变化、保持情绪平稳。

5.老年人应防止过快改变体位,避免便秘。

6.定期进行体检,发现问题早诊早治。

▲预防卒中要控制好高血压、高血糖、心脏病等因素

▲莫做低头族

张琪博士特别提醒,很多人体检不重视脑血管,建议到了50岁,都做一个脑血管检查“留底”,如果家族有过脑血管瘤患者,40岁及以上体检就要考虑体检做CTA或MRA筛查了。如果有上述高危因素或早期血管病变情况,可每年做经颅多普勒、颈动脉超声等检查。

专家介绍

张琪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医院脑血管病病区主任

张琪,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毕业于第二*医大学神经外科,师从我国著名脑血管病专家刘建民、许奕教授;从事脑血管病临床工作十余年,主持或参加各类神经外科手术余台,尤其擅长脑血管病(缺血性脑血管病、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等)介入微创治疗;长期从事缺血及出血性卒中的急诊治疗,近5年来每年完成和参与急诊取栓及动脉瘤栓塞余例,在缺血性及出血性卒中的诊疗上积累丰富的经验,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5篇。

门诊时间:周二全天

作者:青松编辑:Blue

你可能还想看

■八旬老伯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致瘫DSA介入及系统治疗后能生活自理

■医学前沿

张琪博士团队成功开展“经皮静脉窦穿刺栓塞治疗复杂硬脑膜动静脉瘘”手术

■介入无“置入”——五旬男子椎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张琪博士团队用药物洗脱球囊解其难题

告诉别人你“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