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王小蒙
“看东西清亮了,走路也有劲了。”完全闭塞的颈内动脉被重新开通,大脑供血跟得上了,胳膊腿的活动就变得灵活了。日前,医院成功完成“慢性脑血管闭塞再通术”,这意味着该院脑缺血治疗水平再上新台阶。
长期脑缺血,走路都费劲
因为左腿没劲,走路都抬不起脚,左胳膊拿东西也费力,59岁男子被脑缺血折磨的苦不堪言。而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作为大脑供血动脉之一的颈动脉完全闭塞。医院长期药物治疗不见效,男子辗转来到医院神经内科。
“男子感到头晕浑身乏力得有一年了,近段时间病情进一步加重,说话都不太利索了。”医院神经内科主任赵修敏检查发现,男子左颈动脉完全闭塞,右侧代偿供血,但是代偿血管纤细,远期闭塞可能性大。
有统计数据显示,60%以上的脑缺血病人是由颈动脉狭窄引起。作为人脑的主要供血动脉之一,当颈动脉出现不同程度的狭窄时,大脑也就出现不同程度的缺血。主要的表现为:耳鸣、视物模糊、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乏力、嗜睡、失眠以及多梦等。也可以出现眩晕、眼前发黑(黑贖),重者可以出现反复的晕厥,甚至偏瘫、失语、昏迷,少数人可以有视力下降,偏盲、复视,甚至突发性失明。
据介绍,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方式有三种,即药物治疗、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药物治疗是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如常规服用阿司匹林、或新的强效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但仅适用于狭窄程度不超过50%的患者,对于超过70%狭窄的患者,一般建议手术治疗。”
3小时手术,成功开通血管
全面查看了患者的病情,制定详细明确的治疗计划,经过全科讨论并且和患者充分沟通后,赵修敏团队最终决定为患者进行“慢性脑血管闭塞血管再通术”。
据介绍,由于患者的脑血管闭塞是慢性病程,这类慢性血栓形成的病人由于血管长时间堵塞,血栓比一般的急性闭塞的病人要坚硬,手术中需要准确找到闭塞血管的具体位置,并安全打通血管。其手术操作技术难度大、风险高,在手术中极有可能会出现血管破裂而形成动脉血管夹层或打不通血栓等不可预测的后果。
为了保证患者的手术安全,赵修敏带领团队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了详细全面的手术方案,充分考虑了术中可能出现的各类情况。在神经内科、介入医学科医护人员的共同协作下,进行了长达3个小时的手术。手术中通过不断尝试、反复再通,克服了血栓狭窄较长、血栓硬化等问题,顺利将支架安全地植入患者闭塞的血管中。
术中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无任何不适,术后恢复良好,出院时已经可以独立行走且生活基本可以自理。
创伤小恢复快,有效改善供血
脑血管性慢闭塞病变是传统意义上典型的稳定病变,在侧枝代偿不充分的病人中,可以出现相应的缺血症状,而且此类病人再发卒中的严重程度和范围也因脑血管病变的存在而加重,因此开通病变对于改善病人脑供血及预防脑卒中有益。
据了解,脑血管介入技术是当前高精尖医疗技术的代表,医院顺利开展“慢性脑血管闭塞血管再通术”,标志着该院治疗水平再上新台阶。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起效快、恢复快、疗效确切、可重复操作的优点。只需要局部麻醉,在大腿根部穿刺,将一根直径在2毫米左右的导管放置入股动脉,将导管输送到颈动脉狭窄部位,选准位置后将支架释放出来就完成了对颈动脉硬化狭窄部位的扩张成型,改善大脑血流供应。”
赵修敏说,如果患者出现了反复肢体麻木、偏瘫等症状,且药物治疗效果不好时,可考虑进行血管再通治疗。血管再通可能恢复脑组织血供,存在血流动力学障碍的患者可能从中获益。
专家介绍:
赵修敏,神经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擅长神经重症、脑血管病、帕金森病及肌张力障碍、癫痫、睡眠障碍治疗。
兼任山东省医学会脑血管病分会委员,山东省医学会慢性病多学科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医学会神经内科分会脑血管病委员,山东省医学会神经内科分会神经重症委员,山东省老年学会睡眠医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卒中学会出血性卒中分会常委,山东省卒中学会神经重症分会常委,山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头痛专委会常委,济南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发表SCI等核心论文10余篇,主编专著2部。
出诊时间:周二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