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肩痛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中医世家的西行者,科学阐释中医药扶
TUhjnbcbe - 2024/10/16 8:54:00
白癜风精细化治疗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5778560.html
    

第二届“上海科技青年35人引领计划”获奖者,上海中医院研究员、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脾胃病研究所副所长徐汉辰。视频记者龙云杰(01:59)

今年年中,上海中医院(中医脾胃病研究所)在上海市科委的资助支持下,启动了一项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难治性结直肠癌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以期明确中医药治疗在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的疗效,获得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形成规范化的诊疗方案。

“我们做中西医结合的方案,一定要让西医专家认可,最后形成循证医学证据,是在西医标准治疗的基础上加入中医药的干预,再来看中医药的有效性。”34岁的徐汉辰是上海中医院的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同时也是中医脾胃病研究所的副所长,去年他所在团队刚刚历时四年研究证实,中药白术的有效成分可以增强结直肠癌对pd-1免疫治疗的应答效率,“这条路很难走,但这也是我们坚持的信念。”徐汉辰感叹。

上海中医院研究员、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脾胃病研究所副所长徐汉辰。采访对象供图

8月底,徐汉辰入选了年“上海科技青年35人引领计划”。在颁奖典礼上和研究领域的同行交流,他也主动介绍了这项计划中的中西医结合的临床研究。作为两年来第一位入选的中医药人,徐汉辰感到了肩上的担子。

“有别于我们的父辈,我们新时代的中医药人要肩负传承和创新的重任,既要传承中医药的学术思想体系和临床经验,更重要的是用我们所学到的现代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研究方法,去进一步揭示中医药有效性的科学内涵。”徐汉辰说,希望为阐明中医药的机理做出一些贡献,为中医药走向世界尽一份力量。

中医药,注定的选择

徐汉辰是中医世家的第五代,从记事起就在祖父开的中医诊所里玩耍,药房中飘着的浓厚的草药味是他从小熟悉的味道。从小到大,小毛小病全靠喝家里煎煮的汤药解决。高中时,有次打篮球崴了脚,也借此体会到了父亲针灸的神奇功效。

在家庭氛围的耳濡目染下,徐汉辰对中医药有着天然的强烈自信,也希望进一步传承这份“中华文化的瑰宝”。因此在高考志愿填报时,他报考的都是中医药高等院校中的中医学专业。年,他如愿进入上海中医药大学,学习中医学。

本科阶段,中医学的相关课程,徐汉辰十分热衷,“中医的脾虚、肾虚,许多人很难理解,而我是从小耳濡目染的。中医的脾,其实指的更多是免疫系统,不单指西医的脾脏器官。”许多从西医进入中医药研究的同行,容易对中医理论体系感到困惑,徐汉辰却游刃有余。

本科的最后一年,医院进行本科的实习,对中医脾胃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跟随季光教授进行临床及科研方面的学习。毕业后,他也顺利考取研究生,进入中医脾胃病研究所,继续跟随研究所的创所所长季光教授开始了硕士、博士阶段的学习及探索。

徐汉辰介绍,导师季光教授长期从事消化系统、代谢性疾病的病证结合研究,过去的十余年,他带领团队首次明确脾阳虚证在老年人群的流行规律及其与代谢性疾病的相关性。他们运用组学技术建立脾阳虚证的血液和尿液代谢谱,发现证候易感基因和表观遗传学基础,并证实非酒精性脂肪肝脾阳虚证是二型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他们还发现了经方苓桂术甘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靶点和途径,多组学联合分析确定苓桂术甘汤的调节通路。

在导师的指导下,徐汉辰一直在探索消化系统肿瘤的病证结合研究模式及中医药在肿瘤防治中的科学内涵。

医院“国医大师”刘嘉湘教授总结的“扶正治癌”的学术理论,认为人体正气亏虚是恶性肿瘤发病的基础,使用中医扶正类药物,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用以对抗肿瘤。“这和年获颁诺贝尔奖的免疫检查抑制剂的治疗理念是不谋而合的。”徐汉辰相信,随着对肿瘤免疫微环境的不断深入的研究,未来中医药防治肿瘤的扶正治癌的理论将不断发展,其科学内涵也必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所进一步揭示。

徐汉辰与导师季光教授。采访对象供图

中医药参与肿瘤免疫治疗的示范性研究

临床研究显示,在结直肠癌患者中,只有30%的msi-h(微卫星高度不稳定)患者可从单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获益,而pd-1联合ctla-4的双免疫疗法,也只有50%的msi病人获益。对于更广大的mss(微卫星稳定)的肠癌患者,免疫疗法目前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因此领域内临床、基础研究的工作者都在寻找如何提升免疫检查抑制剂应答效率的手段。”徐汉辰说。

中医药在肿瘤的临床综合治疗中起到了很好的疗效,徐汉辰所在的研究团队在学科带头人季光教授的带领下,一直致力于中医药防治消化系统肿瘤的应用基础及临床转化研究,围绕中医药与肿瘤免疫治疗协同增效的作用机理,开展了系列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在团队建立的一个扶正类中药的标准化合物库中,收集了余个中药复方的有效成分,研究团队希望从中筛选出能够明确促进肿瘤免疫治疗的中药小分子化合物。

“中药的特点是多效应、多靶点的协同机制,它的成分比较复杂,这是它走向现代化研究的很大障碍。”徐汉辰没有想到,这个课题历时四年才完成,其中有一年左右几乎陷入瓶颈,他需要从多维度构建筛选化合物的合适模型,将数据做扎实,不断缩小范围,之后再使用各种方法摸索有效成分的作用靶点。

在经过对化合物库的多维度的筛选和验证后,最终他们锁定白术内酯i是发挥促进肿瘤免疫治疗应答的主要活性成分。此后,通过人来源的类器官模型验证,并应用单细胞测序技术手段,充分揭示白术内酯i联合pd-1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

这项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医学期刊《journalofclinicalinvestigation》上,在行业内有一定引领和示范作用。“我们提供了筛选模型和动物验证模型,筛选出了一个有效成分,找到了作用靶点,以及临床前有效性验证的一套系列研究方法。未来可以筛选更多中医药中可以与pd-1协同增效的活性成分。”徐汉辰说,希望通过科学研究揭示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有效性机理。

“中医药的系统性研究,离不开分子生物学、合成生物学、化学生物学,药理学、药物化学分析等在内的多团队多学科科研人员的协同合作。”徐汉辰说。

徐汉辰在美国交流。采访对象供图

病证结合研究肿瘤的炎癌转化

西医是疾病分类为基础的科学,中医是证候分类为基础的学科,病证结合是两套医学体系对话的桥梁,同时病证结合的研究能够促使中西医融合发展。

在上海市炎癌转化病证生物学前沿科学中心的支持下,徐汉辰在季光教授的指导下,将防治结直肠癌的关口进一步前移,从病证结合的角度探究结直肠“炎—癌转化”的关键过程,以开发早诊早筛的标志物试剂盒,同时从经典方剂和天然化合物库中寻找候选药物,以期形成基于病证结合模式的结直肠癌的早期早诊早治方案。

和肺癌、肝癌一样,结直肠癌也是典型的炎症依赖性肿瘤。慢性炎症可以通过基因毒性、异常组织修复、增殖反应、侵袭和转移等过程与癌症的发展密切相关,许多研究表明炎癌转化的过程可以被识别和干预。在季光教授的指导下,徐汉辰及团队成员正在研制脾虚证、湿热证、血瘀证、气虚证等基本证候pro量表,“这也是中医在传承中创新的例子。”徐汉辰介绍,计划在未来2-3年内完成结直肠癌“炎癌转化”研究队列,研究病证的生物学基础,从而鉴定炎癌转化关键靶点。

徐汉辰的父亲曾对他选择科研而非行医颇有微词,希望儿子像他一样花更多精力阅读古代医案和医书,有所传承。徐汉辰坦言,他在办公室中也摆放了一些历代医家的医案集,作为科研空余时自我调节的方法。但他更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医世家的西行者,科学阐释中医药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