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击队长郭继额
文/张新志(时任团副政委)
当年战事出击拔点战斗的突击队长,是尖刀上的刀尖,是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的旗手。团“夜老虎4连”副连长郭继额,就是“1·7”出击拔点战斗率先冲上敌主峰阵地,又是最后一个撤离战场的第1突击队队长。
他从军的道路尽管崎岖坎坷,但凭着自己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对国防事业的兢兢业业,使得每一步都走得扎扎实实,每一项都干得风生水起。
郭继额,年3月出生,年5月入党。年,郭继额刚刚17岁,从丰县东北部的亭台集村来到兰州军区47军当了一名战士,而这时中越边境的战火刚刚燃起。郭继额有着一腔热血,他想和老红军一样,像抗美援朝战士们一样,为国捐躯在所不惜!
年7月,郭继额作为优秀战士被部队推荐参加军校考试,他如愿考入西安陆军学校。年7月毕业后,他被分配在兰州军区守备2师任排长。
年10月,部队精简整编,守备师撤销。当时,摆在他面前有3条路:一到省军区系统;二留守;三调出参战。郭继额毅然选择了后者,来到硝烟弥漫的老山前线,担任夜老虎4连2排长。郭继额来到47军师团4连当二排排长,4连后来被中央军委授予英雄4连称号。
随后,47军来到中越边境轮战,郭继额跟随部队来到云南文山州进行临战训练。年4月6日,奔赴老山阵地接防67军,团驻守那拉山口——老山最前沿阵地,而4连则负责防御最前端、最艰苦的三个阵地。
郭继额率领全排坚守那拉口最前沿阵地,最近的哨位距敌只有8米。“猫耳洞”大多是天然石缝,最大的能围坐3个人,最小的仅能容1个人,时间一久,有的战士的脊柱都变形了。雨季,洞里积了齐腰深的水,加之饥一顿、饱一顿,继额患子痢疾,一拉就是十多天,堂堂男子汉被折磨得脸色苍白,出入洞子都要两个战士搀着。连长三番五次命令他下阵地,他总是说:“阵地上离不开,我能坚持!”
就这样,郭继额率领战士们克服重重困难,打退了越军三十多次进攻和袭扰,歼敌六十多名,摧毁敌哨位6个,牢牢地守住了阵地,他被提升为副连长。
年11月15日,4连奉命在那拉口方向对敌号阵地实施出击拔点作战。当时连里有2位副连长,加上连长,3个人都请求担任突击队长。到底让谁当呢?一阵唇枪舌战,还是让郭继额抢上了。从突击队人员编成到沙盘演练,郭继额把全部精力都用上了,他的记事簿写满了战斗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及解决办法,一位领导看了赞叹地说:“这个队长不简单啊!”
4日晚上,老山一片寂静,第1突击队在郭继额的率领下,秘密潜入我号阵地东南侧1号屯兵洞隐蔽待机,并完成战斗准备。
战斗打响前两天,工兵破障队秘密开辟了通往敌军阵营的两条通路。年1月6日,副队长马玉革带领三组11名敢死队员沿着一条通道,经过一号区提前一天潜入三号区。1月7日凌晨3点钟,二组组长马治军带领敢死队员架好电话线。
年1月6日凌晨,郭继额带领指挥组也来到一号区。指挥第1突击队3班,提前秘密摸进至敌号阵地前沿前1号区隐蔽待机,掩护突击队主力秘密接敌。
7日凌晨3时30分,郭继额带领第1突击队(欠3班)沿1、2号通路向敌阵地摸进。6时40分突然遭到敌冷炮射击,喷火兵郗文华牺牲,1班战士董永安身负重伤。由于他沉着冷静,临危不乱,正确处置,既没有暴露行动企图,又按时把突击队带到预定位置。尔后,按预定方案分三路展开,指挥3班从左翼迂回包抄敌4号目标区;2班从右翼向敌2号目标区接敌;他亲率1班从中央突破,直逼敌号阵地主峰3号目标区。于拂晓前,突击队各班均摸至敌前沿各洞口,形成了瓮中捉鳖之势,控制了敌表面阵地。
7日凌晨7时整,在我猛烈、短促的炮火急袭的掩护下,郭继额一马当先,带领1班像离弦之箭,直扑敌号阵地主峰核心机枪火力点,并将其炸毁,为突击队迅速转入搜剿打洞扫清了火力障碍。
正当他指挥第1突击队分区域全面展开逐洞搜剿、肃清残敌的关键时刻,敌1发炮弹就在近旁爆炸,他当时心里想:“毁了毁了,肯定完了”。紧接着,他被巨大的炮弹爆炸冲击波掀翻了,瞬间昏倒了,钢盔的伪装网也马上被烧掉了。
当他醒来时,两名通讯兵正在抱着他大喊,原来这发炮弹落在了岩石下,爆破的弹片被突出的石头挡住了。他和死神擦肩而过,但不少战士却牺牲在了那片战场上。
“郗文华都没有等到战斗开始就牺牲在敌人的炮火下;身负重伤的董永安为了在潜伏中不暴露,死死咬住光荣弹止痛,直到生命最后一刻;马占福用身体堵住塞进敌人工事里的火箭筒,同归于尽;通讯员付志宏推开了我,自己却牺牲了……”郭继额数着这些烈士的名字,喃喃自语,泪眼模糊。但当时,他顾不上这些,又向高地主峰冲去……
敌丢失阵地后,一方面集中火力对表面阵地实施火力覆盖和空炸射击,并严密封锁我回撤通道;另一方面,集中班、排规模的兵力,依托其长形高地不断向我4号目标区,实施添油式的连续增援与反扑。
郭继额迅速调整兵力,在第2突击队的协同下,依托敌残存工事和有利地形,严密组织抗击敌反扑行动。他首先呼唤炮兵火力,对反扑之敌实施炮火拦阻,并以直瞄火力封锁敌增援与溃逃的唯一通道,陷敌于进退维谷之中。尔后,指挥3班迅速建立第一道狙击阵地,坚决歼灭反扑之敌。他亲自掌控高地主峰3号目标区,组织1、2班建立第二道弧形狙击阵地,严防死守,成为令敌胆寒、无法逾越的屏障。最终,在我强大炮火支援下,他们先后粉碎了敌五次反扑,坚守阵地9个多小时,取得了全歼阵地之敌的胜利。
17时10分,在我炮火掩护下,突击队开始逐次撤离战场。坚守在3号区的郭继额,看了看身边的马玉革、王全有、李国胜、马治军、李秀栋、任建清、宋飞,果断决定:“除留我和电台通信兵宋飞外,其余人员分批下撤。”不等队长说完,大家七嘴八舌地争执开了。
“我是班长,理应坚持到最后。”
“我是党员,在党需要的关键时刻我不能先撤!”
“我是轻伤,你们应该先撤下去!”
“我还不是党员,请给我一次考验的机会吧!”
“一切听我的!”他以不容置疑的口吻下达了最后命令!
17时30分,敌炮火逐渐减弱,郭继额最后一个撤下阵地。
战后故事此次拔点战斗,从早上7点持续到下午5点,从黎明到傍晚,打掉了18个屯兵洞,击退了敌人6次反扑,全歼了该高地守敌。据战果统计,这一仗共歼敌余名,缴获60炮2门,重机枪1挺,火箭筒9具,冲锋枪5支,手榴弹28枚,弹药和器材1批。敢死队也伤亡不小,当天只有6个人自己走下战场。从战场下来后,郭继额没有接受请功,他说自己的通讯员都因为保护自己牺牲了,要荣誉还有什么意思,但是团政委在和他对话时表示,如果他一个敢死队队长没有荣誉的话,就太说不过去了。后来郭继额被授予一等功。
战斗结束后,郭继额没有跟随连队回去,而是跟着军部一起返回军区,每到一地都受到热烈欢迎。因为没有随连队回去,让千里迢迢从丰县赶到西安迎接郭继额的母亲和大哥极为失望,他们以为郭继额牺牲了,经过连部和战士多次解释,他们才相信郭继额还活着。在部队待了十几天,没有等到郭继额,母亲和哥哥便心情惘然地坐火车经砀山回到丰县老家。
年,郭继额转业回地方,当起了一名普通的公务员。经历过战争的洗礼,面对过生与死的抉择,他早已把外物与荣誉看得很轻很淡,他始终发挥人民公仆的精神,为党为国家奉献着自己的一腔热血。他很少向人讲起自己那段沉淀着激情与荣耀、埋藏着痛苦与血色的青春。
年6月,年过半百的郭继额带着妻子踏上了赶往麻栗坡的路途。一个名字是一个活生生的战士,一个名字就是一份独特的记忆。郭继额手里拿着一个复印的名单说,这是30多年前他手下战士的分组名单,这些战士有些分辨不出来了,还是根据写在大腿上的姓名、番号和血型对上号的。
年7月1日上午8时,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59岁的丰县司法局干警郭继额,作为全国42名、江苏唯一一位优抚对象(战斗英雄)代表,受邀现场观礼。
他在天安门广场见证百年荣光,许下对中国共产党最深情的祝福。郭继额说,现场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大会,非常激动,党永远不会忘记自己这些老兵,这次不是代表自己去北京的,也是代表那些牺牲的战友和参战的老兵来的。如今祖国日新月异,自己感到非常幸运生活在这个时代,感谢党的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