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肩痛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肩痛的常见原因
TUhjnbcbe - 2020/10/7 17:33:00
如何防治白殿风 http://m.39.net/pf/a_4699270.html

肩痛十分常见,常见的病因有,肩袖损伤、滑囊炎、肩峰下撞击综合征、肌腱钙化、肩周炎等。

肩痛是生活中是十分常见的现象,其常见的病因有,肩袖损伤、滑囊炎、肩峰下撞击综合征、肌腱钙化、肩周炎等疾病。还有肩部以外的疾病,包括颈椎病,肺、膈及内脏等引起的牵扯痛。

肩袖损伤是肩痛最主要的原因,几乎占据所有肩痛患者的一半以上,它是由于肩关节骨刺、退变或者是外伤导致的肩部冈上肌、冈下肌、肩胛下肌、小圆肌的急性和慢性的病变。主要表现为无力,疼痛。夜间症状加重是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压痛多见于肱骨大结节近侧,或肩峰下间隙部位。肩部被动活动的范围基本正常。病史超过3周以上时,肩周肌肉有不同程度的萎缩,以三角肌、冈上肌及冈下肌较常见。病程超过3个月,肩关节活动范围有程度不同的受限,以外展、外旋及上举受限较明显。

肩周炎全称是肩关节周围炎,又称五十肩、漏肩风、冻结肩等。它是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发生损伤而引起的广泛性无菌性炎症,与肩部不活动僵硬等有关,多发于50岁左右的中老年妇女,左侧肩发病较多。其主要表现为肩部全范围的疼痛,疼痛面积大,且难以指出明确的疼痛部位,肩关节与手臂各个方向的活动均受限,占肩痛的10%~15%,痊愈后一般不会复发。肩周炎是一种暂时性的肩部疼痛和肩关节活动障碍为特征的疾病,及时治疗和功能锻炼很快会转愈。但是,如果治疗不当或功能锻炼不好,则会绵延日久。因此,对此病应该抓紧治疗,积极锻炼,以减少疼痛。

肩峰下滑囊炎是由于直接或间接外伤、冈上肌腱损伤或退行性变、长期挤压和刺激所致无菌性炎症。肩峰下滑囊又称三角肌下滑囊,是全身最大的滑囊之一,对肩关节的运动十分重要,被称为第二肩关节。疼痛、运动受限和局限性压痛是肩峰下滑囊炎的主要症状。疼痛为逐渐加重,夜间痛较著,运动时疼痛加重,尤其在外展和外旋时。疼痛一般位于肩部深处,涉及三角肌的止点等部位,亦可向肩胛部、颈部和手等处放射。肩峰下、大结节等处有压痛点,可随肱骨的旋转而移位。当滑囊肿胀积液时,整个肩关节区域和三角肌部均有压痛。为减轻疼痛,患者常使肩关节处于内收和内旋位,以减轻对滑囊的挤压刺激。随着滑囊壁的增厚和粘连,肩关节的活动范围逐渐缩小以致完全消失。晚期可见肩胛带肌肉萎缩。

冈上肌肌腱炎又称冈上肌综合征,外展综合征。是指劳损和轻微外伤或受寒后逐渐引起的肌腱退行性改变,属无菌性炎症,以疼痛、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患。好发于中青年以上的体力劳动者、家庭主妇、运动员。单纯冈上肌肌腱炎发病缓慢,肩部外侧渐进性疼痛,上臂外展60°-°时肩部疼痛剧烈。冈上肌腱钙化时,X线片可见局部有钙化影。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是指肩峰前外侧端形态异常、骨赘形成,肱骨大结节的骨赘形成,肩锁关节增生肥大,以及其他可能导致肩峰-肱骨头间距减小,造成肩峰下结构的挤压与撞击。这种撞击大多发生在肩峰前1/3部位和肩锁关节下面。反复的撞击促使滑囊、肌腱发生损伤、退变,乃至发生肌腱断裂。部分患者具有肩部外伤史,相当多的患者与长期过度使用肩关节有关。因肩袖、滑囊反复受到损伤,组织水肿、出血、变性乃至肌腱断裂而引起症状。早期的肩袖出血、水肿与肩袖断裂的表现相似。

以上引起肩部疼痛的疾病,早期大多可通过早期的自我保健、休息、给以消炎镇痛药、物理治疗、针灸、将患肢于特殊位置下制动、类固醇激素局部注射等有较好效果。慢性期除了上述疗法外,要强调不增加疼痛的康复治疗。上述治疗仍无效时可考虑外科治疗。

另外肩部外的疾病,如颈椎病,肺、膈及内脏等引起的牵扯痛,应引起足够的重视。颈椎病多为颈神经根受压,放射至颈肩部,以疼痛为主,肌肉力量无明显改变,关节活动亦不受影响,早期亦可以通过自我保健、休息、给以消炎镇痛药、牵引、针灸、颈托制动等改善症状。肺、膈及内脏等引起的牵扯痛部位多在肩、背、胸部,定位不明晰,疼痛性质是钝痛、酸痛、麻木,常无客观的感觉改变,无肌力改变,无反射改变,无神经牵拉痛。疼痛轻时可休息观察,严重时应及时就医。

肩痛的原因是非常多而杂的,我们平时应多注意锻炼身体、劳逸结合、加强营养、防寒保暖、防微杜渐,同时可辅以药物、物理治疗、动静结合,必要时及时就医或行外科治疗,肩痛是能够较好缓解的。

两肩担道义,妙手如佛心

骨康医话

医学科普·典型病例·医生故事

长按上方

1
查看完整版本: 肩痛的常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