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肩痛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脑卒中后肩痛的原因及治疗
TUhjnbcbe - 2020/11/2 9:00:00
北京白癜风专科 http://pf.39.net/bdfyy/bdfzj/

??“肩痛为脑卒中偏瘫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多伴有肩关节半脱位和/或肩手综合征。多发生于卒中2周后,发生率5%~84%。肩痛常发生于上肢的一些活动中,比如穿衣、上举、牵拉等,也有一些发生于患者休息或睡眠中。偏瘫肩痛不仅影响患者上肢护理和功能的恢复,且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和精神状态。因此需对偏瘫侧肩痛进行及早的防护和治疗?。

??一、肩痛

肩痛通常在中风后较早发生,尤其在患者虚弱的时候及任何运动都需要别人帮组的时候。61%的患者偏瘫后发生肩痛,其中2/3在中风发作后4周内出现肩痛。要想了解肩关节是如何损伤的,必须熟知肩关节的正常活动机制。

肩痛原因

(1)肩肱节律的丧失

只有在肩胛骨周围的肌张力和上肢肌张力相同时,才能保持肩肱节律,并以同样的速度一起运动,提供自认的保护。偏瘫患者上肢从体测向外抬起时,肩胛骨旋转有一个延迟的过程,这是由于肩胛骨后缩和下沉的肌肉张力增高所致,这样肩峰和肱骨头之间的结构受到两个坚硬骨质的机械挤压;同样,当患肢被动抬起,而肩胛骨不能充分旋转时会造成创伤,被挤压的结构出现疼痛;如果患者做上肢自我辅助运动时不正确,上肢屈曲,无充分的肩胛骨前伸和旋转,也会发生同样的损伤。

(2)肱骨外旋不充分

由于有力的肩内旋肌痉挛和短缩,患者上肢不能外旋,被动运动时,肱骨大结节被喙肩弓阻挡并引起疼痛。

(3)肱骨头在关节盂内下移不充分

肩胛骨能充分活动但仍有肩痛的患者并不多。触诊时能感觉到肱骨头紧紧地贴于肩峰下。由于痉挛阻碍了肱骨头在关节盂内正常的向下运动,导致任何的外展动作都会引起疼痛。

引起损伤的活动

(1)不正确的提起患者靠向轮椅靠背;

(2)帮组患者转移时牵拉其上肢;

(3)护理活动中从远端抬起上肢;

(4)用滑轮进行交互运动;

(5)主动练习手臂上举时太剧烈。

肩痛的治疗

应避免容易引起损伤的活动,在做所有的上肢被动活动之前,都应先进行肩胛骨的充分松动,然后再运动上肢远端时,支持肩胛骨,使关节盂始终处于朝上、朝前的位置。

1.被动关节松动术

2.理疗:高频,消炎止痛

3.冰疗:解除疼痛,降低痉挛

4.药物治疗:局部注射,考地松。

二、肩关节半脱位

肩关节半脱位本身并不疼痛,但其极易受损,在偏瘫患者中十分常见,有报道约70%多的偏瘫患者存在脱位。

评定标准

1.在坐位上肩峰下可触及凹陷.

2.X线检查:正常肩峰到肱骨头距离的正常值为1.0-1.5cm,当该距离小于1.0时为狭窄,大于1.5时则认为有脱位。

肩关节半脱位的诱发因素

肩关节是人体所有关节不稳定的关节,2/3的肱骨头位于关节盂外。正常情况下,肩胛骨关节盂朝向上、前及外侧。由于臂处于内收位,使关节囊上部及喙肱韧带紧张,被动地阻止了肱骨头的侧向移动,也就防止了向下脱位。保持关节稳定几乎完全依赖于旋袖肌,“可以说旋袖肌是肩的保护者”。防止盂肱关节脱位最主要的是肌纤维水平走向的肌肉,特别是冈上肌、三角肌的后部肌纤维和冈下肌。

肩关节半脱位的原因

*解剖因素:肩关节关节囊下方无肌腱和韧带加强,最为薄弱,故易发生向下脱位。

*破坏锁定机制:由于前锯肌丧失了上提关节盂及肩胛旋向前的共同作用,其拮抗肌—胸小肌张力增高,致肩胛骨下旋。由于肩胛骨下旋、内收或后缩,使肱骨在体侧相对于肩胛骨来说处于外展位。这时关节囊不再被拉紧,肱骨头也就容易向下滑出关节盂。

*肩袖肌群无力:冈上肌、冈下肌及三角肌的后部明显萎缩,无法激活以取代已经松弛的关节囊的作用。因此,脱位就不可避免。

*颈区神经张力增高:颈区增高的神经力上提了锁骨和肩胛骨,而软瘫的躯干肌不能从下面对抗肩胛带的上提;关节盂、肩峰和锁骨被拉向上,离开肱骨头,瘫痪臂的重量阻碍了肱骨头的附属运动。

治疗目的

1、通过矫正肩胛骨的位置而矫正关节盂的位置,以恢复肩原有的锁定机制。2、刺激肩关节周围稳定肌的活动及张力。3、在不损伤肩关节及其周围结构的前提下,保持肩关节无痛性的全范围被动活动。4、在日常治疗中保护易受伤的肩关节。

5.降低神经系统的不利张力,以便使肩关节能复位,恢复肌肉的保护性活动。

治疗方法。

具体方法

(一)矫正肩胛骨的姿势1、正确的体位摆放

●仰卧位时,患侧肩胛骨下垫枕,使其处于前伸位,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后,腕关节和手指伸展;

●患侧卧位时,患侧肩前伸,前屈,伸肘,前臂旋后;健侧卧位时,患侧肩和上肢充分前伸,肘关节伸展。

●坐位时,在患肢前方放置一平桌,将患肢托起,避免自然下垂。

2、向患侧翻身:抵抗肩胛骨后缩。3、Bobath式握手:双上肢伸展充分上举,多次反复进行,卧位、坐位均可。4、活动肩胛带:让肩胛骨向上、外、前活动。耸肩运动,指导患者将患侧肩关节整体向上耸起,往复进行。(二)刺激肩周围稳定肌的张力和活动1、牵拉反射:治疗师一手支撑住患臂伸向前,另一手轻轻向上拍打肱骨头2、快速刺激:在冈下肌、三角肌、肱三头肌上由近及远做快速摩擦或以冰块刺激。3、关节挤压:健侧卧位,患侧肩关节屈曲,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后,腕关节背伸,治疗师一手放在肘关节处,另一手握患手,沿上肢纵轴,向肩关节处施加压力。(也可坐位)(三)保持肩关节无痛的全范围被动度肩胛-胸廓关节运动:治疗师一手固定肱骨近端,另一手固定肩胛下角,被动地完成各个方向运动。

肩关节屈曲、外展运动:治疗师一手扶持肩胛骨,另一手固定上肢,按盂肱关节与肩胛-胸廓关节2:1的运动比例向前上方。

三、肩手综合征

肩手综合征是偏瘫后突然出现的手肿胀疼痛的继发性并发症,其发生率约占偏瘫患者的12.5%,常在中风后1-3个月发生。

常见原因

1.腕关节持续屈曲受压

患者卧床或坐在轮椅上时,患手长时间放在体侧,腕关节被动处于屈曲位,上肢的重量被动压在腕关节上,使腕关节明显屈曲。腕关节被动屈曲时,严重累及手静脉回流,手上的大部分静脉淋巴回流都在手背面。该综合征的早期,手的水肿也以手背为主。

2、对手的过度牵拉

对手关节的过度牵拉可能引发炎症反应,出现水肿和疼痛。

3、输液渗漏

输液时液体渗漏至手背组织内。

4、意外损伤

预防和治疗

预防:

①在床上及轮椅上必须保持正确的姿势,特别是患侧上肢的位置。

②在患侧上肢负重训练时,训练的强度及持续时间适当控制。

③尽可能地不用患侧手背静脉输液,应提倡锁骨下静脉输液。

④必须防止对患侧手的任何外伤。

治疗:

原则是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一旦慢性化,就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特别是发病3个月内是治疗最佳时期。

1、患肢放置适当的位置:将患肢抬高,防止患手长时间处于下垂位;维持腕关节于背屈位,可采用上翘夹板固定腕关节。卧位时,将上肢平放,远端抬高与心脏平齐,手指放开。此姿势可促静脉血的回流。

2、向心性加压缠绕:以一根粗约1-2毫米的长绳子,对患肢手指、手掌、手背作向心性缠绕,至腕关节以上,随后立即除去绕线。反复进行可减轻水肿,促进周围血管收缩舒张自行调节机能。

3、冰疗:将患手浸于冰水混合液中,连续3次,中间可有短暂的间歇,本法可消肿、止痛并解痉。但应注意避免冻伤和血压升高。

4、冷热水交替法:先把患侧手浸泡在冷水中5—10分钟,然后在浸泡在温热水中5—10分钟,期间可以运用关节被动活动,每日一次。

5、主动运动:在可能的情况下,练习主动活动,如可训练患者旋转患肩,屈伸肘腕关节,但要适量适度,以患者自觉能承受的感觉为度,避免过度运动人为损伤肌肉及肌腱。不应练习使伸展的患侧上肢的持重活动,如抓举重物,持久握物等。

6、被动运动:治疗师帮助松动患肢,顺应肩、肘、腕各关节的活动,动作轻柔,以不产生疼痛为度。在中风早期即开始训练,中风后24—48小时即可进行,越早越好,可预防肩痛的发生,维持各个关节的活动度。

7、磁疗:用磁贴(磁片直径在1—2cm左右,场强约~高斯)贴于患侧肩、肘、腕关节,可有一定的镇痛、消炎、消肿、镇静作用;亦有用电动磁疗器者,将电磁探头置于患部关节处,以电磁头振动达治疗目的。

8.矫形器的使用:手指动力性夹板有助于防止发生畸形和恢复手指、手的肌力。

9.传统的康复治疗方法:捆绑疗法配合针灸、艾灸、熏蒸、中药蜡疗、封闭疗法配合康复训练等。

10.促进淋巴回流:如弹力手套、支持性绷带包扎、压力治疗等。

11.口服止疼消肿的药物。

治疗前后对比联系我们

联系方式:

康复大厅:门诊(北)楼三楼

-

康复病区:门诊(北)楼四楼

-

医院

1
查看完整版本: 脑卒中后肩痛的原因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