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落枕”
经常有人一早醒来便觉得“回头”不易,这时都会说:“落枕了。”
那也不会无疑无故就遭此难受事,事物反常即为妖,那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落枕在中医学中称之为“颈项伤筋”、“项筋急”、“失枕”。
早见于《素问?骨空论》中曰:“失枕,在肩横骨间,折使揄臂齐肘正,灸脊中。”
落枕为临床常见病,以冬春两季多发,好发于青壮年,晨起后颈部或上背部明显疼痛不适,可见一侧或双侧头部旋转或俯仰困难,触摸颈部多见肌肉有“条索状”。
常由睡眠时颈肩部感受风寒、枕头高低不适、姿势不良或转头过猛等,引起颈肩部软组织痉挛疼痛,从而活动受限。而素有颈椎病者也易反复落枕。
一.病因:
《系辞》曰:“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不妨我们从天地人三才的角度来理解落枕的病因。
1.①感受风寒
《诸病源候论》云:“由体虚,腠理开,风邪在于筋故也。邪客机关,则使筋挛;邪客足太阳之络,令人肩背拘急也。”
《阴阳应象大论》:“故邪风之至,疾如风雨……地之湿气,感则害皮肉筋脉。”
《金匮真言论篇》:“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
前两句讲了感受风寒不仅有来自天的风寒还有地的寒湿之气,而第三句说明了本身我们脖子就同风一类属性。
同气相求,脖子的风池,风府穴这些也易感风,若本身虚,更容易两虚相感,加之人卧时血归肝,人体更放松,腠理都打开,难道还不够条件吗?
在我们往期的文章中就有介绍,请大家可以回头看看。
②六气主客胜复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中写到:“少阴司天客胜,则鼽嚏,颈项强,肩背瞀热,头痛……。”
在常态的时候我们都易感受风寒,变态时就更应规避天之淫气。
《系辞下》曰:“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古人都早早告诉了我们造屋宇来避风雨,达到趋吉避凶,不要让问题出现。
2.枕头高低不适、姿势不良
我们人体脊柱本身就存在四个生理弯曲,就似S形。
我们的颈椎是前凸的,我们枕头过高过低、过硬过软、还有我们睡觉姿势不正确都会导致颈项肌肉不能很好放松,致使气血流通不利,不通则通,不柔则不能养筋。
3.转头过猛、负物过重
《经脉别论篇》:“故春秋冬夏,四时阴阳,生病起于过用,此为常也。”
即使没有在休息状态,突然间头部用力过急猛转动和一侧负物过重,受力不均,也会致使肌肉和筋拉伤。
好比最让大家印象的应该是过提东西过重导致腰扭伤,颈部同样也会因过突然而拉伤。
因此,我们在平时就得注意些。
4.有颈椎病史
有些人隔三差五就会落枕,有没有呢?
就觉得很奇怪,不知为什么?
其实这就是颈型颈椎病,是属于早期的颈椎病,因各种原因造成颈椎关节囊及韧带的松弛,颈椎大小关节失稳的改变而刺激颈神经根背侧支及副神经而发病。
5.肝肾不足
《金匮真言论篇》:“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
《证治准绳·卷八》:“人多有挫闪及久坐失枕而致项强不可转移者,皆由肾虚不能生肝,肝虚无以养筋,故机关不利。”
从五行来理解,肾虚而导致肝不能得到滋养,就是水不能生木,从而肝肾皆虚了,而对应的会表现在颈部,腰部不适,不荣也会痛。
二.治疗:
1.经络方面:
①《灵枢·经筋》:“手阳明之筋……当所过者支痛及转筋,肩不举颈不可左右视。”
②《灵枢·杂病》:“颈项不可俯仰刺足太阳;不可以顾,刺手太阳也。”
③《灵枢·经脉篇》:“三焦手少阳之脉…是主气所…颊痛、耳后肩膈肘臂外皆痛,小指次指不用。”
④《伤寒论》:“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依据我们列举个别经典所述,我们可以相应选择手阳明、手太阳、手少阳经脉等。
临床常见治疗的穴位有落枕穴、后溪、三间、外关等,还可以辨证用葛根汤等药物治疗。
2.脏腑方面:
①《辅行诀》中记载着“养生补肝汤:治肝虚,筋亟,腹中坚澼,大便閟塞者方。”
②《辅行诀》:“邪在肾…肩、背、颈强痛,时眩仆。取之涌泉、昆仑,视有余血者,尽取之。”
有肝肾不足方面,我们可以从脏腑方面考虑肝肾的问题,采取相对应的汤药、穴位等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急性期时建议不要随意按摩,不吃鸡、糯米、海鲜这些东西,具体前面文章已述,此处不再重复。
三.对于预防,有以下建议
第一、睡觉时及平时注意护好颈部,避免受凉,特别注意别直对空调吹;
第二、挑选舒服合适的枕头,仰睡枕头高度为拳头高,侧睡为拳头1.5倍,具体因情况而定;
第三、避免颈部单侧姿势保持长期工作,保持良好姿势;
第四、平时多注意锻炼颈部肌肉;
第五、反复落枕者建议及时治疗。
往期文章回顾:
三才公益
颈椎病
中医养生之休息篇
三才公益
为何“女子靠睡”?
参考文献:李国华,杨丹红.针刺外关、阳陵泉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落枕临床观察(-02-14)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