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编者:福建学员王生泉
目录
一、张院长养生讲座节目问题(按讲座时间顺序)
4.16--4.18日节日没有问答题
4.19第四()期节目问题:
六味地*丸与知柏地*丸的区别有哪些?
4.20--4.21日节日没有问答题
4.22第四()期节目问题:
六味地*丸、知柏地*丸、杞菊地*丸三者之间的区别有哪些?
4.23第四()期节目问题:
三花膏与六味地*丸、知柏地*丸、杞菊地*丸之间有什么区别?
4.24第四()期节目问题:
1.人体的“阳”有什么作用?
2.阳虚的含义是什么?
3.脾肾阳虚的形成原因有哪些?
4.25第四()期节目问题:
脾肾阳虚的特点及形成过程是什么?
4.26日节日没有问答题
4.27第四()期节目问题:
1.脾阳虚后出现的症状有哪些?
2.肾阳虚后出现的症状有哪些?
3.脾肾阳虚后出现的症状有哪些?
4.28第四()期节目问题:
1.左归丸和右归丸的方剂分别由哪些成分组成?
2.对照左归丸和右归丸的方剂,找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3.左归丸和右归丸的作用分别是什么?在治疗时有什么不同?
4.29--4.30日节日没有问答题
二、每日一方
4.16多视频:巴黎圣母院焚毁有多严重?法国宣布重建巴黎圣母院!4.17上焦火、下焦寒,根本原因在于中焦不通!(附疏通方法)4.18三个好用的补血妙方!4.19今日谷雨,养好身体这三处,身体健康一整年!4.20口苦、口甜、口咸、口酸、口臭、口淡的对治中医方4.21鼻炎与肺气不降,四个方剂两个穴位搞定,有理有据!4.22大汗淋漓,是排*?还是虚?4.23天热耗气血,体虚的人快学一个动作,小毛病都没了~4.24经常口干,喝水也不管用?这六个原因要逐一排查!4.25敲胆经:生阳气、补气血、扶正气!4.26春季养生必做的五件事!坚持做下去身体好!4.27改善脾胃虚寒的10步法(实用)!4.28反应迟钝、记忆力差?补肾气才是关键!4.29悲伤难过不是最伤肺的,真正伤肺的是……4.30肝受损,身体3处会“变黑”,2处会“变臭”,要提高警惕!一、张院长养生讲座节目答题精选4.19第四()期节目问题:
六味地*丸与知柏地*丸的区别有哪些?
答题精选六味地*丸与知柏地*丸的区别有哪些?
六味地*丸与知柏地*丸的区别如下:
六味地*丸,性温,有滋阴的作用,但阴虚而内热之人容易生内火,不宜服用。其主要是补益剂,用于肾阴亏虚、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等疾病。
知柏地*丸,性寒,既可以滋肾阴,又可以清虚火。其主要是滋阴清热,用于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口干咽痛、耳鸣遗精、小便短赤等一些疾病的症状。
本期精选答题内容为昆明学员周崇安的答题内容综合编辑、排版后完成!
4.22第四()期节目问题:
六味地*丸、知柏地*丸、杞菊地*丸三者之间的区别有哪些?
答题精选六味地*丸、知柏地*丸、杞菊地*丸三者之间的区别有哪些?
六味地*丸、知柏地*丸、杞菊地*丸都是滋肾阴的良药,它们之间不同之处:
①六味地*丸属于温性,主要以温补的方式滋肾阴。
六味地*丸属于温性,阴虚火旺内热之人不适合用,如果服用六味地*丸就会出问题。用了之后体内容易生内火。它适用于肾阴亏虚,滋肾阴,是以温补的方式来滋肾阴。
②知柏地*丸属于寒性,主要滋肾阴,降肾火。它的方剂是在六味地*丸基础方上加,知母、*柏以治为主。
知柏地*丸属于寒性,既可以滋肾阴,又可以降肾里头的热。比如失眠多梦、小便*、便秘、容易上火这些都属于典型阴虚内火旺的表现,这体内的内火比较严重,不能拖,也不能等,在这种情况下,应该用知柏地*丸来解决阴虚内热,来得快,它只能救急,不能久用,时间用久了,会伤及体内阳气。知柏地*丸以治为主。等症状稍微温和些,再用杞菊地*丸进行慢慢调理。
③杞菊地*丸属于凉性,既可以滋肝肾之阴,又可以降肝肾的热。它的方剂是在六味地*丸基础方上加,枸杞、菊花,它以养为主。
杞菊地*丸属于凉性,它是在六味地*丸的基础方上,加枸杞(补肾益气,养肝明目),菊花(清除上头漂浮的虚火,清醒头目,改善眼睛干涩),它既可以滋肝肾阴,又可以降肝肾之热。相比于知柏地*丸来说,清火的效果不如知柏地*丸来的快。杞菊地*丸相对比较温和,慢慢滋阴。杞菊地*丸以养为主,而知柏地*丸以治为主。
这就是三味药本质上的区别。
本期精选答题内容为福州学员*瑞珠的答题内容综合编辑、排版后完成!
4.23第四()期节目问题:
三花膏与六味地*丸、知柏地*丸、杞菊地*丸之间有什么区别?
答题精选三花膏与六味地*丸、知柏地*丸、杞菊地*丸之间有什么区別?
1、三花膏与六味地*丸、知柏地*丸、杞菊地*丸药材质量和生产工艺方面的区別:
六味地*丸、知柏地*丸、杞菊地*丸都是滋补肾阴的良药。流传下来的方剂非常古老,经过历朝历代的验证一直流传到现在,说明他有一定的疗效,才会流传到今天。但是使用后觉得效果并不明显,方剂它本身没有不足之处,原因是:
一方面与生产制作工艺有关,中药材需要进行精心炮制,按照古老方法进行炮制的中药材,能发挥每一味中药材的作用,但是现在没有保障。
另一方面古老方法炮制的中药材,讲究的是道地药材,道地药材药效才能夠得到保障,但是现在药材质量得不到保障,由于这两方面原因,所以导致疗效不明显。
而三花膏是集于日月之精华,由六六三十六天(阴中之阴),每天只采取子时(阴极阳生)进行生产,整个生产工艺方面都有他特別之处,还结合两仪、四象、八卦易经里的东西,包括老阴少阳溶为一体进行制作。他清火效果足夠强,滋阴方面也能起到明显效果。
2、三花膏与六味地*丸、知柏地*丸、杞菊地*丸疗效方面的区別:
①六味地*丸是温性的,温补肾阳,阴虚火旺者禁用。
②知柏地*丸是寒性的,它以治的方式清火为主。
③杞菊地*丸是凉性的,它以养的方式滋肝肾之阴,降肝肾之热。
以上三味药无法保证道地药材,疗效方面都有不足之处。
④三花膏具备六味地*丸、知柏地*丸、杞菊地*丸三味药材的疗效,既可以温补肾阴,滋肾阴降内热,又可以滋养肝肾之阴,降肝肾之火,三花膏是集于三味药疗效溶为一体,既有质的保证,又有独特的疗效,安全可靠。
这就是三花膏与六味地*丸、知柏地*丸、杞菊地*丸本质上最大的区別。
本期精选答题内容为福州学员*瑞珠的答题内容综合编辑、排版后完成!
4.24第四()期节目问题:
1.人体的“阳”有什么作用?
2.阳虚的含义是什么?
3.脾肾阳虚的形成原因有哪些?
答题精选一、人体的“阳”有什么作用?
人体里的“阳",有温煦、推动和维持人体生命功能正常运行的作用。
阳包括阳气。阳气不仅可以卫护肌表,防御外邪,保护阴精,而且也具有濡养的功能。
1.卫护肌表,防御外邪。由于阳气强盛,再厉害的*邪也不会侵害机体,因而阳气具有固护肌表,抗御外邪侵袭的功能。
2.保护阴精。《内经》中说:“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风客淫气,精乃亡”,“阳强不能密,精气乃绝”,这是从病理变化,来反证阳气有固护阴精的作用。因此,如果阳气失守,阴精就会损伤,损伤的阴精,就不会发挥其功能。
3.具有濡养的作用。所谓“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是说明阳气对精神、形体均有濡养作用。
二、阳虚的含义是什么?
阳虚指机体阳气虚衰,机能减退或衰弱,代谢活动减退,机体反应性低下,阳热不足的病理现象。阳气有温暖肢体、脏腑的作用,如果阳虚则机体功能减退,容易出现虚寒的征象。常见的有胃阳虚、脾阳虚、肾阳虚等。阳虚主证为畏寒肢冷、面色苍白、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脉沉微无力等。
三、脾肾阳虚的形成原因有哪些?
脾肾阳虚的形成原因如下:
1.先天不足,禀赋虚弱;
2.房室不节,肾气亏损;
3.劳倦过度,耗损正气,形气受伤;
4.七情过极,损伤脏腑,久而不复;
5.饮食不节,损伤脾胃,不能化生精微,气血亏虚,内不能和调于五脏,外不能洒陈于六腑,渐至表里俱虚;
6.起居失常,劳逸失度,损神伤形,耗气伤血;
7.外感六淫,迁延失治,表邪入里,损伤脏腑,久则正气耗伤,久而不复;
8.大病之后,失于调养。
本期精选答题内容为昆明学员周崇安的答题内容综合编辑、排版后完成!
4.25第四()期节目问题:
脾肾阳虚的特点及形成过程是什么?
答题精选脾肾阳虚的特点及形成过程是什么?
脾的阳气虚衰和肾的阳气虚衰称之为脾肾阳虚,其特点:
①“寒”。阳虚则寒,当脾和肾这两个脏器同时出现阳虚的时候,体内一定是一派寒冷之象,肾处人体下焦,脾处人体中焦,中焦和下焦都出现阳虚,上焦更多便是虚火。
②“乏”。气虚则乏,气是阳的一部分,当脾和肾阳虚的时候,气一定亏虚的严重,气虚的症状也一定会表现出来。如乏力,自汗,懒动少语,声音低沉等症状。
脾肾阳虚形成过程:
脾肾阳虚就是西医所说的慢性肠胃炎,慢性肾阳,慢性肾功能衰竭。是由于:
①体内多病,遭受自然界寒邪侵犯之后造成。比如受到寒冷寒气侵扰后造成畏寒,脾虚肾寒情况。
②长期吃一些冰凉食物进去伤及脾阳,进一步造成肾阳的影响。
③久病、重病,过度透支和消耗脾肾的阳气形成脾肾阳虚。
④长期出现腹泻止不住,把脾阳全部消耗形成脾肾阳虚。
⑤其他脏腑亏虚拖累到脾和肾这两脏,引起两脏阳虚。
⑥脾虚阳气不足,造成肠道功能出现失调,表现出腹泻、腹胀、便秘这些症状,有的甚至会形成吸收不良,会形成溃疡性的结肠炎以及包括习惯性便秘等症状,造成吃喝进去的水谷不能够运化,水谷不能运化阳气就无法产生,尤其水谷精微不能够滋养先天,就一定会造成肾阳也跟着亏虚,形成脾肾阳虚的状态,进而容易产生虚劳,比如经常性腹泻、患有痢疾等这些肠道方面阳虚之后常见的症状,另外也会出现水肿,下肢寒冷这些脾肾阳虚的症状。
本期精选答题内容为福州学员何志雄的答题内容综合编辑、排版后完成!
4.27第四()期节目问题:
1.脾阳虚后出现的症状有哪些?
2.肾阳虚后出现的症状有哪些?
3.脾肾阳虚后出现的症状有哪些?
答题精选1,脾阳虚后出现的症状有哪些?
脾阳虚后出现症状:
阳虚则寒,寒凝阻滞,寒性收缩,这是寒的特性。血得温则行,血得寒则凝,阳虚则寒,,寒则血凝,凝则不通,不通则痛,阳虚则气虚,气虚不能推动血行,血凝气郁则导致全身问题出现,面色苍白,头痛,人体由内向外一派寒凉,气血不通腰、膝、关节酸,麻、胀、肿、痛。脾阳虚导致运化无力,不消化,无食欲,吃东西后腹胀,吃什么会拉什么,便不成形,五更泻,腹部冷痛,吃进的食物不能运化成气血,人体缺乏营养而面*肌瘦。
2,肾阳虚后会出現哪些症状?
肾阳虚后出现症状:
肾主一身之水。肾阳虚导致肾阳蒸腾气化阴液功能失常,肾水不能气化上升,水重往下行,出现小便清长,尿频尿急,尿不尽,夜尿多。水到腹部腹胀,到下肢腿脚水肿。早上舌胖大,苔白薄,有齿痕。
3,脾肾阳虚后出现的症状有哪些?
脾肾阳虚后出现的症状:
它既有脾阳虚的症状。又有肾阳虚的症状。同时还有全身性阳虚的症状。
脾肾阳虚后出现症状:
肾主一身之水失常之后,小便频繁、夜尿比较多,小便清长。加上脾阳虚,经常性腹胀、腹泻、五更泻、吃什么拉什么,经常出现腹部冷痛,四肢怕冷,腰膝酸软,面色苍白,稍微哪里碰撞之后就会出现瘀青。由于脾阳亏虚,无法运化吃喝进去的水谷,就会造成体内湿气泛滥,从上到下,从内到外一派寒凉之象,吃不下,睡不着,精神萎靡不振,总想躺着,说话声音低沉,这就是典型的脾肾阳虚的症状。
本期精选答题内容为西安学员马乾的答题内容综合编辑、排版后完成!
4.28第四()期节目问题:
1.左归丸和右归丸的方剂分别由哪些成分组成?
2.对照左归丸和右归丸的方剂,找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3.左归丸和右归丸的作用分别是什么?在治疗时有什么不同?
答题精选一、左归丸和右归丸的方剂分别由哪些成分组成?
左归丸和右归丸的方剂分别由以下成分组成:
左归丸方剂组成:大熟地克,山药(炒)、枸杞、鹿角胶(炒)、菟丝子(制)、龟板(炒)各克,山茱萸、川牛膝(酒洗蒸熟)各90克。
右归丸方剂组成:大熟地克,山药(炒)、枸杞(微炒)、鹿角胶(炒)、菟丝子(制)、杜仲和姜汁(炒)各克,山茱萸(微炒)、当归各90克,肉桂、制附子各60克。
二、对照左归丸和右归丸的方剂,找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对照左归丸和右归丸的方剂,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如下:
相同之处:两个方剂中,前6味均相同,即:大熟地,山药,枸杞,鹿角胶,菟丝子,山茱萸是相同的,只是右归丸中的枸杞和山茱萸要微炒一下。
不同之处:
左归丸由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子、菟丝子、鹿角胶、怀牛膝、龟板胶等八味药物组成。
右归丸由熟地、山药、山萸肉、枸杞子、菟丝子、鹿角胶、当归、川附子、肉桂、杜仲炭等十味药物组成。
可见,右归丸是减味左归丸中部分滋阴药,再加味几种辛温补阳药而成。
三、左归丸和右归丸的作用分别是什么?在治疗时有什么不同?
左归丸和右归丸的作用,以及治疗时有以下不同:
左归丸的作用为:滋肾补阴,填精益髓,常用于真阴不足之症;右归丸的作用为:温肾壮阳,填精止遗,常用于肾阳不足之症。
在临床中,左归丸常用于真阴不足、腰膝酸软、遗精盗汗、神疲口燥等症。
主要治疗:头晕耳鸣,精神萎靡,记忆减退,两眼昏花,腰膝酸软,遗精阳痿,舌体瘦而色淡红,脉象沉细而尺部细弱等。又可治疗腰痛绵绵不休,且伴有头晕目眩,耳鸣,腰膝酸软无力,遗精盗汗,骨蒸潮热,舌红,脉细数等症。并且,左归丸能调节神经内分泌功能,提高血清睾丸酮的水平,可以治疗男子性功能障碍和女子功能性子宫出血等症。
右归丸常用于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腰膝酸冷、精神不振、怯寒畏冷、阳痿遗精、大便溏薄、尿频而清等症。主要治疗症见形体瘦弱,短气乏力,头晕目眩,面色无华,阳痿精冷,腰膝酸软,耳鸣脱发,牙齿松动,畏寒肢冷,舌质淡胖润或有齿痕,脉沉细而尺弱等。又可治疗浮肿,腰膝酸软沉重,阴囊冷湿,畏寒肢冷,小便量少而色清,舌质淡而舌体胖,舌苔薄白,脉沉细弱等症。
本期精选答题内容为昆明学员周崇安的答题内容综合编辑、排版后完成!
二、每日一方
4.16多视频:巴黎圣母院焚毁有多严重?法国宣布重建巴黎圣母院!(略)4.17上焦火、下焦寒,根本原因在于中焦不通!(附疏通方法)
三焦,为六腑之一。与其他五脏五腑不同的是,三焦没有一个确切的具体器官与之相对应,位于躯体和脏腑之间的空腔,包含胸腔和腹腔,是一个大腑,具有“孤府”之称。
三焦的大体划分
人体的其他脏腑器官均分布于三焦之中,将躯干划分为三部分,如下:
上焦:
指横膈以上内脏器官,包括心、肺。
上焦如天,上焦如雾,形容上焦心肺敷布气血,犹如雾露弥漫之状,灌溉并温养全身脏腑组织。
中焦:
指横膈以下至脐内脏器官,包括脾、胃。
中焦如地,中焦如沤(òu),沤是浸泡的意思,形容中焦脾胃腐熟、运化水谷,进而化生气血。
下焦:
指脐以下至二阴部位,包括肝、肾、大小肠、膀胱、女子胞等。
其中肝脏,按其部位来说,应划归中焦,但因它与肾关系密切,故将肝和肾一同划归下焦。
下焦如海、下焦如渎(dú),是说下焦的主要生理功能为传导糟粕,排泄二便。
三焦的功能作用
三焦具有通行元气、水谷和水液的功能。
1通行元气
元气根于肾,通过三焦别入十二经脉而达于五脏六腑,故称三焦为元气之别使。三焦通行元气于全身,是人体之气升降出入的通道,亦是气化的场所,故称三焦有主持诸气,总司全身气机和气化的功能。
2运行水谷
三焦为传化之府,其具有传化水谷的功能,可将水谷精微变化为营气,还具有传化糟粕的作用。三焦对水谷的作用有别:上焦主纳,中焦主腐熟,下焦主分别清浊、主出。
3运行水液
三焦具有疏通水道、运行水液的作用。三焦水道的通利与否,不仅影响到水液运行的迟速,而且也必然影响到有关脏腑对水液的输布与排泄功能。
形象地说,三焦就是人体躯干的一个大通道。如果说普通的经络是在四肢上走的两车道,那么三焦则是在人体躯干上走的双向八车道。三焦的功能实际上是五脏六腑全部功能的总体。
三焦不通,老病缠身
三焦理周身之气,是人体五脏六腑的首领,三焦与人体内分泌系统和微循环血管网有密切联系。三焦不通,是各种慢性病根源。
中老年人有多种疾病的主要原因是“病机丛杂,虚实互现,多脏受累”,究其根本就是“三焦不通”,三焦不通是中老年人常见病、慢性病、久治不愈顽固病的总病根。
上焦不通
就会造成经络淤堵,气血凝滞,出现高血压、高血脂、风湿骨病、颈椎病等。
中焦不通
就会造成腰肌劳损、腰部酸痛、椎间盘突出、女性产后风、老寒腰及老胃肠、便秘等症状。
下焦不通
肝肾功能受阻,就会造成男性肾虚、前列腺疾病,女性气虚血亏引起更年期综合症以及妇科炎症。
三焦上包括了绝大多数的经络,可谓是统领全身,三焦上有一个地方不通,则整个气血就紊乱了。因此,打通三焦,比打通任何一条经络都重要。
上焦有火、下焦有寒的主要问题,是中焦堵住了。打通了中焦,上下焦就贯通起来了,气血也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回路。这种感觉,就好比说打通了任督二脉。
但是三焦是个复杂系统,仅用单味或几味药物搭配,根本不能适用这个多样的系统。对老年人患多病、大病、顽固病的治疗,必须融数方为一方,合数法为一法。
只有选择一种能科学、有效同时治多种疾病的疗法,调理内分泌,平衡阴阳,补充元气,这样才能逐渐康复。
打通三焦的简单方法
1、打通三焦经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拍。
每天晚上睡觉之前站着或者是坐着都可以。
用左手从右边肩膀开始,沿着胳膊外侧的三焦经行走路线,往下拍打。动作快慢一样,一直拍打到手腕。
可以稍微用力达到真懂经络的作用。每次至少要拍到八分钟往上,拍完之后再用食指按揉。阳池穴按摩三分钟。
左边肩膀用右手,同样的方法。一定要坚持三个月以上才能完全打通。
4.18三个好用的补血妙方!一.补血剂
一、补血剂
适应证:血虚之证。
主症:面色无华,头目眩晕,唇爪不荣,心悸失眠,舌淡脉细,或妇女月经不调,量少色淡,闭经不行等。
常用药:熟地*、当归、白芍、阿胶、龙眼肉等。
代表方:四物汤、当归补血汤、归脾汤等。
二.四物汤
二、四物汤
四物汤中归芎,白芍熟地加成,入营调和冲任,血家百疾通融。
方剂组成:当归9克,川芎6克,白芍9克,熟地*15克。
功能主治:补血和血。用于营血虚滞证之头目眩晕,心悸失眠,月经不调,或闭经不行,脐腹疼痛,面色及唇爪无华,舌淡,脉细弦或细涩者。
简便方歌:补血四物汤,归芎地芍襄。
方义陈述:本方中,熟地*为君药,甘温滋腻,养营补血;当归为臣药,辛而温和,补血行气;芍药、川芎为佐药,养血敛阴,祛瘀止痛。四味药中,有血中血药、血中气药,以补为主,补中有行;以和为用,和中有化。诸药合用,补血而不滞血,行血而不伤血,共成补血调血之功。
本方为补血调血之基础方,原本为外治疗伤所设,后为妇人诸疾所用,而后成为各科治疗相关疾病的通用方,足见其影响力和奥妙处。
本方现代常用于对血液系统相关疾病、冠心病、妇女月经不调及胎前产后相关疾病的治疗。
临案心语:人之动力,气血而已;人之疾病,气血而为。论血之为病,几无血实之疾,而以虚证居多。治病必治血,上工之治也。四物汤是补血调血的基本方,没有不用此方而为医者,正所谓《汤头歌诀》中“血家百病此为通”之义。地*有生熟之分,用熟者,取其补也;如血病在热,可改用生地*。芍药有赤白之别,用白者,取其柔也;如血病在瘀,可改用赤芍。著名医家蒲辅周有论:“此方为一切血病通用之方。凡瘀血者,俱改白芍为赤芍;血热者,改熟地*为生地*。川芎量宜小,大约为当归之半,地*为当归的二倍。”(《蒲辅周医疗经验》)蒲老临床经验之浓缩,不可不参。
三.当归补血汤
当归补血*芪,血证游刃有余,补血生血退热,又主妇人血虚。
方剂组成:*芪30克,当归6克。
功能主治:补气生血。用于血虚发热证之肌热面红,烦渴欲饮,脉洪大而虚,重按无力者;亦治妇人经期、产后血虚发热,头痛,或疮疡后久不愈合者。
方义陈述:本方中,重用*芪为君药,补肺脾之气,固肌肤之表,以资气血生化之源;当归为臣药,养血和营,补血行气。二药一君一臣,一阴一阳,一气一血,一唱一和,使阴阳互用,气血互生、阴生阳长,气血俱生,最终达到卫外固表、补虚除热的目的。
本方为治疗血虚发热的代表方,鉴于“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的原则,重用*芪,补正气而摄浮阳;佐以补血,固根本而入阴血。
本方现代常用于对过敏性紫癜、自身免疫性全血细胞减少、糖尿病合并溃疡、功能性子宫出血等的治疗。
临案心语:本方名为“当归补血汤”,却以补气的*芪为君药,岂不怪哉!其实不怪,血为气所依,气为血所托,本方之治,血虚是实,为病之本;而阳虚浮越在外为急,是病之标。“此时阳气已去里而越表,恐一时固里不及,不得不从卫外以挽留之。”(清·张秉成《成方便读》)医者重用*芪,有内外兼顾、标本兼治之妙:既治其标,立时挽回浮越之阳气,使发热之症减;又治其本,使血有所依附,虚象有所回复。气回血生,气行血行,加之当归养血和营之功的有效发挥,两功相济,补血之用得也。补气生血,为中医治疗之大法,李杲用两味药做出如此完美之诠释,其体用之深不能不令人折服。
四.归脾汤
归脾汤中四君,芪归龙眼枣仁,木香远志姜枣,益气健脾养心。
方剂组成:白术18克,茯神18克,*芪18克,龙眼肉18克,酸枣仁18克,人参9克,木香9克,炙甘草6克,当归3克,远志3克,生姜5片,大枣1枚。
功能主治: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用于心脾气血两虚证之心悸怔忡,健忘失眠,气短乏力,食少,面色萎*,舌淡苔薄白,脉细弱者;脾不统血证之妇女崩漏,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沥不断,便血,皮下紫癜,舌淡,脉细者。
方义陈述:本方中,*芪、龙眼肉共为君药,补益脾气,滋养心血;人参、白术、当归、酸枣仁共为臣药,增补脾益胃之力,添安神定志之效;茯神、远志、木香、炙甘草共为佐使药,养心安神益智,补心益脾和药;生姜、大枣为引,调脾胃,滋化源。诸药心脾同治,补脾为主;气血双补,补气为重,使气催血生,气血两旺。
本方为补益心脾之常用方,自宋代问世以来,为后世诸多医家所倚重并发挥,其功能也不断得到补充、完善和创新,今人的研究也多有成果。
本方现代常用于对神经衰弱、心脏病、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牙龈出血、子宫发育不良、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肌瘤、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细胞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更年期综合征、痹证、老年皮肤瘙痒等的治疗。
临案心语:归脾者,归之于脾,开明宗义,补脾是其主要功能,这是原方创制者宋代医家严用和的原意,是他在四君子汤基础上的发挥和发展;元代医家危亦林在应用中有所发现,因此为它增加了治疗脾不统血而致的吐血、下血的功能,使其作用向与心有密切联系的血证方向迈进了一步;明代医家薛己,则干脆在原方中加入当归、远志二药,明显增加了补心的元素;清代吴谦等在《医宗金鉴》中进一步总结、完善前人的经验,使它真正成为具有心脾同治功能的代表处方。
万变不离其宗的是,本方立足于后天之治,体现补脾以养心、益气以生血的宗旨。这则处方的组成及功能演变过程,给人们的启示是:一个处方、一种治法的成功,是无数医家长期实验应用的结果。在实践中传承,在传承中创造,是中医学得以不断进步、发展的重要途径。
4.19今日谷雨,养好身体这三处,身体健康一整年!谷雨,有“雨水生百谷”的意思,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每年的4月19日~21日,视太阳到达*经30°时为谷雨。本月公历20号来临!古籍记载:“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这时天气温和,雨水明显增多,对谷类作物的生长发育关系很大。
民间俗谚"春雨贵如油"说的就是谷雨。此时田中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雨水滋润,池塘里浮萍开始生长,春茶也在此前后采收。春季将尽、夏季将至,万物生长、蒸蒸日上,正所谓"一年之季在于春"。
谷雨,各地民俗活动
1禁杀五*
谷雨以后气温升高,病虫害进入高繁衍期,为了减轻病虫害对作物及人的伤害,农家一边进田灭虫,一边张贴谷雨贴,进行驱凶纳吉的祈祷。这一习俗在山东、山西、陕西一带十分流行。
谷雨贴,属于年画的一种,上面刻绘神鸡捉蝎、天师除五*形象或道教神符,有的还附有诸如“太上老君如律令,谷雨三月中,蛇蝎永不生”、“谷雨三月中,老君下天空,手迟七星剑,单斩蝎子精”等文字说明,寄托人们查杀害虫、盼望丰收、安宁的心理。
2渔家流行谷雨祭海
谷雨时节正是春海水暖之时,百鱼行至浅海地带,是下海捕鱼的好日子。俗话说“骑着谷雨上网场”。为了能够出海平安、满载而归,谷雨这天渔民要举行海祭,祈祷海神保佑。
因此,谷雨节也叫做渔民出海捕鱼的“壮行节”。旧时村村都有海神庙或娘娘庙,祭祀时刻一到,渔民便抬着供品到海神庙、娘娘庙前摆供祭祀,有的则将供品抬至海边,敲锣打鼓,燃放鞭炮,面海祭祀,场面十分隆重。
3走谷雨
古时有“走谷雨”的风俗,谷雨这天青年妇女走村串亲,或者到野外走走,寓意与自然相融合,强身健体。
4喝谷雨茶
传说谷雨这天的茶喝了会清火,辟邪,明目等,所以南方有谷雨摘茶习俗,谷雨这天不管是什么天气,人们都会去茶山摘一些新茶回来喝,以祈求健康。
5谷雨食香椿
北方则有谷雨食香椿的习俗,谷雨前后是香椿上市的时节,这时的香椿醇香爽口营养价值高,有“雨前香椿嫩如丝”之说。香椿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健胃、理气、止泻、润肤、抗菌、消炎、杀虫之功效。
6谷雨祭祀文祖仓颉
据说,“谷雨祭仓颉”,是自汉代以来流传千年的民间传统。至今陕西的一些地方还保留此风俗。
7赏花
谷雨前后也是牡丹花开的重要时段,因此,牡丹花也被称为“谷雨花”。“谷雨三朝看牡丹”,赏牡丹成为人们闲暇重要的娱乐活动。至今,山东、河南、四川等地还于谷雨时节举行牡丹花会,供人们游乐聚会。
8洗澡消灾避祸
在西北地区,旧时,人们将谷雨的河水称为“桃花水”,传说以它洗浴,可消灾避祸。谷雨节人们以“桃花水”洗浴,举行射猎、跳舞等活动庆祝。
谷雨养生注意事项
谷雨节气后,降雨增多,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此时养生要顺应自然环境的变化,通过人体自身的调节使人体内部的生理环境与外界自然环境的变化相适应,保持人体各脏腑功能的正常。《素问-保命全形论》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就是这个道理。
1起居养生:注意防潮
谷雨后,各地降雨增多,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此时养生要顺应自然环境的变化,通过人体自身的调节使内环境与外环境的变化相适应,保持人体各脏腑功能的正常。
养生方面要注意的是:气温虽然开始转暖,但早晚仍较凉,早出晚归者要注意增减衣服,避免受寒感冒。过敏体质的人这个季节应防花粉症及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特别要注意避免与过敏源接触,减少户外活动。在饮食上减少高蛋白质、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出医院就诊。
此时阳气渐长,阴气渐消,要早睡早起,不要过度出汗,以调养脏气。另外,由于谷雨时节雨水较多,要防湿邪侵入人体,出现肩颈痛、关节疼痛、脘腹胀满、不欲饮食等病症。
2运动养生:柔和适量
在运动上,要讲究适当,选择动作柔和的锻炼方式,如太极拳、瑜伽等;避免参加带有竞赛性的活动,以免情绪激动;避免做负重性活动,以免引起屏气,导致血压升高等。
可以多到空气清新之处,比如公园,广场,树林,山坡等地慢走,打拳,做操。坚持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的新陈代谢,增加出汗量,运用物理方法排除体内的湿热之气,以与外界达到平衡。
3精神养生:保持开朗
由于季节的变化,尤其是进入春秋两季的时候,出现精神障碍或有精神疾患的病人发病率都会有或多或少的变化,其中躁狂症和精神分裂症就是春季容易出现的精神问题。
所以,在情志、运动方面需如清明节养生一样,保持心情舒畅、心胸宽广,听音乐、钓鱼、春游、太极拳、散步等都能陶冶性情,切忌遇事忧愁焦虑,甚至动肝火,注意劳逸结合,尽量减少外部的精神刺激。
4保健养生:祛湿保健
谷雨后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会让人体由内到外产生不适反应。从中医养生的角度来说,如此潮湿的环境,湿邪容易侵入人体为患,造成胃口不佳、身体困重不爽、头重如裹、关节肌肉酸重等情况,如若已经患有各类关节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也容易在该节气诱发。
所以谷雨养生要注意祛湿,在饮食上加以配合。具有良好祛湿效果的食物有:白扁豆、赤豆、薏仁、山药、荷叶、芡实、冬瓜、陈皮、白萝卜、藕、海带、竹笋、鲫鱼、豆芽等。
5适当进补:最适宜养肝的蔬菜
特别提示的是:过了谷雨便意味着春季快过去了,按照中医“春养肝”的观点,要抓紧时机调理肝血。此时的食疗要点重在养肝清肝、滋养明目。而在众多的蔬菜之中,最适宜养肝的是菠菜。
中医认为,菠菜性甘凉,入肠、胃经。有补血止血、利五脏、通血脉、止渴润肠、滋阴平肝、助消化、清理肠胃热*的功效,对肝气不舒并发胃病的辅助治疗常有良效。对春季里因为肝阴不足引起的高血压、头痛目眩和贫血等都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谷雨,切记养好身体三大要处
1护好关节
身体关节处,尤其是腿部关节,是我们每个人日常运动的基础。关节最怕的就是湿与寒,谷雨节气前后,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增加,如果不注意养护,容易导致湿气入侵。同时,谷雨时节,也是很多风湿关节疾病患者病情严重发作的时候,保护关节在这个时间就显得尤为重要。
2调养脾胃
初春时节,肝气旺盛,脾胃较衰弱,而到来谷雨前后,脾胃会逐渐旺盛起来,这时候,是调养脾胃的关键时期。脾胃调养好,增强人体免疫力,更可帮助我们排出身体浊气和废物。足三里是胃经的重要穴位,每天按揉足三里3分钟,有非常好的调养脾胃的功效。
3调养气血
春季是一年的出始,是身体阳气生发的时节,因而,春季是养阳气,调气血的最佳时节。谷雨节气,是春季即将结束的预兆,大家要抓住春季的尾巴,调养气血,强身健康,预防疾病。补气养血,调理肾脏,增强人体免疫力,强身健体。
忽冷忽热“春捂”到底咋捂?
谷雨时节天气忽冷忽热,容易感冒,需要注意保暖。谷雨过后,气温逐渐升高,雨量开始增多,但也要注意保暖。很多人开始像夏天一样穿衣服,其实季节还没有到,湿气很容易从裸露的部位进入体内。
对于捉摸不定的天气,很多家长宁可给孩子多穿点,也不愿意孩子冻着,说是“春捂”。其实,这样的做法也是错误的。春捂也应有度,15摄氏度是春捂的临界点,超过15摄氏度就要减衣,不要再捂了,再捂下去反而容易诱发“春火”,孩子体内产生的热,与潮湿相遇,又容易生病。尤其是早晚与中午温差大,早晚应注意保暖。老人和孩子尤要注意这点,可适当调整穿衣层次,早晚多穿一件衣服就够了。
气温虽然开始转暖,但早晚仍较凉,早出晚归者要注意增减衣服,避免受寒感冒。过敏体质的人这个季节应防花粉症及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特别要注意避免与过敏源接触,减少户外活动。在饮食上减少高蛋白质、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出医院就诊。
此外,谷雨时节,此时阳气渐长,阴气渐消,要早睡早起,不要过度出汗,以调养脏气。另外,由于谷雨时节雨水较多,要防湿邪侵入人体,出现肩颈痛、关节疼痛、脘腹胀满、不欲饮食等病症。
4.20口苦、口甜、口咸、口酸、口臭、口淡的对治中医方1.口苦—肝胆有热临床观察口苦多见于肝胆热证、肠胃热证等;在现代医学中则多为急性炎症的表现,而以肝胆疾病为多。这可能是胆汁排泄失常所致,癌症病人因甜味阈升高、苦味阈降低,吃甜的东西也会感到舌头发苦。
口感苦者常兼有头痛、眩晕,苔薄*、脉象弦数等症候,治宜清泻肝胆郁热。方药选用龙胆泻肝汤:龙胆草15克,柴胡、泽泻、车前子、木通、当归、栀子各10克,生地、*芩各12克,甘草8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2.口甜—脾胃功能失常
脾胃实热、湿热郁阻、肝脾痰火内蕴的病人口舌可有发甜的感觉,古人称之为“脾热口甘”。研究证明,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可致各种酶的分泌异常,唾液中淀粉酶含量增加,刺激舌上味蕾而感觉口甜。糖尿病患者血糖增高,唾液内糖分亦增高,所以也常觉口舌发甜。又称“口甘”,临床上,分为脾胃热蒸口甜和脾胃气虚口甜。
脾胃热蒸口甜
多因过食辛辣厚味之品,滋生内热或外感邪热蕴积于脾胃所致。表现为口甜而渴、喜饮水、多食易饥,或唇舌生疮、大便干结,舌红苔燥,脉数有力等。
治宜清脾泻火。方药选用泻*散:藿香15克,栀子、石膏各10克,甘草8克,防风2克;或清胃散:*连、当归、升麻各10克,生地、丹皮各12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脾胃气虚口甜
多由年老或久病伤及脾胃,导致气阴两伤,虚热内生,脾受津灼所致。表现为口甜而干、气短体倦、不思饮食、脘腹作胀、大便时干时软。治宜益气健脾,和胃养阴。方药选用益胃汤与四君子汤加减:沙参15克,麦冬、玉竹、白术、茯苓各10克,生地、藿香各12克,砂仁、炙甘草各8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3.口咸—肾虚所致
口咸以脾虚湿盛,肾虚火旺为多。因中医认为“咸为肾味”,临床上常见于肾阴不足,肾火上浮的神经官能症、慢性咽喉炎急性发作的患者。有时测定口咸患者的唾液,可见钠、钾、钙、镁的氯化物含量增多,PH偏于弱碱性反应。
如伴有腰膝酸软、头昏耳鸣、五心烦热、盗汗遗精、苔少、脉细数等症状,属肾阴亏损,虚火上炎,即“肾阴虚口咸”。治宜补益肾阴,滋阴降火。方药选用知柏地*汤加减:知母、*柏、山药、丹皮、茯苓各10克,熟地15克,山茱萸、泽泻、附子12克,肉桂8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4.口酸—肝胆之热乘脾
中医认为“肝热则口酸”、“脾胃气弱,木乘土位而口酸”,所以口酸以脾虚肝火偏旺者居多,常见于胃炎和消化性溃疡,与胃酸过多有关。有人测定口酸患者的唾液,其中乳酸、磷酸酶、碳酸酐酶含量较正常人增高,PH偏于酸性反应。
口感酸者常伴有胸闷胁痛、恶心、食后腹胀、舌苔薄*、脉弦等症状。治宜泻肝和胃。方药选用左金丸与六君子汤加减:*连、吴茱萸、茯苓、白术各10克,人参、甘草各8克,陈皮15克。日服2次,每日1剂,水煎服。
5.口臭—胃火、食积、龋齿炎症
口中出气臭秽,自觉或为他人所闻。一般有三种情况:
1.胃火上蒸
舌红或口舌糜烂生疮,或牙龈肿痛,口气热臭,并兼有口渴喜冷饮,尿*便干,苔*等症状。治宜清泻胃火。方药选用三*泻心汤:大*、*芩各10克,*连5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2.胃肠食积
口臭如酸腐,或夹有生食味,伴有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嗳气腐秽,舌苔垢腻等伤食症状。治宜消食化积。可用中成药保和丸或山楂丸吞服。每日2次,每次9克。
3.龋齿或口腔炎症
平时不注意口腔卫生,患有龋齿或口腔炎症。可用*芩、藿香、石膏、生地各10克,甘草4克,煎水漱口。
6.口淡—脾虚、湿阻
口淡多见于久病脾胃虚寒患者,外科大手术后病人食欲不振也会觉得口舌淡而无味。口淡在炎症感染中也常出现,但大多在疾病初起或消退期,前者为邪尚轻浅的表现,后者则属邪退正虚之象,其意义与口苦显然不同。
肠炎、痢疾等消化系统疾病也常有口淡,辨证多属肠胃湿浊或挟寒邪,虽属实证,但要注意不宜用过苦寒凉性药物。经临床测定,严重的口淡患者,对甜、酸、苦、咸诸味均不敏感,味觉阈出现普遍升高的现象。临床上主要分为脾虚和湿阻两型。
1.脾虚
除口淡外,尚有神疲气短,腹胀便溏,舌淡脉弱等脾虚症状,治宜益气健脾和胃。方药选用六君子汤加砂仁、焦谷麦芽等。
2.湿阻
后者可见口淡黏腻,恶心胸闷,苔腻脉濡等湿阻脾胃症状。治宜芳香辟浊,化湿醒脾。方药选用藿朴夏苓汤:藿香、赤苓、杏仁、猪苓、淡豆豉、泽泻、厚朴各10克,半夏8克,白蔻仁2克,薏苡仁12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此外,要想治愈口中异常味觉,除积极用药治疗外,还应注意少食辛辣油腻食物,忌烟酒嗜好,防止房劳过度,保持口腔卫生。味觉异常,是提示疾病的一种信息,应该引起医生和患者本人的注意。
7.口涩
当舌头味觉细胞苦味阈降低,舌触觉感受异常时,可出现口涩。肝胆郁热伤阴或脾土衰败的患者,常有口舌干涩或枯涩无味的感觉。严重的神经官能症或通宵不眠之后,唾液腺分泌减少,也可感到口舌枯燥而涩。各种癌症后期多有味觉苦涩,中医认为是脾肾衰败,气血瘀结。
8.口辣
口辣是咸味、热觉和痛觉的综合。中医辨证以肾阴不足、肝火偏旺为多,其次为肺虚痰热;在高血压、神经官能症、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中时有所见。经测定,在室温18℃—22℃时,正常人的舌温大多在33℃—35℃,口辣患者舌温偏高,有时可达36℃以上。此外,口辣患者的舌粘膜对咸味和痛觉都较敏感。
4.21鼻炎与肺气不降,四个方剂两个穴位搞定,有理有据!这两天感冒了,症状不太严重,现在已经好的差不多了,鼻子很让我欣慰,没有再犯鼻炎。记得小时候,经常犯鼻炎,严重的时候,我记得,有一年除了夏天,我的鼻子好像一年都没有通过气。再长大一点的时候,鼻炎也经常会因为感冒而发作,感冒好了,鼻子却像跟我有仇似的,就是不好好干活。不知不觉中,被鼻炎困扰的日子已经离我远去,经过近两年的观察,我可以肯定,鼻炎真的被我治愈了!
鼻炎虽然是小病,但是很难缠,严重的鼻炎也是会影响正常生活的,所以把我关于鼻炎的治疗思路写下来,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肺气不降与鼻炎
1肺气不降
鼻炎最直接的病机为肺气不降,壅遏上逆。肺开窍于鼻,肺气运动的正常与否,直接影响鼻子的功能。肺本来就要把一部分精气上输到鼻窍以维持鼻子的正常功能,如果这部分气不充足,或是质量不好,就会影响鼻子的功能,有的人先天就不闻香臭,不同的人之间对气味的敏感程度也不尽相同。
特别是感冒的前期,有的人打几个喷嚏就能挺过去,而抵抗力差的人,则不停的打喷嚏,进而能体会到软腭部位有发炎的感觉,这就是邪气入侵的过程,肺气不足,正气败下阵来。这些都是先天肺气偏虚所造成的,也算是正常的反应,不能说是病。可是如果这上输鼻窍的气太多了也不行,太多了鼻子也会堵。
但是如果肺本身的精气足的人,即使是受到了外界的影响,出现暂时的肺气上逆,很快就能自己调节过来,感冒过后,鼻子的功能也随之恢复正常。有些人就不行了,肺在五脏中相对处于劣势,谁都可以欺负它,内因也好,外因也罢,有个风吹草动,都会首先让肺遭殃。肺本来就自顾不暇,一受干扰,升降就失常了,于是乎鼻炎就犯了,还不容易好。
2肺气虚
在我看来,鼻炎最本质的原因是肺气虚,进一步的原因是受到了其它脏腑或是外邪的干扰,因为肺主表,主呼吸是直接跟外界打交道的脏器,而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肺气不降,壅遏上逆。就是说不管是什么原因而导致的肺气上逆,都可能导致鼻炎这一最终结果。注意,我用的是可能二字。
应该再补充一句:鼻炎都是由肺气上逆导致的,但是肺气上逆不一定都表现为鼻炎,也有好多喘的。这是上逆的程度和具体路径不一样。先不展开这些绕圈子的医理,下面先看治疗方法。
调理人体气机的升降
根据我让述的导致鼻炎的原因,治疗思路和具体方法也不太一样。首先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就是调理人体气机的升降,上逆肺气乖乖地降下去。我推荐清代名医*元御的一系列治鼻炎的小方子。
1桔梗元参汤
治肺气郁升,鼻塞涕多者。
桔梗10g、元参10g、杏仁10g、陈皮10g、清半夏10g、茯苓10g、甘草6g、生姜10g
2五味石膏汤
治肺热鼻塞,浊涕黏*者
五味子3g、石膏10g、杏仁10g、清半夏10g、元参10g、茯苓10g、桔梗10g、生姜10g
3*芩贝母汤
治鼻孔发热生疮者。
*芩10g、柴胡10g、芍药10g、元参10g、桔梗10g、杏仁10g、五味子3g、平贝母10g(没敢给川贝,贵得吓人呀,平贝也有效的)
4芩泽姜苏汤
治鼻塞声重,语言不清者。
茯苓10g、泽泻10g、生姜10g、杏仁10g、甘草6g、陈皮10g、紫苏叶10g
以上是按原书的剂量换算成现在的计量单位g,如果我用的话,还会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各个药之间的量,不过就算是不调整,按原方的配比,效果也是不错的。
我自己的鼻炎,最初就是用第一个方子,加减变化治好的。后来,我又根据前两个导致鼻炎的更深一层的原因,吃了几付补肺气和调理其它脏腑的药,鼻炎就再也没有犯过。
*元御的方子很好用,小方子只有几味药,大都是寻常之药,且药性平和,看着不起眼,却往往能药到病除。因为*氏深悟人体气机升降之理,深知气机升降有序,则百病消于无形。
点穴治疗鼻炎
鼻炎是一种很常见的病,患病比例很高(可能有百分之七八十吧)!只是轻重的程度不同。
这虽然不是什么严重的疾病,但是医药效果不明显,而且缠绵难愈,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从经络的角度来说,凡病都有一个关键穴位(机关)。这个方法人人都可自己调理,不需要任何成本,而且见效神速!
具体地说,自己点肺经的“少商”穴和肝经的“大敦”穴,每天一两次,每次几分钟,坚持一段时间。
最近一个时期,把这个方法教给几个同事,效果都很显著,用他们的话说是“屡试不爽”,所以我把这个方法公之于众,以便惠及更多的病人。根据病人的描述,点穴期间会大量地流出鼻涕,然后就感觉呼吸畅通。从中医的角度来解释这个原理其实很简单:
1“鼻为肺之窍”少商穴泄肺气
中医所谓“鼻为肺之窍”,鼻炎一般是由于风寒导致肺气郁闷不畅。肺五行属金,“金郁开之”或者说“实则泄之”,而开泄肺气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肺经末端的少商穴,此处太阴肺经与阳明大肠经相交,肺气之实可由此开泄到大肠经(这是它应去的地方)。
2“肝为风木之脏”大敦穴祛风
既是风寒,则需祛风散寒。“肝为风木之脏”,故风邪一般责之于肝。肝经大敦穴具有“舒肝暖肝”的作用,舒肝则能祛风,暖肝则能散寒。而且,肝主气机,气郁实则需疏理肝经,这是理所当然的。
点穴的工具:点穴的工具可以自己制作:找一根竹筷,把头部磨成光滑的绿豆大小的半球状,也可以找一根现成的塑料之类的东西,总之头部需要光滑,呈绿豆大小的半球状为宜。
不过,有一点需要事先提醒一下:
点穴位的时候会非常的疼痛!在自己能够忍受的程度之内,需要咬牙坚持一下。中医所谓“不通则痛,通则不痛”,某个穴位有疼痛反应,说明这个穴位不通,疼痛程度越厉害,说明堵塞越严重。坚持点穴一段时间以后,穴位的疼痛感减轻了,说明疏通了一部分,疾病也减轻了,如果最后不疼痛了,说明疾病也差不多好了。
4.22大汗淋漓,是排*?还是虚?出汗是人体最有效的降温方式,机体的局部代谢产物,如尿素、乳酸、脂肪酸等也随汗液排出体外。
但是你知道吗,如果平常状况下排汗量异常,或者排汗的部位与众不同,也可能意味着你的健康出了问题。
额头出汗:阳气虚弱胃火旺
头部是诸阳之会,阳气本应该是最足的,其固摄力也应最强。一旦头上经常出汗,或许就意味着阳气有些虚弱(对于代谢旺盛的儿童来说,头部出汗较多也是正常现象),另外,这还和胃火旺有一定关系。
建议:睡眠充足,多吃温补食物,如大枣、山药、蜂蜜、茯苓,每天也可调杯枸杞蜂蜜水饮用。
鼻子出汗:肺气不足
平时鼻子爱出汗,说明肺气不足,需要调理补气。
调理:经常到户外做做深呼吸,有利于锻炼呼吸机能,从而达到补肺气的作用。除此之外,可以选择百合、花生、桔梗等放入饮食清单内,帮助润肺补气。
手脚心出汗异常:脾胃虚弱者易中招
手脚心出汗异常是比较常见的异常情况。一般来说,脾胃有运水化湿的功能,此项功能一弱,湿热便会郁积在体内。湿热下趋,从而引起四肢末梢多汗。另外,脾胃与消化有关,如果食物在胃肠道吸收不好,会导致脾气不足,进而引起心气不足,爱出汗。
调理:益元八珍
组成:核桃、红枣、苹果干、淮山、燕麦、枸杞、黑芝麻、红小豆精选八种健脾养胃食材,帮助脾胃吸收与运化,同时平时饮食要少吃油腻、生冷食物,以免伤及脾胃。
腋下出汗:汗腺过大或饮食过重
腋下分布了很多大汗腺,所以汗液较多。但如果汗液分泌太过旺盛,多半是你的汗腺直径过大。如果汗液气味很大,是因为你的饮食过重,吃了太多葱、蒜、洋葱等刺激性食品。
调理:饮食要注意清淡,少盐少香料,多吃果蔬。
背部出汗:阴阳虚弱、极度疲劳
背部汗腺分布较少,所以背部爱出汗说明你的身体阴阳虚弱,已极度疲劳。
调理:保证充足睡眠,饮食要丰富有营养,以滋阴补阳为主,如桂圆、红枣、三花膏等,还可以早晚做15分钟瑜伽冥想。
4.23天热耗气血,体虚的人快学一个动作,小毛病都没了~人到中年,工作上的责任和压力更大,而上升的空间却在变小,除了事业上的瓶颈,大多数人的健康上也开始亮红灯。
特别是对于很多女性来说,月经开始变得不规律,进入了围绝经期后,一些小毛病日益上身,人也变得懒散疲惫。
其实,才四五十岁,这远远不是衰老的年龄,而出现这些“衰老”的状态,其实是因为脾虚了,脾虚了气血就会不足。
气血足不足?两招自检
天气逐渐变热,对身体的消耗越来越大。气血不足的人会变得更加虚弱。
举个典型的例子,很多人状态不佳,早上睡不醒,体力下降,虚胖无力,时常犯懒、浑身没劲,甚至健忘,思考能力减弱。
此时的养生重点是补足气血,为入夏打好基础。
想知道自己的气血是否充足,可以从两方面看出来:
1、看手掌,气血充足的手掌是红润均匀的,如果手掌颜色不均匀、呈现出红白相间的点,说明气血亏虚。
2、看指肚,用力压一下拇指肚,气血充足的人拇指肚会立即回弹,恢复成红润饱满的状态;如果拇指肚回弹较慢,一压一个坑,说明气血不足,需要补养。
两手互搓,打开气血阀门
北医院推拿理疗科主任医师付国兵给大家推荐一套简单有效、又易于操作的“搓手大法”,不仅可以改善精气神状态,也能起到很好的保健功效。
1搓手指
方法:十指交叉相互之间搓,20-30下。
2搓大鱼际
方法:搓大鱼际,两只手对着搓,20-30下。
3搓小鱼际
方法:搓小鱼际,两只手对着搓,20-30下。
4捋手指
用拇指跟食指揉指侧,然后用食指和中指捋一下,会有“啪”的响声出现。
5搓劳宫
手心有一个穴位叫劳宫穴,它是心经的主穴,按摩这个穴位可以通过经络刺激心脏,让脏器兴奋起来,帮助人体迅速恢复体能。
两掌一合,健康自来
手上有很多重要的经脉,三条阴经(心经、肺经、心包经),三条阳经(大肠经、小肠经、三焦经)都在手上。
经常搓手可以起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作用。
1刺激穴位,强身健体
手部有非常丰富的经络与穴位,而穴位的刺激可调整相应组织器官的功能,改善其病理状态,从而起到强身健体,防病治病的作用。
2预防呼吸道疾病
气温一冷一热,容易诱发感冒。大鱼际与呼吸器官密切相关,每日双手对搓大鱼际至发热,对防治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大有益处。
3活跃大脑,提高反应能力
手,是使人能具有高度智慧的三大重要器官之一。研究发现,做手势时能活跃大脑,提高手部和大脑的反应能力。
4提高双手灵活度,防止肌肉萎缩
搓手时除了双手,腕、肩、肘部等处都会同时活动,可带动30多个巨细关节的50多条肌肉。
对于儿童来说,常搓手可以促进动手能力;对于老年人尤其是中风患者来说,能防止手部肌肉萎缩,巩固动手能力和灵活度。
4.24经常口干,喝水也不管用?这六个原因要逐一排查!水是生命之源,多喝水能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有助于人体废弃物的排出,还能缓解便秘,促进细胞的生长……好处多多。
但是有些人每天不管怎么喝水都还是口干舌燥,这是怎么回事?
空气干、饮食偏咸或偏辣等外界因素都有可能会造成经常口干,而自身问题也会导致喝水不解渴。那么,哪些原因会导致经常口干呢?
自身原因导致的口干
1气虚阳弱
在中医看来,气是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之一,其主要包括肾脏中的精气、脾胃吸收的水谷之气、肺吸入的清气这三个部分。
气固体表,能摄血摄汗液,而中气不足,会影响全身血液的运行,导致患者出现身体虚弱、呼吸短促、自汗、盗汗、口干等情况。
气虚患者可以服用补气温阳的中药来调理身体,比如人参、白术、附子、*芪等,预防症状变严重;
还要注意日常饮食的清淡,尽量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少吃生冷油腻的东西,以免加重病情。
★桂圆枸杞茶
桂圆性温味甘,益心脾,补气血;枸杞性平味甘,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的功效。
用量:桂圆4克,枸杞3克,冰糖适量,放入锅中煮15分钟左右即可饮用。
2阴虚火旺
阴虚的人,代谢偏快、消耗多,体热津少,容易导致肝火旺、胃火旺,出现口干咽痛、大便干燥、小便短赤或*等情况。
阴虚的人宜采用补阴、滋阴、养阴等法调养。
★白菊花茶
白菊花味偏甘,有平肝明目、滋阴降火的功效,能通过益肝补阴来平降相对亢进的“虚火”,并且还有保护心脑血管的作用。
用量:每次5-10颗白菊花泡水,可以长期喝。
3维生素缺乏
维生素A缺乏,皮肤和粘膜的抵抗力就会下降,表面所分泌的粘液和皮脂减少,出现眼干、口干等症状。
动物内脏、奶制品、绿色蔬菜、鱼肝油等食物中含有较丰富的维生素A。
维生素B属于水溶性维生素,参与体内糖、蛋白质、脂质的代谢,机体缺乏维生素B时,也会引起口干,同时还可能出现口角溃疡、咽干、手脚麻木症状。
谷物类、蔬菜类、鱼类、坚果等都含有较丰富的B族维生素。
4糖尿病
中医认为,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病范畴,常会出现三多一少的症状,即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下降。
糖尿病人血糖升高之后,血液会吸收血管周围组织中的水分,血浆渗透压就会随之增高,下丘脑口渴中枢受到刺激,饮水量增加;而且尿量也会增多,细胞不断失水,就会导致口渴。
对于此类病人,控制好血糖是关键。
平时要保持饮食清淡,适当摄入瓜果蔬菜,咀嚼的同时能有效刺激唾液的分泌,缓解口干症状;
每天的喝水量能保持在毫升左右,但要注意不要一次性喝太多,做到少量多饮。
5干燥综合征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全身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得这种病时,人体免疫系统紊乱,身体各部的外分泌腺都可能遭受破坏,但最先受害的常是唾液腺和泪腺。
免疫系统紊乱会导致全身遭受攻击,因此其危险系数不亚于糖尿病,发展到后期可能会引起肾小管酸中*、淋巴癌、肺纤维化等疾病。
而根据不同研究报道,此病女性患病率更高,尤其是更年期后的女性更常见,大概有2%—3%的比例,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患上了干燥综合征。
除了口干,还会伴有眼睛干涩、皮肤干痒、猖獗齿、吞咽困难、干咳气短、关节疼痛等症状。出现这些情况一定要及时就诊,以免耽误病情。
想要预防干燥综合征,可以常吃一些生津止渴、滋阴润燥的食物,如银耳、梨、甘蔗等。
6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亢患者的甲状腺素浓度较高,机体代谢失常,会导致患者能量代谢增快,人体耗氧量大幅度增加,产热量增多,散热加速,人体所需水分也随之增多,患者因此常感觉口干舌燥。
甲亢多见于女性,不仅口干舌燥,还伴有心跳及呼吸加速、失眠焦虑、多汗怕热、对周围事物敏感、情绪波动大等症状。
甲亢是一种常见疾病,且能被治愈,不必过分担心,但发现疑似甲医院就诊,按时服药,定期复查,规律作息。
如果您经常出现或是长时间出现口干舌燥的情况,就要引起注意了,可能是某种疾病的征兆,建议及时就诊,排除病因。
4.25敲胆经:生阳气、补气血、扶正气!1经络的重要作用,枢转阴阳。
《灵枢·海论》篇亦云:“夫十二经络者,内属于府藏,外络于肢节。”经络是人体内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它内属脏腑,外连肢节,通达表里,贯穿上下,像网络一样分布全身,将人体的脏腑组织器官各部分联系成一个统一协调而稳定的有机整体。
人体经脉繁多,临床上逐条经脉进行调治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我们唯有选择关键的经脉进行调治。
《素问·阴阳离合论篇》云:“太阳为开,阳明为,少阳为枢”,“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描述了十二经络的运动形式:开启、闭合、转动。其中,少阳居三阳经表里之间,内可通阳明之里,以助阳明之阖;外可连太阳之表,以助太阳之开。
开合统百病,而开合的作用是由枢机的转动来维系,只有使枢机流畅了,开合二经才能正常运转,才能更好地促进人体气血的生长,保证气血的正常运行,维持人体基本生理活动,枢机对于整个机体来说真可谓触一发而动万机。少阳为三阳运行通畅的枢机,是阳交于阴的重要门户。由此可见枢经乃是人体经脉的关键之所在。
2“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胆主升发阳气。
人体的生存离不开阳气,《素问·生气通天论》中强调“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阳气的升发调达与人体健康而言至关重要。
《内经》有“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即强调胆主少阳春升之气,在脏腑活动中的重要性。
胆在五行为木,五季为春,春之机寓生长、升发、条达,显示欣欣向荣的生机,是阳气升发之始。
《*帝内经素问集注》也曰“胆主甲子,为五运六气之首,胆气升则十一脏腑之气皆升。”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曰“胆者,少阳春升之气,春气生则万物安”。
张志聪有“五脏六腑共为十一脏,胆主甲子,为五运六气之首,胆气升则十一脏腑之气皆升,以取决于胆也”之说。足少阳胆为半表半里之经,能通达人体全身的阴阳之气,所以说在人体脏腑的生理活动中,具有主生发,通阴阳的特殊作用。
胆在子时最先启动旺相等,其他十一条正经,每一经每天一次的旺相值日运动,其开始和结束,全是从胆经的运动、旺相开始,受胆经启动而开始它们自己的运动。
3刺激胆经可以补气血。
胆在阳气升发起用过程中,起着机关之作用,是阳气升发之关口,胆气升即阳气升,促进气化功能,促使营血再生,从而达到阴平阳秘,恢复机体自稳系统的平衡状态。
从中医的经验,当脏器功能不佳时,刺激其相关的经络,可以强化经络的机能,因此解决胆功能不佳的最好方法,就是敲胆经。若人体气血运动不是很好的状态下,胆经的启动就显得特别重要。气血超旺相时,胆经不出手,其他经络也能正常启动旺相。
《灵枢·经脉》篇有云:“经络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人体依赖它来运行气血,发挥营内卫外的作用,使脏腑之间及其与四肢百骸保持动态平衡,使机体与外界环境协调一致。
当经络的正常生理功能发生障碍时,外则皮、肉、筋、脉、骨失养不用,内则五脏不荣,六腑不运,气血失调,不能正常地发挥营内卫外的生理作用,则百病由此而生。因此经气的疏通,对抗御病邪,防治疾病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每天敲胆经,通过经络联接内外之功能,调节胆府升发阳气的功能,使阳气达于五脏六腑而起用,五脏六腑皆安,则始能安康长寿。
4敲击胆经的作用。
1)早晨敲胆经:生阳气,扶正气
每天早上起来,双手沿着裤线位置来回敲,大概敲10分钟,最好微微发热。促进肝胆排*,增强身体免疫力。
敲胆经可以使胆经通畅,机体造血量增多,使气血活跃,阳气增强。能够让身体血液循环加速,代谢加快,免疫力增强,缓解身体疲劳,不易被疾病入侵。
足少阳胆经是处于半表半里的,邪气侵犯人体往往会和正气在半表半里中进行抗争,这时人就会感觉到忽冷忽热。敲打胆经可以鼓舞人体正气,正气前,就能把邪气驱赶出去。因此敲胆经能够增强人体的抵抗力。
2)敲胆经提升血气,舒畅情志
经络是人体各个脏器的通道,当哪个脏腑有问题的时候,就需要打通该脏腑的经络。“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通过敲打胆经筋,刺激胆汁的分泌,就能促进食物的吸收,使人体的造血机能得到改善和提高。
敲胆经可以调整脏腑的气机。熟话说肝胆相照,肝与胆的关系密切,敲打胆经能够条畅肝脏气机,使气机畅达,脏腑气机的升降就会趋于有序。
注:对于本身气血旺盛的人,敲过胆经之后,可能会导致低血压偏高引起的头痛、牙痛、胁下胀痛、发烧等症状的出现,那会让人感到很不舒服,可以用“青陈皮汤”先破掉一点儿气,然后再敲胆经,并且注意平时控制好情绪。
3)利胆气、助消化,减肥瘦腿
胆经连接胆脏,常敲胆经能够使胆经通畅,促进胆汁分泌。胆汁能够促进脂肪的消化吸收,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促进溶解胆固醇,防止脂肪在体内囤积,促进肠胃蠕动,抑制肠道细菌生长,对于人体健康有益。
敲胆经可以减肥瘦腿。人体内的寒气尤以胆囊内的寒气为重,而大腿外侧的经络,就是胆经所经过的路线。寒气常常堆积在这里,经常敲可以使腿部胆经通畅,把寒气敲散,把血气敲足,那么自然而然,你的腿就变瘦了。
胆经走于体侧,贯穿上下。用于保健时,只敲打左右大腿即可,适合治疗抑郁、肥胖、更年期综合征。
操作要领是先后或同时,自上而下,力度合适,以胆经微热为度;每敲打四下为一次,每天敲左右大腿各五十次。
中医有句话叫做“离经不离穴”,所以敲胆经只是敲得大腿外侧的胆经有点发热、发麻,就可以。
办公族可以利用工作间隙,坐位时敲打,也可以坐在床上伸直双腿,用拳头去捶大腿两侧。
注意事项:敲胆经要敲两条腿,但不要同时敲,更不能同时敲别的经络,以免将气血分散各处。由于气血在晚上23时至凌晨1点进入胆经,所以敲胆经最好不要选择这个时间段进行。
1、怀孕的人不能敲胆经,也不能让孕妇有任何的疼痛感,会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2、饭后不要马上敲,女性在月经来潮时可以少敲或不敲。
3、孩子或年轻人,胆经可以敲得多一点,让血气增加的速度快一些。
4、老年人晚上睡得早,体力消耗又不大,胆经敲得多了,造血的速度恢复得很快,人体修复、调整的幅度就会很大,过程中的不适感会较明显,所以,老年人的胆经要少敲。
4.26春季养生必做的五件事!坚持做下去身体好!万物初生始于春,在这个阶段正是养生的好机会,因此,不管男女都要及时做好养生准备。那么在春季该如何养生好呢?这5件事,建议大家要坚持做,这样身体才能好。春季养生必做的五件事
1吃点甜食
春季正是肝气生发的时候,这个时候极其不适合吃酸味的食物,因为这些食物具有收敛作用。想要正确帮助肝气生发的话,建议吃些甜食。因为五行中肝脏属木,而肝木克脾土,为了不让脾脏受伤,就要适当吃甜滋补脾胃。
2多看喜剧
春季肝气旺盛,因此人们在春季的时候,很容易出现脾气暴躁的情绪,这主要是因为肝脏主怒。为了肝脏的健康,需要及时调控自己的情绪,对此建议人们平日里要多看喜剧,让自己笑口常开,让自己的情绪保持通畅。
3常梳头顶
祖国医学认为,头部可是阳气汇集之地,平日里用牛角梳(或者直接用手指甲代替)梳理头部能够帮助人们生发阳气。
春季正是阳气生发的季节,为了帮助阳气的生发,建议每天早起的时候,用牛角梳从额前的发际线部位,慢慢梳到后脑勺的位置,每次梳个百余次就差不多了。每天坚持这样梳头,让你整个人都感到神清气爽。
4按摩肺经
到了春季之后,皮肤的毛孔会逐渐打开,风寒很容易趁此机会从皮肤毛孔侵入到身体内部,这样一来,伤风感冒就会频繁出现了。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建议多锻炼肺经,以提高皮肤的抵抗力,减少皮肤被风寒侵袭的问题。
其中,小编提醒,肺经就在我们手臂内侧的位置,这条经脉从肩窝的位置开始,再往下一直延伸到大拇指。所以说,想要按摩肺经的话,只要按摩肩窝以及大拇指这两端的位置即可。按摩的法子也简单,也就是每天早起之后,单手半握拳的状态的去敲击肺经两端的位置。
5香味食物多吃
闻起来很香的食物在春天的食用,能够帮助身体生发阳气,适应春季的自然规律,所以说,想要在春季养生的话,请吃一些香菜、香葱等带有香味的食物。
春季养生必须注意的禁忌
春季养生有一些禁忌要注意,不然起不到养生作用,甚至还会将身体搞坏。比如说要记住,春季上火了不要乱用降火药,这是春季养生的一大禁忌。
到了春季很容易出现上火现象,但是有一些上火症状并非真正的上火,而是因为身体便秘或是体虚所致的。想要身体好的话,就要先搞清楚上火的正确原因,才能对症下火。所以说,这个时候千万不要乱用降火药。
1、若是你出现了口臭、容易饥饿、大便不畅等问题的话,则要注意是出现了胃火。这时你想要降火的话,建议多喝绿豆汤。
2、若是你出现了口苦咽干,面红眼赤,或者说头晕胀痛等问题的话,多半是肝火旺盛引起的。如果你想要降肝火的话,建议喝些梨水降火。
3、若是你出现了失眠、手脚心发热、盗汗等问题的话,多半是肺火引起的。如果你想要降火的话,建议喝些猪肝汤。
4、若是你出现了尿*灼热、舌尖疼痛,而且常有心悸、多梦等问题的话,多半是心火旺盛所致。这种情况想要降火的话,建议多煮一些莲子汤饮用。
4.27改善脾胃虚寒的10步法(实用)!脾胃是人的后天之本,不能伤了。伤了调理起来就会比较慢,而且很不容易。关于日常脾胃调理的一些方法,分享如下,供大家参考。
调理脾胃——十步法
1规律饮食定时定量细嚼慢咽
这是保养脾胃的第一步,特别是胃本来就不好的人,更要少吃辛辣刺激以及生冷食物。
另外,要注意定时吃饭,不要狼吞虎咽,更不要站着或边走边吃,吃饭时不要讨论问题或争吵。
2饭后慢慢走
道医有以动助脾的养生观念,饭后散步有助于增强脾胃功能促进消化。
但饭后并非指吃完饭立刻就开始散步,而是要休息至少10分钟再进行,若吃得过饱则需适当延长休息时间,并且饭后半小时内不能做剧烈运动
3揉带脉
脾主运化,脾胃虚弱则会运化不力,造成身体水湿停滞而揉带脉则一方面健脾阳,另一方面则振奋了肚腩两侧胆经的阳气,迅速化开了小腹内积聚的水湿
当然你要是觉得揉带脉的力度不足的话,也可以用手握成拳来敲顺便再说一下,此法对便秘的治疗也非常有效果,可以说是立竿见影!
4爬山
*帝内经中有一句话,叫做谷气通于脾唐代医家王冰对此的解释是谷空虚,脾受纳故。
用现代语言来说就是爬山不仅能锻炼筋骨,让人汗水淋漓——这也是排除体内水湿的良方。
5踮足功
就是脚尖着地,脚后跟抬起,能抬多高抬多高胃的经络通过脚的第二趾和第三趾之间,胃经的原穴也在脚趾的关节部位胃肠功能较弱的人,不妨经常锻炼脚趾。
你可以踮着脚尖走路,你也可以试试踮着脚尖站个十来分钟,记住在踮脚尖时要尽可能地把脚踮得高一点,这样效果才会好!
6推腹法
大部分的慢性病都通过此法来解决人体内的三浊(废水、废气、大便)都可通过此法来排除,而此三浊正是导致人生病的罪魁祸首。
所以古人常说“大道至简”,道理想通了,解决问题就容易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千千万万,但那就是所谓的“术”的层面的问题了!
7跪膝法
此法可引气血下行,使气血流注于胃经因此对胃的功能改善是大有好处的,当然此功法的好处远不止这一点,在此我就不一一道来了,反正你坚持练一阵子就会知道的了。
8捏脊法
简言之,就是捏脊梁骨,从尾椎骨一直捏到脖子。
捏的时候,不必拘泥于穴位,因为脊柱两侧正是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所经之处,捏脊能对身体起到全面的保健作用。
它可以健益脾胃督一身之气;还可调理脏腑疏通经络升降气机。
9吞唾液养生法
唾液其实就是人体内最好的健脾胃的药中医学认为,唾液能“润五官、悦肌肤、固牙齿、强筋骨、通气血延寿命”,春秋时期的老子认为,灵丹妙药虽好,也不如自己的津液重要。古代养生学家陶弘景也说:“食玉泉者,能使人延年,除百病。”
咽津亦称“赤龙搅海”,在古代被称为“金津玉液”,是古代的一种强身健体方法。越小的养生功法,长期坚持功效却惊人,可是往往因为这些小功法太容易却常被大家忽视。
操作方法
方法是以舌在口中搅动,兼以上下牙齿相叩,以使口中充满津液,然后以此漱口,分三次吞咽。吞时要用力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
鼓漱的作用在于使津液充满气泡,吞下此液等同服气。可使血液氧分子增加,大脑不缺氧。
这个方法可以治晕车,有些人坐车的时候就身体不适,只要按上述方法不断吞咽津液,就可以转移自身注意力,缓解紧张,达到恬淡虚无,精神内守。从而身体气机流畅,缓解不适之症。还可以治失眠。有些人晚上睡不着,只要按上述方法叩齿吞津,便能转移注意力,自然摄心归一,摄诸乱意。能使精神不散,安然入睡。
10拉筋
人的肝、脾、肾经都从大腿经过,所以拉筋对这三条经的拉伸和调理作用是非常有效的。我个人的感觉是最好采用卧位拉筋法,其效果更加显著!
灸疗
1灸肚脐
肚脐,也叫神阙穴,是连接脐带的地方,是人体任脉上的要穴。胎儿在母体时就靠脐带供给营养,就好像瓜蒂一样,是吸取营养的唯一途径。我们也可理解为它是联系人体先天和后天之要穴。
所谓神阙,即是指元神出入和居住的地方,地位极其显贵。实际上在人体当中,神阙穴也是心肾交通的门户,心藏神,肾藏志,都是不可小觑的五脏神。
心属火,肾属水,水火不能通达调济,就会引起阴阳失调,导致各种疾病接踵而至。
而在肚脐眼上的神阙穴,是腹部的核心,对于发生在腹部的疾病,有很好的调理效果,如五更泻、慢性腹泻、后尿潴留等都是它的拿手好戏。
现代人的脾胃虚弱,大都是脾阳虚,艾炙则是升阳的最好方法之一,所以可以通过对神阙进行炙疗而达到调理脾阳虚之目的。
直接艾灸肚脐(神阙穴)。也就是直接用三年或五年陈艾在肚脐之上悬灸。
闲来无事之时或是坐车无聊之时,试试用手指来按压神阙穴,效果可能不如艾灸,但长期坚持下来效果也会很好的。
2灸足三里
足三里是胃经上的大穴,每天灸上十分钟,你一定会长寿。
不信俺就和你打个一元钱的*。当然不用艾炙,用针灸也行的。所谓针必三里,灸必关元即是此意。
穴位
临床上发现,近九成的湿疹病人脾虚。道医认为,补脾虚经常刺激脾俞穴效果最好。脾俞穴是脾脏精气输注于背部的穴位,和脾直接相连,所以刺激脾俞能很快恢复脾脏的功能。
刺激脾俞穴最好的办法是拔罐,其次是艾灸。早春和晚秋适宜拔罐,每晚8点左右在两侧脾俞穴上拔罐15分钟,起罐之后喝一小杯温开水。
4.28反应迟钝、记忆力差?补肾气才是关键!对于中医来说,健忘从来不是单独的一种症状,它是在用遗忘来提醒你,要记得关照自己的身体,终究是哪些原因造成了年纪轻轻就如此健忘?
这算不算是一种病?有没有办法可以治愈?
一、记忆力下降健忘,不是单独症状
正常情况下,年轻人的记忆力肯定要好过老年人。可是现在二三十岁的人,比自己的父母甚至爷爷奶奶还要容易丢东西、忘东西。
很多人有这个体验:每天出门之后,就在心里琢磨:我锁门了吗?好像锁了,要不我再回去看看?有的人怕忘事儿,把急办的事情记到笔记本上,结果连笔记本放哪儿也一时想不起来了。最麻烦的就是,本来跟朋友或者客户约好,下午或者什么时间见面,结果到了第二天早上才想起来自己忘了赴约,只好打电话过去道歉……
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高中生和工作繁忙、压力大的人最容易出现这种情况。而且,随着记忆力下降之后出现的,就是人们常说的亚健康,比方说腰酸、耳鸣、头晕、身体沉重不爽、易疲劳,包括男性的功能性阳痿等。女性患有炎症,表现出白带异常,月经病和有过流产经历的人,也会表现出记忆力的下降。
可见,记忆力下降、健忘,并不是单独的一个症状。
二、气不足是根源
其根源在于肾气不足。
《内经》中说:“肾主骨生髓”。而“髓者以脑为主”,所以肾气其实是大脑的最大“供养者”。记忆力好坏,取决于肾气是否充足、坚固。
肾气不足,大脑就会变“懒”。为什么呢?因为肾气一虚,大脑就“贫血”了。
“气为血之帅”,血输送到人体各部位要靠气的推动。没有人把“气血”说成“血气”就是这个道理。气的特点是运动,肾气充足,气的推动力就强,大脑的供血就足。这样的人思维清晰、反应敏捷、记忆力好。肾气不足,气的推动力弱,血就不能上行至大脑。大脑的供血不足,容易出现反应迟钝、健忘、晕眩等问题。所以,中医讲“肾通于脑”,脑筋灵不灵活,要看肾气是否充实。
肾和脑的关系就好比一盏油灯。肾是盛油的,灯是照明的。油足,灯就亮;油少,灯就暗。肾气消耗得多,相当于油变少了,灯就变暗了。
三、最简单的改善方法:睡觉
前文已经提到健忘的根源是肾气不足,这样我们就理解了作为纯阳之体的小孩子记忆力最好,但是随着年纪增长记忆力越来越差的原因。比如,十五六岁,情窦初开,尤其是男孩子,对女孩子发生兴趣,甚至出现性幻想,这些都是对肾气的消耗。
孩子们学习很辛苦,尤其是面临高考压力的孩子,每天紧张、忙碌,想要考一个好成绩,却发现自己的记忆力越来越不好。更不要说步入社会之后,面对找工作、职场竞争等压力,忧虑过度了,而房事没有节制,更是对肾精的极大损耗。
这个时候,买再贵的保健食品都起不到太大作用,因为肾气不足,脏腑机能就要失衡,怎么还有力量去吸收、利用保健品中那些营养物质?这个时候真正需要的就是补足肾气,重新给自己的身体充电。
当然,最有效、简便的方法就是睡觉,抓紧一切时间睡觉,睡好中医所说的子午觉(中午11点~1点;晚上11点~1点)。如果晚上也一定要加班工作,我建议不要熬夜,至少11点到凌晨3点,强迫入睡。这样,至少保护了肝胆功能。3点起床之后,再开始赶工。既保证了工作量,第二天的疲劳感也会减轻。
但是也有的人说,我有失眠的症状,躺下了也不容易入睡,就算睡着了,第二天醒了也跟没睡一样。长期如此,记忆力也会下降。这时候,想要从根本上来解决问题,就要求助于经络和穴位。
四、艾灸督脉
在人体后背的正中线上,简单说就是从颈椎到尾骨这段距离,贯穿着总管一身阳气的督脉。
督脉起于会阴,并于脊里,上风府,入脑,上巅,循额。邪犯督脉,则角弓反张,项背强直,牙关紧闭,头痛,四肢抽搐,甚则神志昏迷,发热,苔白或*,脉弦或数。
督脉上行属脑,与足厥阴肝经会于巅顶,与肝肾关系密切,督脉之海空虚不能上荣于充脑,髓海不足,则头昏头重,眩晕,健忘;两耳通于脑,脑髓不足则耳鸣耳聋;督脉沿脊上行,督脉虚衰经脉失养,则腰脊酸软,佝偻形俯。
故督灸对于提升记忆力来说,见效很快。
督灸操作方法:
材料:鲜姜、艾条
用法:鲜姜切成3-5公分薄片,用牙签或缝衣针扎上眼,铺在需要灸的地方。艾条点燃,在整个脊柱上隔着姜片,做回旋灸或雀啄灸。
重点穴位:命门、肾俞、志室
命门穴:古代医家将命门比喻成走马灯运转的动力源(走马灯中点燃的蜡烛)——火,认为命门火就是人体的阳气之源。命门火旺,身体强健;命门火衰,则体弱多病。命门对男子所藏生殖之精和女子胞宫的生殖功能有重要影响,对各脏腑的生理活动起着温煦、激发和推动作用。
命门穴就成了人体的长寿大穴,它的功能包括肾阴和肾阳两个方面。从临床看,命门火衰的病与肾阳不足多属一致,所以,补命门火的药物又多具有补肾阳的作用。
肾俞穴:腰为肾之府,肾俞穴属于膀胱经,膀胱经与肾经相表里,刺激膀胱经上的肾俞穴能起到调节肾经的作用;加上肾俞穴是肾的背俞穴,是肾气输注的地方,所以肾俞穴是补肾气的首选穴
志室:又叫“精宫”。这个穴位,能够帮助肾脏很好地输泄寒湿水气,某种程度来说,也强壮了肾脏,提高了它的功能。
艾灸时艾条可以在命门到肾俞这条横线之间来回游移,同时补益两个穴位。也可在从左腰的位置,横线游移到右腰的位置。
五、敲打百会穴
古人说:“夫脑者,一身之宗,百神之会,故名百会。”也就是说,百会是神志汇聚的地方。人们常说的“三花聚顶”,指的就是精、气、神三者汇聚于百会穴。这个时候,精、气、神由“分”的状态回归到“合”的状态,人就会容光焕发。
另外,百会穴位于颠顶,深处便是脑之所在,而且是督脉要穴。督脉归属于脑,因此,百会穴是一个调节神志的要穴,能改善健忘、反应迟钝,甚至脑卒中(俗称中风)后神志不清等问题,还可以缓解头痛、头晕、头昏脑涨等不适。
再有,百会穴所在的头部是诸阳之会,所有阳经都汇聚到头上,所以百会穴是阳气汇聚的核心部位。
操作方法:用手握成空拳,敲打头部,重点敲打百会穴。怎么敲呢?从额头的发线处,延着头部中线向后轻轻敲打,一直敲到脑后的发线处,再从头后向耳尖方向敲打回来,经过太阳穴,回到起点处。工作一两个小时,就来回敲打10次左右,会明显感觉到头脑清醒,疲劳减轻。
六、按摩涌泉
古书上记载,涌泉穴有“治善忘、安神、通关开窍、醒脑、固真气”的作用。涌泉穴在足心,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第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涌泉穴有一个简便的取法:当我们蜷起脚时,能看到脚底肌肉成“人”字纹路,涌泉穴就在这个“人”字的顶点。
它是肾经的首穴。《*帝内经》里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意思就是说,肾中精气就像泉水一样,源源不断地从这个泉眼中涌出,向上灌溉、滋润全身。所以,对气虚胖子来说,刺激涌泉穴是一个简单而有效的补气方式。脑子“懒”了,刺激它则可以激活大脑,让聪明才智如泉水般喷涌而出。
刺激涌泉穴最好的方式是摩擦,也就是俗称的“搓脚心”。用手摩擦对侧脚的涌泉部位,摩擦至脚心发热,两脚交替进行。
平时也可以按揉涌泉穴,但动作不要太过粗暴。在中医推拿中,轻刺激为补法,重刺激为泻法。这个穴位是精气的泉眼,所以千万不能用泻法。而且粗暴按压不仅是泻,还会把泉眼给堵住了。
4.29悲伤难过不是最伤肺的,真正伤肺的是……导读:这篇文章与其说是讲养生不如说是在告诉你生活的哲理……1.适度悲伤倒不妨,计较太多最伤肺
《*帝内经》明言,忧伤肺,悲哀伤肺。谁没有忧愁和悲哀的时候?的确,很多人难过或忧愁的时候,喉咙里都会觉得不舒服,有一种“如鲠在喉”的感觉,喉咙是肺管,喉咙里不舒服,明显就是提示肺部受刺激了。悲伤的时候,人会哭泣,人一哭起来会一把鼻涕一把泪,之所以会流鼻涕,也是肺受了刺激。但一旦悲伤难过没有了,我们就不会再流鼻涕了,喉咙里也会舒适起来。这说明,一些小小的悲伤难过,对肺只有一些刺激,不会有什么伤害。
其实,我倒认为,一些小小的悲伤和难过,不仅不伤害肺,反而对肺有好处。我见过一位病人,是位三十多岁的家庭主妇。俗话说,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她家里也不例外:老公工作忙,早出晚归,家里的事情完全不管,但要求很苛刻,家里稍微不整洁,就会大发雷霆;儿子在上小学,可偏偏是个小捣蛋,经常在学校闯祸,连累她时不时被叫到学校里挨老师一顿责怪。这些委屈,她没地方诉说,只好偷偷自己掉泪。这时候,她心里会倍感凄惶,非常难受,喉咙里像卡着个什么东西似的,严重的时候,还会觉得气短。有时候,她会索性瞅着没人的时候哭一场。说来也奇怪,每次哭完后,她就觉得轻松多了,喉咙里也舒服了,气也顺了。
这样看来,肺部是不是受一点小小的刺激,然后再恢复过来,对肺来说,是一种释放,是一种健康训练。只要不是太大、太频繁或持续时间太长的悲伤和难过,就行了。而这样大的悲伤难过,人们经历得很少。
所以说,“悲伤肺”也好,“忧伤肺”也好,其实都没有对我们的肺产生过大影响。但为什么人们还是会常常碰到肺部疾病呢?是什么情绪或性格造成的呢?
多年的临床经验和生活中的观察,我发现,伤肺的情绪或性格太多。一般来说,对各方面计较得多的人,肺部往往比较弱,也容易患上肺病。
“计较”一词,并不完全是一个贬义词,它包括很多内容。“计”就是算计,“较”就是比较,计较就是一边精打细算一边比较。这是一个让人很累的习惯。
这样的人过于认真,追求完美,无论对自己还是对他人,要求都很高,如果没能达到他的要求,他就会很难受,即使表面上没有什么反应,内心也会憋着一股气,而且一憋就是很长时间。这样的人善于还比较,而瞎比较又是健康一大克星。须知,“人比人,气死人。”看见别人比自己好,嫉妒心起来了,马上难受得要命,又憋着一股气了。
肺主一身之气,身上哪里的气不匀和了,肺就要赶紧去调和,去平息。所以说“肺为相傅之官”,他像宰相那样哪里有不平之气,就治理哪里,而且会治理得很得力。我们身体里哪个部位气不顺,都是肺在默默地调节着。然而,惟有从心里生出来的这股气,肺最难调节。为什么呢?心为君主之官,是皇帝,肺只是个宰相,他要给皇帝顺气,难度就要大得多了。我们因为追求完美、忌妒等心态造成的憋气,就是心造成的,给肺造成了莫大的压力!肺遇到了这样不争气的“君主”,有什么办法呢?它也只能像蜀相诸葛亮那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
知道三国演义故事的人,无不同情诸葛亮,痛恨刘禅不争气,造成了蜀国的衰落。殊不知,如果我们过于追求完美、计较太多、嫉妒心太重,那么,诸葛亮和刘禅的悲剧就要在我们自己的身体里上演了,其最终的结果,只能是拖垮我们的身体。
2.随喜:分享别人的喜悦是养肺的玄妙法门
我以前见过一位老大夫,在临床上,遇到肺上有问题的患者,他在治疗的同时,还要进行一些心理引导。让他们心里少一些计较。每当他故作神秘地说“你这人嫉妒心还蛮强的”的时候,病人总是非常惊诧,说:“您简直神了,怎么连这个都知道啊!”其实这并不神,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既然嫉妒心最伤肺,那么,肺上有疾病的人,嫉妒心总是要相对强一些的。
那么,怎么让自己不计较,不嫉妒呢?“江山易改,秉性难移。”人的性格往往是很难改变的。很多人都说,计较、忌妒也是一种性格,当然不容易改掉了。明知道忌妒不好,会伤肺,可再次看到别人得了好处,别人比自己好的时候,仍然做不到心平气和,不由自主地不高兴起来。如果要压抑这股不高兴,反而会更难受。怎么办呢?
实际上,我认为,计较、忌妒不是一种性格,而是一种习惯。性格难以改变,但习惯是可以改变的,只要我们有适当的方法。让我们来做这样一个心灵训练:
首先,我们想想:如果某个人赚了钱,请我们吃饭,请我们去旅游,我们高不高兴?有人在书店看到一本好书,买了两本,送一本给我……我们会怎么样?肯定会很高兴。因为他们把他们的物质财富拿出来跟我们分享。
如果某人看到一个精彩的故事,或是美丽的传说,或是好玩的笑话,讲给我们听,我们会怎样?肯定也会很高兴。因为他们把他们的精神财富拿出来跟我们分享。
同样,如果某个朋友兴冲冲给我们打来电话,说:“前几天买彩票中了万,买了栋别墅,又买了辆豪华轿车。”或者有个老同学打“我儿子今年高考考了个省状元!”我们会怎样呢?可能有点忌妒了,有点不高兴了吧。心里想:“你炫耀啥啊?”其实,朋友本是一番好意,他很高兴,想和我们分享他的高兴而已。我们为什么不能领这个情,反而因莫名其妙的忌妒而生出这么多烦恼呢?忌妒不会使我们得到任何东西,反而伤害我们娇贵的肺。干吗不跟着他一起高兴高兴呢?要知道,高兴对健康可是有好处的啊。朋友中奖了我不能分红,分到了一点高兴,也是收获啊。
只要每当遇到别人得了好处,遇到别人比自己好的时候,我们能把他们的成就和喜悦拿来作为自己高兴的资本,跟别人一起高兴,久而久之,我们就会养成习惯,不知不觉,嫉妒心也就小了。别小看这么简单的一个心灵训练,它可是大有来头的呢。这就是佛家说的“随喜”。所谓随喜,就是跟着高兴,遇到别人高兴的事情我们也跟着高兴。这是佛家修行的一个法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能够时时刻刻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进行这样的训练,那也能达到很高的境界了,至于养生、养肺,当然不在话下啦。
实际上,这仅仅是一个心理活动,不费力气,不花钱财,不耗时间,为什么我们做不到呢?这就是我们的嫉妒心在作怪了。看见别人得了好处,内心什么时候能出现哪怕一丁点由衷的喜悦,这就说明嫉妒心没有了;什么时候能心花怒放,比受益者自己还高兴,那我们简直就成比神仙还快乐了。
我,只有一个,一个人的快乐是非常有限的。别人,有千千万万个,别人的快乐加起来也是无际无边的。我如果能够跟着所有人的快乐而快乐,那我们整天不就快乐似神仙了吗?
而且,分享别人的快乐,会让别人对我们产生很大的好感,也会让别人更加快乐。我们每天这么快乐,肯定会人见人爱;没有了嫉妒心的折磨,心灵轻松了,快乐和善念足以让人身体气机调畅,肺的那些毛病,早就没影儿了!
3.发现别人的好,就是养自己的肺
要想摆脱计较、忌妒的习惯,还有一个心灵训练,就是:发现别人的好。
具体做法是:不管是谁,不管遇到什么事情,哪怕是别人侵犯了我,也不要说别人不好,而要找出他好的地方、对的地方。
我曾经把这个方法介绍给一位患有慢性哮喘的老太太。此前,这位老太太每次见到我,都会有一通牢骚,总说她儿媳妇不好。说她儿媳妇不孝顺公婆,下班回家光知道上网和看电视,一点家务都不做;说她儿媳妇不节俭,买了数不清的衣服;说她儿媳妇不生孩子,养个宠物狗当儿子……“唉,甭提了!提到她我就气不打一处来。”实际上还真是如此,说着说着,老太太的呼吸就急促起来了。我知道,她的哮喘一半来自年老元气虚弱,一般则来自家庭的婆媳矛盾。如果婆媳矛盾不解决,用再好的药,也别指望她的病能好。
所以我教他不要总是找儿媳妇的缺点,要学会找她的优点,观察她哪儿好。
“她就没有哪儿好!你叫我怎么找啊?”老太太气鼓鼓地说。
“这不可能!”我说,“人人都有自己的好处,也都有自己的不好。完完全全的好人或者完完全全的坏人都是不存在的。比如,闹矛盾吵架的时候,大家都在说自己哪里好,别人哪里不好,你仔细听听她说的,不就找到她的好处了吗?”
“她从来不跟我吵架,我说她的时候她一声不吭。”
“这不就是一个优点吗?很多儿媳妇做不到哦!”我赶紧启发她。“还有,她要挣钱养家糊口,能和您住在一起,让您的晚年很热闹,这不也是她的好吗?”
老太太点点头。说:“要这么说,这孩子的优点还真不少。”
“那不就得了,您以前都没看见啊。”
“可使她缺点也很多啊。”老太太还不示弱。
我告诉她,年轻人有年轻人的生活方式: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年轻女子多买几套衣服无可厚非,而且她们在不同的场合要穿不同的衣服,您就不要管这些闲事啦。工作的压力大,生孩子的事情可以往后拖一拖,现在很多职场女性就是如此,这也是为了这个家啊,您为什么不能体谅一下呢?抱孙子是迟早的事,急不得的。至于养个狗,只是喜欢小动物,调剂调剂生活而已……
在我的劝导下,老太太真的回去就不管闲事了,光找她儿媳妇的优点,而且嘴还不闲着,在街坊邻里同别的老头老太太聊起天来的时候,一个劲儿地夸她儿媳妇。这儿一来,不知惹来多少羡慕的目光和称赞,大家都说这老太太有福。老太太整天乐得合不拢嘴,看她儿媳妇也是越看越顺溜了。很快,她们婆媳相处得就像一对亲母女那样好了。有两次,我居然看见她和她儿媳妇手拉着手在街头散步。老太太的心情好了,治起病来就容易多了。很快,老太太又向邻居宣布:“是我儿媳妇根治了我的哮喘。”
这位老太太的聪明之处在于,她能听进去别人的良言,迅速抛弃陈见,她善于找她儿媳妇的好处,迅速化解了婆媳矛盾。我们很多人都是善于找自己的优点,善于找别人的缺点,结果找来找去,我们发现,身边没有一个好人,这个世界一片漆黑,这有什么意思呢?只能把自己气个半死而已。干吗不来个换位思维,像找自己优点那样去找别人的优点呢?每个人都会有优点,一个人只要有几个优点,就能让我们觉得很可爱了。那样,我们会发现,世界上原来有那么多好人,我们身边的世界多么美好。而且,当我找别人缺点的时候,就会本能地对别人不好,别人也会找我的缺点,也会本能地对我不好;当我找别人优点的时候,会本能地对别人好,别人也会看到我的优点,会本能地对我好。
人际关系就是这样,可以迅速地处理好,也可以迅速地弄糟。我们的肺也是这样,可以迅速地通畅,也可以很快憋闷起来。关键看我们会不会找别人的优点。
4.30肝受损,身体3处会“变黑”,2处会“变臭”,要提高警惕!《*帝内经》中把肝比喻为“将*之官”。肝作为人体的将*器官,一点也不为过,因为肝对于人体来说至关重要。俗语说:“肝好人不倒”。肝脏负责人体脂肪、蛋白质、糖类这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一旦出现了毛病,人体的健康就会出现隐患。所以,及时发现肝脏病变的信号很重要!
肝受损,身体3处会“变黑”,2处会“变臭”,要提高警惕!
1、三处“变黑”
脸色变黑
肝不好的人会脸面无血色、蜡*暗沉。
这是由于肝血不足,脸部没有得到足够的气血滋养,所以面无血色;而肝气郁滞,则会降低肝脏的排*功能,导致*素淤积,反应在脸上就是肤色暗沉、蜡*,脸部长斑。
另外,长痤疮的原因之一就是肝脏激素失衡、内分泌失调导,长粉刺也是。
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体内的*体荷尔蒙增多,肝脏受损,调整不了荷尔蒙的平衡。
眼圈变黑
眼圈发黑,有时候就是某些肝病的表现。
而眼睛经常干涩、瘙痒怕光,则说明是肝血不足,没有足够的肝阴去滋养眼睛所致;如果肝火过旺,就会导致眼睛发红,甚至发炎。
另外,肝不好也会影响睡眠,导致失眠多梦、容易惊醒;而睡眠不好,也会导致眼圈变黑。
指甲变黑
中医认为,肝主筋,而指甲就是“筋”的一部分。如果肝脏是否出现了问题,指甲上一般会有明显的信号:
指甲表面光滑、颜色红润有光泽,说明肝脏是健康的;指甲上出现黑色竖线条纹,或者边缘黑中间白、凹凸不平等情况,则说明肝脏存在问题,医院做相关检查。
2、二处会“变臭”
1、身体变臭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解*器官,它就像计算机一样,超负荷运转时就会“发热”,导致运行迟缓。
由于人们饮食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肝脏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当它超负荷工作还不能够将*素进行分解时,身体的有害物质就会通过皮肤的毛孔进行外排,从而产生异味。
所以当出现体臭时,这足以说明肝脏已经严重受损,千万不要忽略。
2、口臭加重
口臭不光是消化功能的问题,也可能是肝脏的问题。
在肝脏功能受损的情况下,身体的*素无法排出,这时血液中的氨和尿素氮这两个元素的含量便会增加,而氨气是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它们通过呼吸从人体口鼻处排出,所以就出现了口臭问题,这也是肝脏功能不好的表现。
如果是肝病患者出现明显的口臭和体臭,这个时候说明肝脏“藏*”已深,需要及时改善肝功能,加强肝脏新陈代谢了!
肝不好,不能一味地忽视,否则最终有可能会发展成脂肪肝、肝硬化、甚至是肝癌,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那么生活中,我们该怎样保护肝脏的健康呢?
3、四个小方法,保护肝脏健康
1早起及时排尿
很多人早上都会有赖床的情况,即便是有了尿意,也懒得起来,等到实在忍不住的时候,才会起床去洗手间。
但欧洲肝脏研究协会专家丹尼尔·帕拉迪博士表示,排尿也是体内排*的一种方式。
早上起床之后尽快排尿,可以将累积一整夜的*素及时排出体外,避免*素滞留体内,导致肝脏“中*”。
2早睡不熬夜
我们都知道“夜卧养肝”。晚上人体休息的同时,也是肝脏自我修复的时间。所以,如果经常熬夜,肝脏得不到良好的休息,势必会造成很大的损害。
并且,经常熬夜既会导致睡眠不足,身体抵抗力下降;还会影响肝脏夜间的自我修复;而且对已经感染乙肝病*的人来讲,已受损的肝细胞将难以修复,并有加剧恶化的可能。
所以,晚上睡觉前,尽量不要玩手机,好好闭目养神,以尽快入眠。
3两餐之间一杯护肝茶
准备蒲公英根30g、兰菊根30g、玫瑰花20g、桂花15g,全部碾碎,放入储存罐密封,每次取十分之一泡水喝即可。
蒲公英根,可保肝护肝、预防肝损伤。最常用在肝脏病患者身上,能增强肝脏再生能力,可以帮助人体排出更多的代谢物!
兰菊根,有很好的保肝作用,可帮助细胞加快修复速度,对肝脏细胞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玫瑰花可平肝养胃、促进血液循环、温养心肝血脉,还可活血化瘀,把累积在身体里的垃圾清除,有利于淡化*褐斑。
桂花具有排出体内代谢物、养肝润肺的作用。对于口臭、胃寒、胃疼有改善作用,还可清除口腔异味、滋润皮肤。
四者搭配在一起,做两餐之间的代茶饮,对保护肝脏健康,十分有利!
4多按护肝穴位——肝俞穴
肝俞穴位于背部,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是肝的元气在身体背部汇聚而成的“水潭”,肝俞是养肝不可缺少的养生要穴。
中医认为经常按摩这个穴位,不仅可以疏肝理气、降火退热,还可以益肝明目、行气止痛。
以上汇编资料均选自《三通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