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康养初级班全息背养
卫康全息背养技术总共分十个步骤分别为:
一、试电
肱二头肌外侧试电,消除学员对于能量电的紧张。
二、涂抹按摩膏安抚
将按摩膏涂于自己手中暖热,至于学员背部做顺时针的大圆揉(按摩膏均匀涂于背部且做带电安抚,做好背部肌肉放松,安抚1-2分钟)
三、督脉开穴
从长强穴至大椎穴进行点刺开穴,每个椎体间隙,都要点刺3-5秒,按顺序上行,一次性点透。
四、督脉梳理
从大椎穴向长强穴进行滑指,反复梳理,男9女8(从上到下带电,从下到上不带电,手不离开皮肤,滑指速度不要过快,每次不得低于30秒)
五、膀胱经梳理
沿着内外膀胱经从肩井穴向环中穴方向进行顺时针小圆揉,反复梳理男9女8(肩井穴到肩胛骨宜用小电滑指梳理,肩胛骨以下可用大电,小圆揉梳理)
六、络脉梳理
从脊椎大椎方向到腋下肋中方向,自上而下,顺着肋间隙按顺序进行横向梳理。注意下去时带电,返回时不带电,手不要离开皮肤,梳理2-3遍。
七、带脉梳理
以腰椎命门穴(肚脐眼正后方)为中心点,从脊柱向带脉穴(腋中线方向进行梳理)注意腰椎至带脉穴方向带电,返回不带电,手不要离开皮男9女8。
八、圆揉八髎穴
用大电按顺时针方向小圆揉2-3分钟。
九、整理脊背
自上而下沿督脉和两侧内外膀胱经进行滑指梳理,每条经络做2-3遍,先做督脉再做膀胱经,先左后右。
十、安抚
手掌放于背部进行大圆揉,平补平泻约1分钟。结束!
卫康全息背养技术口诀如下图:
航天康养中级A、B班培训内容
内容:1、颈椎2、肩周炎3、腰椎病4、膝关节5、类风湿6、肠胃7、呼吸系统8、面疗9、头疗10、高血压11、冠心病12、糖尿病
1颈椎病
左转3圈,又转3圈(检测颈椎),用头写“凤”字三遍,每天做几次,有保健的作用。
*国家对颈椎病的统计:1、人数逐渐增加2、患病年龄年轻化。
颈神经歌诀:颈一头顶颈二三颈一:头疼头晕风池穴(头下方的原骨)、风府点刺
颈三就在颈项间颈三:脖子疼
颈四双肩五臂外颈四:肩膀疼颈五:双臂疼
颈六大二指相连颈六:拇指食指发疼
颈七中指当中立颈七:中指疼
颈八小和无名指颈八:小指、无名指疼
人体有31对神经根,颈椎占了8对神经根,7节脊椎,颈椎上有椎动脉血管,有神经根,压迫了椎动脉就会脑供血不足,压迫了神经根会形成病变。如椎管狭窄:形成运动性障碍式高位截瘫。
颈椎柄又称颈椎综合症,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症,颈椎间盘脱出症。
病因:1.颈椎的退行性改变2.慢性劳损
临床症状:颈背疼痛,上肢无力,手指发麻记忆力下降,失眠头晕等。常见病出现概率60~70%。
颈椎病分型:1.神经根型:胳膊麻木、肩膀酸痛(后枕痛,手麻痛,肩胸痛,肩胛骨痛)
2.椎动脉型:脑供血不足,脑晕,恶心,呕吐(椎体变形、压迫椎动脉)
3.交感神经型:由椎间盘退变和节段性不稳从而对颈椎周围的交感神经末梢造成刺激引起,头晕,眼花,耳鸣手麻,胃肠,心血管的症状。
4.脊髓型
5.颈型颈椎病
6.混合型
7.食管压迫型(由于骨刺的形成,造成吞咽困难比较难治,一般少见)
4.脊髓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椎体退化及相邻软组织(如椎间盘突出、椎体后缘骨刺、后纵韧带骨化、*韧带肥厚或钙化、椎管狭窄等)的退变造成了对脊髓的直接压迫,加上剧烈的运动或长期的不良姿势等动态因素的影响,导致脊髓受压或脊髓缺血,继而出现脊髓的功能障碍,临床表现如四肢麻木无力、活动不灵、走路时有踩棉花的感觉等本型颈椎病虽较为少见,但症状严重,且多以隐性侵袭的形式发展,易误诊为其他疾患而延误治疗时机,因此其在诸型颈椎病中处于重要地位。
5.颈型颈椎病也称局部型颈椎病,具有头、肩、颈、臂的疼痛及相应的压痛点,X线片上没有椎间隙狭窄等明显的退行性改变,但可以有颈椎生理曲线的改变,椎体间不稳定及轻度骨质增生等变化。此型在临床上极为常见,是最早期的颈椎病。不少反复落枕的病人即属于此种改变。此型实际上是颈椎病的最初阶段,也是治疗最为有利的时机。
6.混合型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及椎间关节退变及其继发改变,压迫或刺激了相邻的脊髓、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等两种或两种以上相关结构,引起了一系列相应的临床表现。
7.食管型颈椎病较其他类型的颈椎病少见,对其认识常有不足之处,有待加强诊断及治疗上的总结。
临床治疗:药物,运动,牵引,按摩,推拿,温热敷,手术。
容易形成肌萎缩侧左硬化(上肢右侧为主)
极泉穴:在腋窝中间(在腋窝顶点)
合谷穴:在食指,拇指中间处
后溪穴:在小指对的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处
长强穴: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
内关穴:在胳膊腕横纹上2寸
风池穴:在项部与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发际上1指以上凹槽)
颈椎病调理手法50分钟
1.先背养,点刺要点透,手法要到位。
2.推夹脊:双手并作犁地状,推透为止。(从大椎到腰部,从左到右分开推,注意避开脊椎)
3.从风池穴(丁字手)推到大椎穴即可(有结节点刺)从上到下(单方向带电)
4.回风池:从大椎到风池(下去不带电)没有风府,电要缓送缓收。(风池穴长刺10秒以上)
5.梳理肩井及肩胛骨缝:推透(从脖子到肩)
6.梳理大椎,找出病灶,痛处上油(此处上油)只用大鱼际(大电)
7.掌根向下推背从手臂长为度,注意控电。
8.大梳理:从大椎向下3步下到上,四指并扶到极泉5-8秒,让顾客五指分开排风
9.梳理肩部到外关(没有内关)停会(10秒以上)
大电排湿,小电排风
大椎是6条经络的汇集处
2肩周炎
做几个动作来判断肩周炎:双手高举夹不到双耳,左右手来摸相互的肩胛骨。
肩关节周围炎:软组织的退行性变和急慢性损伤,加之感受风寒,湿邪致局部产生无菌性炎症,劳动者多见,女性略多于男性又名“五十肩”“漏风肩”
病因:1.肩部原因
(1)本病大多发生在40岁以上中老年人,软组织退行病变,对各种外力的承受能力减弱;
(2)长期过度活动,姿势不良等所产生的慢性致伤力;
(3)上肢外伤后肩部固定过久,肩周组织继发萎缩、粘连。
(4)肩部急性挫伤、牵拉伤后因治疗不当等。
2.肩外因素
颈椎病,心、肺、胆道疾病发生的肩部牵涉痛,因原发病长期不愈使肩部肌肉持续性痉挛、缺血而形成炎性病灶,转变为真正的肩周炎。
症状表现:1.疼痛,慢性,阵发性疼痛,持续性疼痛,气候变化或劳累时疼痛加重
2.关节僵硬
3.肩关节活动受限
4.肌肉萎缩
肩部疼痛:是不是刚开始疼痛
肩关节活动障碍:侧平举举不起来(重点调理腋下的,后面大小圆肌,胸大肌作梳理)
前上举活动受限(重点调理后侧大小圆肌,把粘连点做开)
后背上举活动受限(肩前,胸大肌)
肌肉萎缩,打开气血,时间久,不易调理
肩贞穴:在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时,腋后纹头上1寸(指寸)
肩髎穴:在肩部,肩髃后方,与臂外展时,与肩峰后下方呈凹陷处
肩髃穴: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天宗穴:在肩胛部,当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4胸椎相平。
肩前穴:腋前纹上与肩髃连线中点(奇穴)
大椎穴:在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刺突下凹陷中
肩井穴:在肩前上,前直乳中,与大椎与肩峰连线的中点上
肩周炎手法流程
先做背养
1.点刺肩三穴,每个穴位10-20秒(特效穴位1.肩贞穴2.肩髃穴3.肩髎穴)
2.点刺梳理冈上肌肉大椎到肩头(肩缝)经过冈上肌先点刺横向过来,再滑指注(冈上肌痛点点刺圆肉)(圆揉发热上精油再圆揉)
3.做肩胛骨缝,肩胛骨缝,先点刺后滑指诊病重做阿是穴,痛点上6号油。
4.点刺天宗穴,天宗穴为气血的枢纽,持续1分钟注:(电从小到大慢慢渗透上6号油)先放手,再给电。
5.“米”字滑指,滑指三个方向都经过天宗(5-10下)腋下淋巴排*,大椎-腋下,中间-腋下(天宗穴平行)肩胛骨下缘-肩头
6.梳理三角肌:三角肌侧身中后肌肉横向梳理双手交挫梳理(千万不要对刺,肩缝点刺,可对点)左右梳理
7.梳理大小圆肌:大小圆肌,从腋下中间往两边滑指,多搓几下(需要有人帮抬胳膊45度往上)
8.梳理胸大肌,胸大肌肩前穴大电点刺(肩前穴是经外奇穴)往腋下滑指到肩前穴,梳理排*到腋下
9.安抚放松:安抚小范围逆时针安抚,大范围顺时针安抚(上中下焦)从腰到肩四周。
10.点刺肩前和肩贞1分钟
11.捋手臂排风
12.合谷收电
航天康养技术高级班C培训内容
1、减肥手法2、瘦腰手法3、提臀手法4、瘦腿手法5、乳腺手法6、催乳法7、丰胸手法8、妇科疾病手法9、男科疾病手法10、脑瘁中疾病手法11、咳嗽调理手法12、静脉曲张的调理方法
航天康养技术高级提升班培训内容
电力提升、电力控制、案例实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这是颈肩腰腿痛康复之家(帐号:jjyttkfzj)分享的文章,我们是颈肩腰腿痛康复资讯的传播者,治未病理念的倡导者,绿色治疗与养生的实践者。
对骨质增生的理解:
临床上常见的骨质增生我们只能说是类骨质增生,骨质增生其实是人体基因缺陷的一种骨质异常增生的一种很少见的疾病,而我们临床常见的只能说是类似于骨质增生的一种软组织损伤性疾病。
机理:软组织损伤后力量减弱,机体为了增加该组织的力量,调集身体的钙,堆积在受伤的软组织上,通过增加受伤软组织的硬度,从而达到增加其力量的目的,久之钙质堆积逐渐增多,造成了硬化到骨化的过程,也就是我们说的骨质增生。
软组织损伤的临床表现:
1、疼痛
2、功能障碍
3、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软组织损伤的三大临床特点:
1、压痛:是诊断和判断疗效的法宝
2、结节:
a、团块状结节:如脂肪瘤。
b、颗粒状结节:如扳机指。
c、圆锥状结节:如肱骨外上髁尖处的山脊样结节。
d、条索状结节:如肌肉的起止点处结节。
e、不规则结节:如股骨大转子结节。
f、瓦片状结节:如臀部及股四头肌损伤。
(1):结节的好发部位:
1.骨性突出点:如股骨大转。
2.肌肉的起止点部位。
3.高应力腱性组织点:如项韧带。
4.肌肉与肌肉之间的交会部位。
5.骨的游离端:如腰三横突。
6.神经出口点:如臀上皮神经出口点
7.关节连接处:如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时在膝关节内侧的结节点。
8.肌肉力学的受力点或聚力点:
(2):正常结节与异常结节的区别:
方法:对比法:
1.比压痛(左右对比),压痛大的为异常结节,压痛轻的为正常结节。
2.比软硬程度(左右、上下对比),比正常结节软的或硬的均为异常结节,反之则为正常结节。
3比结节大小,在解剖没有特异的情况下比相邻上下结节大小,异常的是病变的结
软组织损伤的临床各论:
头痛、头昏
神经性头痛:
1、枕大小神经头痛:最易形成卡压的部位位于下项线中点旁开2.5厘米。并发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有:视力疲劳、前额疲劳、眼球发胀,甚至突出。
2、三叉神经痛:疼痛不过中线,疼痛持续时间不超过2分钟,呈间断性发作,有一个触发点(也叫扳机点)。其治疗点在C1横突尖上。
3、神经痛:其治疗点在内侧眉头部位,可扪及一个比芝麻粒还小的筋结,将其松解。
血管性头痛:
1、头皮下静脉丛炎:头皮虚肿、头皮增厚,多有头皮外伤史。其治疗点在下项线寻找筋结点,用刀或针均可。也可以用火针散在点刺(注意针眼出血,因为头皮血管丰富)2、大脑前、中、后动脉供血不足,治疗用太阳穴、列缺穴、合谷穴、足三里、阳陵泉、中封、足临泣、疗效定。3、椎动脉供血不足:常见的原因为上位颈椎(C1、2、3)形成卡压,下位颈椎卡压相对较少,主要是:(1)由于上下两椎体错位,使连接的椎A发生扭曲,导致供血障碍(2)变形变小的椎间孔因无菌性炎症的刺激,导致椎A痉挛,发生供血障碍。(3)穿行于椎A上方的肌肉软组织因劳损而出现痉挛,压迫了椎A引起供血障碍,如头后大小直肌损伤。
常见的治疗点:
1、C2棘突旁结节点;
2、下项线的筋结点;
3、相应椎间孔变小的棘突旁点;
4、C1横突尖点。
颈椎病:复习解剖:1、C1横突是颈椎横突中最长的
2、C2横突是颈椎横突中最大的
3、C7棘突是颈椎棘突中最高的
凡是最为突出的解剖部位,也是肌肉的应力集中点,是最易劳损的部位。
C1横突综合征:
1、头昏,头痛
2、耳鸣,耳聋
3、下颌关节紊乱
4、眼干,眼涩,眼球突出
5、三叉神经痛
6、太阳穴痛
7、面痛面麻
8、面肌痉挛,面瘫
9、牙痛
治疗用针或刀在横突尖松解
颈生理曲度改变:
1、生理曲度变直,其治疗点在C1、C7横突尖治疗
2、生理曲度变大,其治疗点在中部颈椎棘突旁
3、C6-7棘突旁是颈椎病必做的两个治疗点。
其原因:C7椎体位于颈椎与胸椎交点的枢纽部位,活动范围最大,最易劳损。
4、在后背酸痛,双肩胛带酸困时及上肢有麻木时,C7横突是其治疗点,其原因C7
横突筋膜一旦劳损会牵连很多肌肉筋膜,因其上方有肩胛提肌、斜方肌、竖脊肌、冈上肌、头夹肌、颈夹肌、大棱形肌穿过,损时会出现上述肌肉劳损的相应症状。
5、肩胛提肌:主要功能是使肩胛骨内收,当肩胛提肌劳损时,会影响整个肩胛骨
上附着的肌肉(如冈上肌、冈下肌、大圆肌、小圆肌)的功能,
产生相应症状,其治疗点多采用其止点(肩胛骨的内上角)
颈椎神经定位诊断:
1、环枢椎椎间隙变小:头昏、头痛
2、C2-3椎间孔变小:头晕、咽部不适、后背酸胀
3、C3-4椎间孔变小:颈痛,肩胛带酸胀,肩关节活动障碍
4、C4-5椎间孔变小:颈痛、肩胛带酸胀、上臂在肘关节下方10厘米以上部位酸痛
5、C5-6椎间孔变小:颈、肩、上肢酸痛伴拇指、食指、中指发麻
6、C6-7椎间孔变小:颈、肩、上肢酸痛,伴尺侧三个指头发麻
治疗只在相应棘突旁用超微针刀或圆利针治疗即可
正中神经卡压的症状:
1、中间三个指头发麻
2、或四个指头发麻3、或5个指头发麻(C5-6,C6-7。同时卡压也可引起5指发麻临床少见)其原因:
(1)、旋前圆肌综合征:起于肱骨头、尺骨头、止于桡骨中上1/3与中下2/3交点处。
(2)、腕管综合症。
二病的区别:
1、旋前圆肌综合征的病例:拇指的第一指关节不能快速地运动,而腕管综合征则无此现象。
2、用手触摸肌腹,有无压痛结节等软组织损伤的临床表特点。
3、看肌肉的动作,旋前圆肌损伤,前臂旋前时疼痛。
治疗:针法:做肌肉的起止点、中点。
刀法:旋前圆肌只做止点,腕管综合征只做起点或止点,不做中点。
肩周炎:
1、好发于50岁左右,又叫“漏肩风”
2、外伤原因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阶段
3、在其他年龄段,多数为颈肩综合征
4、少数为肺尖部肿瘤引起
5、长期卧床肩关节废用而发作,多见老年人
肩关节的三个运动轴:1、前屈、后伸;2、内收、外展;3、旋前、旋后(内旋、外旋)
患者需要解决的三个运动障碍:1、上举;2、搭肩;3、后伸摸
(1)上举动作:
总结:治疗部位为肱骨大结节、肩胛骨内上角。
(2)搭肩动作:主要治疗点为喙突、肱骨大结节点
(3)后伸摸背动作:治疗点为盂下结节、肱骨大结节点、肱骨小结节点、喙突点
肩周炎共有5个治疗点:
1、肩胛骨内上角点:肩胛提肌
2、大结节点: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
3、小结节点:大圆肌
4、喙突点:肱二头肌短头、喙肱肌
5、盂下结节点:肱三头肌长头
肱骨外上髁处疼痛:(都有提重物疼痛的共性)
分析动作:
1:端重物疼痛,按肱二头肌损伤治疗
2:扫地疼痛,按肱三头肌损伤治疗
3:倒开水,拧毛巾疼痛,按桡侧腕伸肌损伤治疗
分析疼痛部位:1:肱二头肌损伤疼痛部位位于肱骨外上髁的前下方
2:肱三头肌损伤疼痛部位位于肱骨外上髁的后下方
3:桡侧腕伸肌损伤疼痛的部位位于肱骨外上髁尖上
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不治,先天性心脏病无效,其余心脏病均可用此方法
针刀治疗点:
1、T5-6棘突旁左侧
2、C7横突尖上方筋结点,左侧
3、锁骨下窝,前斜角肌的附着点,左侧
4、剑突结节点
乳腺增生:针刀治疗点;1、T3,4同侧棘突旁;2、膻中穴附近筋结点
腰部疾病:腰部的运动轴:1:前屈:损伤的部位,腰骶三角区。前屈等同于坐位,可引起类似于L5,S1节段椎间盘症状
2:后伸:损伤的部位:腰肋三角区
3:左右旋转:损伤的部位:腰大肌,腹外斜肌。左右旋转等同于翻身动作
4:左右侧弯:腰三横突损伤
总结:
1、腰骶三角区刀法针法相同,在区域内找结节点治疗。
2、腰肋三角区刀法只在L1-2棘突旁松解,圆利针法将针尖向下平刺,针体刺结节点即可。
3、腰大肌刀法只在L1-2、L5-S1棘突旁松解,圆利针针法在L4横突尖下方进针,达到阻力干感后,再向下进针2cm即可,目的是避开肾下极。
4、腹外斜肌一般用圆利针在肌腹上穿过即可。
5、腰三横突综合症一般用刀法在L3棘突旁同侧松解即可。
腰大肌损伤:是引起腰椎间盘突出的主要肌肉
临床症状:
1:翻身疼痛。
2:咳嗽等增加腹压的动作会引起腰腿痛。
3:在急性损伤时腰部没有具体的压痛点。
4:有深在的叩击痛。
5:臀部歪向一侧。
6:小腿的外侧麻痛。
7:膝关节内侧痛。
8:早晨不能久睡。
9:生理曲度变直,人为垫高腰部形成生理曲度疼痛可暂时缓解。
10:可引起结肠炎表现,阳痿、早泄表现。
11:腹股沟疼痛。
腰椎神经解剖:(类椎间盘突出症)
1:L2-3突出:腹股沟疼痛,膝腱反射(+)。
2:L3-4突出:大腿前侧疼痛、腰痛、膝腱反射(+)。
3:L4-5突出:腰痛、大腿后侧痛、小腿前侧痛、小腿外侧疼痛、拇趾背伸试验(+)。
4:L5-S1突出:腰痛、大腿、小腿后侧疼痛、跟腱反射(+)。
5:腰骶三角区劳损会引起L4~5L5-S1节段脊神经后支卡压,产生类似L4~5L5-S1节段椎间盘突出症状。
类似L4-5,L5-S1椎间盘卡压症状的病症:
1:腰大肌损伤。2:腰骶三角区劳损。3:骶结节韧带损。4:梨状肌损伤。
股骨头坏死:
1:腰大肌。2:阔筋膜张肌。3:股内收肌。4:腰骶三角。5:股直肌。6:梨状肌。
腹股沟疼痛的病症:
1:髂腰肌损伤,包括腰大肌和髂肌。
2:腹外斜肌损伤:腹外斜肌前侧肌纤维形成腹股沟韧带。
3:股内收肌损伤。
4:L1-2神经卡压。
下肢肿胀病因:
1:肾性下肢肿。
2:脉管炎。
3:血栓。
4:腹股沟筋膜卡压。
梨状肌损伤:
症状:
1、坐骨神经卡压症状(神经压迫):下肢发麻
2、间歇性跛行(血管压迫):间歇性跛行
诊断间歇性跛行先要患者行走,以右腿为例:
向前走症状明显加重时,除治疗梨状肌还要治疗腰大肌;向后走症状加重时,除治疗梨状肌还要治疗股二头肌;向右侧走症状加重时,除治疗梨状肌还要治疗阔筋膜张肌;向左侧走症状加重时,除治疗梨状肌还要治疗股内收肌。
梨状肌损伤的检查:
目前教科书上的检查动作设计的不是太科学。我的检查动作:患者侧卧位,患侧在上,屈膝屈髋90度,将髂前上棘、股骨大转子作一连线,为三角形的一个底边,在臀部以此底边画一个等边三角形,其顶点部位即位梨状肌的投影部位,再按软组织损伤特点看其是否有结节压痛,如果有即诊断梨状肌损伤
膝前痛:
1、骨性关节炎。
2、髌骨软化症。
3、髌骨外上方滑囊炎或内上方滑囊炎。
4、髌下脂肪垫劳损。
5、股四头肌损伤。
膝后痛:
1、腘绳肌损伤(止点损伤)。
2、腓肠肌起点损伤。
3、髌骨外上方滑囊炎。
4、髌下脂肪垫劳损。
5、腘窝囊肿。
膝内侧痛:
1、髂胫束损伤。
2、内侧副韧带损伤。
3、股内收肌损伤。
4、腰大肌劳损。
5、L3横突综合症。
6、缝匠肌损伤
膝外侧痛:
1、髂胫束损伤。
2、外侧副韧带损伤。
3、股内收肌损伤。
动作分析:
上楼疼痛:股四头肌损伤。
下楼疼痛:
1、下楼膝前痛为髌下脂肪垫劳损;
2、下楼膝后痛为腘绳肌损伤、髌下脂肪垫劳损。
治疗:跟据解剖,我们认识到髌骨为膝关节的一块活动籽骨,功能是协调膝关节运动的,如果髌骨的活动范围被限制,则膝关节的活动也受限制,膝关节疼痛的病中绝大多数是髌骨的活动范围受限。治疗上只需将髌骨四周的卡压筋膜松解,则膝关节活动就正常。
1、上楼痛松解:10点、11点、1点、2点位的筋膜。
2、下楼痛松解:4点、5点、7点、8点位的筋膜。
3、内侧痛松解:2点、3点、4点位的筋膜。
4、外侧痛松解:8点、9点、10点位的筋膜。
5、对严重增生的膝关节,在髌骨的中央也可找到2——3条横行的筋膜进行切断松解,然后根据以上所讲的软组织损伤理论治疗相关的肌肉组织。
对髌骨外上方滑囊炎的治疗:
水曲穴(即足临泣穴,同侧)
膝痛穴(相当于手五里穴,对侧)
五虎擒羊穴(包括内外膝眼、血海、梁丘、鹤顶穴)。
毫针方法:先扎水曲穴、膝痛穴后叫患者缓慢地屈伸膝关节,18次左右,后扎五虎擒羊穴,留针30分钟。
足跟痛:
1、跟骨骨刺:起步痛,行走后缓解,劳累后疼痛加重;
2、跟骨脂肪垫劳损:起步不痛,越走越痛;
3、跟骨滑囊炎:起步痛,越走越重;
4、跟腱炎:跟腱处压痛;
5、膑下脂肪垫劳损:将手按压内外膝眼后跟骨压痛消失,放开后跟骨压痛出现;
6、骨盆移位:患者俯卧,比双下肢长短,然后屈膝90度,再次比双下肢长短,原来长的脚变短了,短的脚变长了为骨盆移位;
7、髋关节外旋:走路时患侧呈现外八字;
8、足弓畸形:有扁平足或足弓增大;
9、骶棘肌劳损;
10、C6-7棘突旁软组织劳损;
治疗:机理:
足跟痛属运动性损伤所致,人体运动最易损伤的C6-7、腰骶区,膝关节区。根据运
动损伤原理,在此三区寻找筋节点进行治疗即可,多数患者在骶棘肌附着点、C5-6
棘突旁有劳损点,以及髌骨4点、5点、7点、8点位可扪及条索,用超微针刀进行切
割,骨盆移位的患者在腰骶三角区上的筋节点松解,疗效立竿见影。
踝关节疼痛:
1、内侧疼痛:刀法是沿着内踝边缘找结节进行切割;
2、外侧疼痛:刀法是沿着外踝边缘找结节进行切割;
本文转载自网络,欢迎交流讨论。如您对颈肩腰腿痛的治疗康复有好的方法,也欢迎共享出来,大家一起学习进步,更好地帮助广大患者脱离颈肩腰腿痛的困扰!
新朋友点击阅读原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