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时光在路上
?"那段年月有多好怎麼以後碰不到那些已白髮的就如在無聲的控訴為何在遊蕩裡在遊玩裡突然便老去談好一個事情可以兌現時你又已安睡祈求舊人萬歲舊情萬歲別隨便老去時光這個壞人偏卻決絕如許離場慢些也不許"¨¨¨[小引]
前些天,一个朋友找我打听川藏线的概况,说计划自驾去走一次。我想着毕竟自己也是五年前去的了,现在的路况早已完爆当年,沿途各种条件估计也比当年好很多了吧,就只大概跟他聊了一下注意事项,便结束了话题。然后我把当年骑行完川藏线回来之后写的这篇文章翻了出来,又看了一遍。电脑里响起的BGM依旧是那首《青春常驻》,只是时间,已经过了快五年了。时间在推移,就总有些会忘记。要不是曾经写下的这篇文章,我想我已经没办法翻着这些照片,一张不落的去说出所有经过了,但那些特别深刻的记忆除外。像是,在相克宗膝盖痛到没法走路、在去新沟的那晚一个人推着车在森林公路里遇到一群萤火虫、被蜜蜂蜇后摔车差点被后面的汽车撞、在波密喝酒差点跟人打起来、以及在去如美和八一的路上牺牲的两位别队的骑友,等等。这些经历,永远都不可能被任何所抹去。五年来,我一直很怀念年8月29日的那个傍晚,我在Trek店门口打包好自行车寄走的那个傍晚,我踢着路边的小石头边走边笑着回家的那个傍晚......想回到那一天,把后来的这五年,重新再操一遍。PrinceW.「07/11.」..
照片,很多朋友都看过了。故事,说到哪了?..
其实,故事应该从几年前,年的夏天说起。
在西西弗书店里晃眼瞄到了一本杂志,封面是在Route66的路上,一个躺着的人和一辆天蓝色的旅行车。记得阿甘最后说“我累了我想回家”时的样子吧?躺地上的那人跟他胡须差不多长,配着一头脏辫儿,一件破T恤,两个咖色却明显很脏的驮包。我拿起那本杂志翻了翻,朋友突然问“中国有像这样的公路吗?”我说“有吧?好像川藏线就有这种路段。我他妈也好想像这样去骑一次长途啊。”这时我眼神忽然定在了那辆自行车上,想起了Honeyandclover里,一开始竹本说的那句话:“在我还很小的时候,骑着那辆,无论走到哪里都陪伴着我的蓝色自行车,有时候会突然想,如果一次也不回头,我能走到哪里呢?”虽然小时候陪伴过我的三辆自行车都不是蓝色的,但也曾骑在车上,迎着风,想过同样的问题:如果一次也不回头,我能走到哪里呢?..
年3月,我在看一本叫《直到路的尽头》的书。写的是一位台湾的骑行者,从古都西安出发,骑自行车横穿亚欧大陆,一直到葡萄牙罗卡角,沿途所发生的故事。有天我躺在公园湖边的草坪上,晒着太阳看着这书,就睡着了。然后做了一个梦,暴戾的烈日下,我骑着12岁时的那辆*色软尾速降车,在一条很直的公路上,两边是看似一马平川的戈壁沙漠,不时有巨大的仙人掌,偶尔还有骆驼朝我翻一个白眼再不屑地走掉。梦里我清楚的记得,这是在川藏线,中国最美的国道。我一个人的,独行。那晚我便上网买了一本书,是关于骑行川藏线的《笨鸡走川藏》,想去看看别人笔下的川藏线是不是跟我那个梦里的一样。至今那么多年过去了,这本书我也一直没有看过。因为当时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做了两个决定。一是,30岁之前我必须得去骑一次川藏线。二是,这本书就先不看了,因为这是别人走过的路,不想因为提前看了这本书,而对川藏线有了一些先入为主的印象。毕竟,我始终不太喜欢去预知未来。
年6月,有天在网上看到一个视频,一个女生滑着直排轮去速降上危险系数最高的路段,怒江72拐。看完我激情澎湃,一个劲儿的想着我要骑自行车去速降一次这怒江72拐。后来在一次酒桌上聊到这个事,我把视频翻出来给兄弟们看,想着邀约他们跟我一起去骑行一次。可最后这个话题还是结束在了“我们都得上班没有那么长的假期啊”。当然,这是那几年我们不得不去面对的无奈。可因为这段视频而彻底燃起的那团火焰,也一直在告诉自己说:必须得尽快去把川藏线骑了。年8月17日,辞掉了工作。决定先给生活按一下下暂停,去把那些没做完的梦,做完。骑行川藏线这件事,毋庸置疑,是当下最想去做的事。接着立马在已经加上了几年的川藏线骑行群里发了消息,也很快就找到了一队人马,他们是半个月后9月4号从成都出发的20人左右的大部队。显然时间已经很紧迫了,差不多还有15天左右够我去了解路线,准备山地车以及各种装备。在这之前已经十多年没碰过自行车了,随着科技和工业技术的大力发展,车的零部件和一些机械原理也早已颠覆了我曾经的熟知。以至于我去到自行车店后,跟个傻叉似的站在那儿各种读不懂。然后又看了一些整装的山地车,也没个满意的。回家研究一翻后,决定自己DIY组装一辆。儿时最后陪伴我的那辆*色的车,是记忆里最好的伙伴,那就再重新组装一辆纪念他吧。在费了好几天时间之后,终于从台湾定到了一个*色的车架。然后就开始列出零部件的清单,差不多二三十样,就这么一件件的从网上寄到了家里。8月27日,全都到齐后,直接装车上拉到附近的TREK店里去组装,车的事算是就这么搞定了。年8月29日,下午出门试车,骑了30KM不到,腿和屁股都已经不是一般的酸爽了。晚上又去了TREK店,把车拆了,装箱打包,从上海邮寄过去。看着拆掉的车被打包好的时候,我才反应过来,再过几天,我就要上川藏线了。下午的30KM不到就已经快扛不住了,这接下来KM的高海拔路程,我又该如何扛住呢?管他妈的,人这一辈子,谁不是硬着头皮往前冲呢。
回家的路上我像个孩子似的,踢着路边的小石头,边走边笑。这一切确实像梦一样,但也确实马上就要成真了。
年9月3日,成都。在波尔的车行再次把车给组装上,顺带做最后的调试。先是发现货架螺孔跟车架螺孔位置有偏差装不上,接着又发现Sigma的无线码表跟踏频器都感应不上,弄了很久无果,只好两样都重新买过。稳妥起见,这次我选了个Sigma的线控码表,省得路上风吹雨淋的又出啥幺蛾子。夏末秋初的成都,阴雨天,闷热的空气,黏黏腻腻得让人有点儿难受。晚饭时跟几个队友喝了点酒,就去跟大部队开会了。队长发了一张A4纸,上面是所有队友的联系方式,接着讲了下路上的注意事项,以及明早七点武侯祠集合出发,散会。这晚是我人生中第一次住青旅,算是给接下来这一个月的旅程做预演吧。最近天天熬夜研究装备,导致一直过着晚睡的生物钟。我躺在简陋的四人间里,听着左边跟右边床上队友那奏乐般的呼噜声,毫无睡意。想象着接下来的一个月,像我这种睡眠特别轻的人如何才睡得着呢?想着想着居然笑了,像是对世界充满了新鲜感和好奇感。总之,当下没有什么能够影响到我那份由心的快乐。凌晨两点过,外面下起了暴雨。我起身去走廊上抽烟,看见我们停在楼下的几辆车正被雨淋着,我赶紧跑下楼去把所有的车都挪到了可以避雨的墙边,最后拍了拍我车的坐垫“兄弟,还没上场呢,你就想洗洗睡啦。”暴雨、呼声、出发前夕的亢奋。这样的夜,谁都懂,压根没法平静地睡去。心里总是不停地闪过那句:川藏线,我来了。
..成都-邛崃-雅安[Km]
雅安-天全-新沟[87Km]
新沟-二郎山-泸定[57Km]
泸定-瓦斯沟-康定[51Km]
康定-折多塘[19Km]
折多塘-折多山-新都桥[67Km]
新都桥(休整)
新都桥-高尔寺山-雅江-相克宗[92Km]
相克宗(休整)
相克宗-剪子弯山-道班[51Km]
道班-卡子拉山-红龙-理塘[60Km]
理塘-禾尼乡[54Km]
禾尼乡-海子山-巴塘[Km]
巴塘-金沙江大桥-海通兵站[81Km]
海通兵站-宗拉山-芒康-拉乌山-如美[71Km]
如美-觉巴山-登巴-荣许兵站[51Km]
荣许兵站-东达山-左贡[59Km]
左贡-邦达[Km]
邦达-业拉山-怒江72拐-八宿[96Km]
八宿(休整)
八宿-安久拉山-然乌[90Km]
然乌-波密[Km]
波密(休整)
波密-通麦[90Km]
通麦-排龙-鲁朗[72Km]
鲁朗-色季拉山-八一[75Km]
八一-工布江达[Km]
工布江达-松多[98Km]
松多-米拉山-拉萨[Km]
总里程:Km[年实测数据]沿途共翻越了14座山,其中有2座海拔M+,10座海拔M+,另外两座M-的难度也不小,爬坡等级分别为HC级,和1级。(环法自行车赛坡道分级,是根据山的高度、爬坡的距离和平均坡度,共分为5级,分别是4、3、2、1和HC级,难度以4级最容易,HC级最难。)
D.01[-09-04]成都-邛崃-雅安Km
早上6点闹钟响起,虽说昨夜几乎没怎么睡着,但却跟打了鸡血似的弹跳起床。洗漱完,收拾好行李下楼,再把驮包装在车上,这总共没花到20分钟。要换做平时,这一系列的操作,估计大家至少都得墨迹半小时以上。
为了跟大部队约定的时间不迟到,我们4个在骑去武侯祠的路上买了面包和牛奶当做早餐。到现在我还清晰的记得,那天早上的很多画面,和雨后空气中散发出的清新味。那天可能确实是个好日子。早上7点,武侯祠门口已经聚集了4个车队,总共有30多个人,都是出发前在这打卡纪念的。也算是一个发车仪式吧,虽然是人力的车,仪式感还是得有的。
我们的队友有20来个人,其他的,有一队4人的中年大叔组,还有一个3人组和一个2人组。2人组的威哥他俩后来还在路上遇到聊过天,4人组的大叔刚出发的几天也遇见过,后面就没再见过了,不知道是每天的行程规划得短,还是搭车走了。那天我们拍的大合照,途中的时候好像在哪见过一次,回来后找了半天也没找到,不知道当时是谁的相机拍的。
短暂的拍完照,就这么上路了。川藏线,真正开始了!刚出四环就开始下雨了,大家都跟打了鸡血似的,压根不管这雨,继续地骑着,没一会雨就开始越下越大了,这下估计给大家也淋醒了,才知道停下来换雨衣。
雨是一直没停过,我们也一直没停过。在连续作战了一两小时之后,大部队终于停了下来。由于队里有两个女生,队长一直在后面陪着她俩,骑着骑着就掉队了,大伙商量着停下来等等他们,万一有啥,也好有个照应。
第二次被大雨逼停时,我们赶紧找了个路边的遮阳棚避雨,顺带吃点干粮补充点能量。
看着这刚上场就又被雨淋的战车,很是心疼你啊,兄弟。
从成都出发到这里已经骑了40多公里了,真心第一次骑这么远的路程,腿部肌肉已经开始酸了,而且背上的那个背包也让肩颈都开始痛了起来。看着这车上满满的行囊很是无奈,跟阿七聊了几句,让他帮我分担一下背包,他果断答应了。我尼玛,简直太感激了啊兄弟!
至于这照片上的银色帽子,貌似第二天之后就没再出现过了,也不知道掉哪里去了。
现在看着这张照片挺想笑的,为啥我当时带那么多东西呢。三个驮包,还外加一个塞满了的背包,这准备确实充足。但也看得出来,出发前的自己,其实心里也是很没底的。毕竟这传说中的生死川藏线,可不是开玩笑的。在经历了骑进乡村小道,又走错路的插曲之后,我们终于在午后1:30到达了邛崃,75Km的路程,加一辆带着三个驮包的车,我居然一路淋着雨骑了过来。先到的队友已经找好了餐厅,大家停好车后第一件事就是用队长带的吹风机把身上的衣服吹干。淋了一上午的雨,大家都成了落水狗。而我却连路都已经快走不稳了,赶紧扶着椅子坐了下来,也没力气用吹风机把衣服吹干了,直接从包里拿了件出来穿上。那种整个身体都处于崩溃边缘的状态,我算是第一次体会到了,而且,特别的深刻。
一群天南地北的人就这样聚在了一起,做着同一件事,这正是万物间的吸引力法则。我们都向往着这一条路,所以我们聚在了一起。而能在同一个时间段约好一起出发,这正是缘分的奇妙之处。虽然一开始的我们,彼此也都不熟悉。
午饭后继续出发,准备沿途一路盖戳到拉萨的小伙伴也开始了跑邮局的工作,第一站就是邛崃的邮局。上午从成都到邛崃的75Km,路还算平坦。午饭后从邛崃出发,还没出市区就遇上了正在修的搓衣板路,走完那段出市区的搓衣板路之后就开始爬坡了。看似今天的总体海拔只攀升了多米,可是长缓坡总是在不轻易间会要了你的小命,特别是在这种长途骑行的第一天。纪念自己的第一个Km。当时累狗趴,现在却回忆满满。到这里时,记忆中是Km了。在我们整个大部队中,我已经掉到了最后一个小分队里。体力好的那些队友早已冲到前面去了,在我的后面貌似还有两个女生和两个一路玩着走的人。我在路边的小店买了红牛来补充能量,顺带找老板借了小板凳坐在路边等后面的队友。周周帮我拍了张照片,说是记录下当时的屌丝样子,谁知道在后来几天的路上,我才慢慢明白,什么叫真正的屌丝样子。
拍完照抽了根烟,不一会后面的队友也到了。我看了看手机,时间已经是6:20了,从这里开始还有30Km的路程才能到达今天的终点站雅安,赶紧冲吧,眼看天就要黑了。Km,晚上9点,抵达雅安的东升竹庄青旅。夜路肯定是得走的了,可夜晚公路上迎面而来的货车灯光才是最让人难受的。刚进雅安市区的时候,青旅的老板开车到地标建筑马踏飞燕那里来接我们,小面包车上能还能坐几个人,这时队长叫队里的两个女生小怪兽和小麦坐车走,小麦直接说了句“不坐”,马上骑着车就走了。我们只好一脸佩服的跟在她的身后,一路骑到了青旅,没有一个人选择坐车,而那面包车也只好几码的速度一路陪着我们慢游。
这天大家都累趴了,吃完饭也都无精打采的。有的洗澡,有的直接瘫在了床上。我坐在院子里抽了会烟,抽完烟转身就走,钱包和烟全都忘在凳子上没带走,估计是整个人都累懵了。还好过了一会有人捡到,看到我身份证给我送来了。感谢!
这是川藏线的第一天,也是路书里单日行程最远的一天。从早上7点出发到晚上9点,中途骑行时间足足超过了12个小时,还淋了一整个上午的雨。从无长途骑行经验的我,居然把这Km硬扛了过来,虽已处于彻底累瘫的状态,但也很是欣慰,没有退缩或是倒在川藏线的第一站。第一天就基本把人都给搞废了,接下来的路可想而知。据说明天还有更难的挑战,不知道身体还能不能扛得住,加油!
D.02[-09-05]雅安-天全-新沟87Km
早上临走时,青旅的老板帮我们拍了个小合照,说是要发个微博。估计是把我们这“梦之队”给当成“全明星队”了吧。
出门发现老天爷依旧在下雨,也正好印证了雅安是雨城这件事。从青旅出发一直沿着江边骑行,还没出城就开始是弯弯曲曲的爬坡路段了。接着,就是烂泥路的来临。雅安,据说有三雅。雅雨,雅鱼,雅女。
我想说的是,这雅雨我算是真正见识过了..中午时分抵达了天全,大部队约定好在桥头这里汇合。大家拍了拍照片,在路边摊贩那买了些大饼之类的干粮继续上路。
印象中过了桥不久,就进入了一个新建的小镇,中式乡村混搭欧式房顶的建筑,看着有点呵呵的感觉。估计是准备把这里打造成一个旅游小镇吧。阿东跟小马哥见这小镇上有邮局,又跑进去盖邮戳去了。笨鸟先飞,我一个人就先骑着车继续前进了,省得待会掉到队尾让大家等我。
没过一会,小雨就变成了暴雨。我见路边有个小店,赶紧靠边避雨。店里的老大爷见我站在门外屋檐下,招手让我进店里去,他端出一把竹制的椅子给我,然后就进屋不见了。我一个人坐在店里,看那顺着屋檐倾泄而下的小水柱,和过往车辆溅起的水花,突然有种说不出的奇妙感。前几天我还在千里之外的上海,现在却坐在这国道边的小店里避雨,而且看着好像是我在经营这家店一样,有点儿意思。我坐在竹椅子上前后摇晃了几下,那嘎唧嘎唧的声音,很有岁月的味道。就这样过了大概半小时,雨停了。临走时我在老大爷这买了两包烟,顺带道谢。他笑着说:不得事,不得事。午后开始正式进入峡谷地带,要不是早上出发前在青旅跟着大部队把驮包托运到今晚到达的客栈,这一天我真不知道怎么能扛得过去。虽说车是轻了不少,可全是上山的路,坡度也相对开始大了起来,骑行难度自然增加了不少。这一整天,全身就没干过。早已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汗水。这应该就是所谓的,痛并快乐着吧。然而,没过多久,修路伴着泥泞,又开始了。
由于知道今天的行程难度,所以沿途一直都没敢多耽搁。甚至路过茶马古道这个标志碑的时候,也没停下,一边骑着车一边掏出手机随手拍了一张了事。这段超级烂泥路,我和邯郸来的胖子一路作伴前行,骑了差不多了快两小时后,路况才稍微有一点好转。在一个小山坡处大部队停了下来,已然有人开始推车了。是的,其实我也是推上来的。就算不是工程车挡在上坡途中施工,这个坡对于当时的我来说,也还是只有推上来的命。胖子、P哥、队长、周周、小马哥。
从这以后,接下来的路,用悲催都无法形容。
这路况,看看胖子和童超的脚就知道了。而我又没带拖鞋,确实也只好杯具了。这滩泥,估计至少得有20CM深,车轮过去的时候,直接陷进去了三分之一。火夹沟,我一直记得这个地名。这里的烂泥直接让路过的摩托车侧翻了,然后泥太厚又导致原地打滑,要不是三个队友的帮忙,这摩托车完全没办法重新骑走。沿途是一次次被烂泥和修路逼停。
第N次被逼停,这次是堵车。原来这种路上也会堵车。看着这泥,很是无语。我终于也有脏成狗的时候。在过完这个隧道之后,我就彻底变成了一个人在行进。因为照片里这个说好要和我一起推车,推到新沟的周周,骑着骑着就不见了。当时已经快晚上八点了,过完这个隧道之后,外面的世界就彻底变成了一片漆黑。晚上九点,我一个人,淋着雨,用微弱的电筒光照着路,推着车走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森林公路,前后两公里内不见一个人,方圆几公里不见任何灯火,路边还时不时的传出怪声,你知道这他妈是什么感觉吗?当时的我,体力已完全透支。饥饿,全身湿透的衣服,微弱的电筒光又看不太清路面的状况,时不时推着车都感觉快扶不住了,那种崩溃边缘的状态一次次来袭,又一次次硬着头皮往前走。就这样推了一个多小时的山路,突然前方飞出一群萤火虫,一直在我前面两三米的地方领着我走了好几分钟,像是在替我照亮这荒山野岭的暮夜。那是我第一次见到萤火虫,还是一群。我掏出手机想拍下它们,可手机拍出来的却是一片漆黑。我锁上屏幕,再次确定了不是我眼花后,继续推着车,跟它们一起走在这川藏线最难忘的雨夜里。离新沟还有几公里的时候,我看见前方有一个人,穿着雨衣拿着手电筒。我推车走上前,她跟我打招呼,聊了几句才知道她是徒步的,今天也是到新沟。我问她,为什么不搭车到新沟,这么晚了还要一个人徒步呢?她说,就想再走走,你不也一个人还在路上吗?我竟无言以对。能感觉出这姑娘有心事,我便没再开口说话,确实我也累到不想讲话了,然后我们就一起默默地走着,谁都没有再开口去打破那份宁静。一直到后来,在一个弯道处看见有个临时的简陋小店,她说我们在这坐会吧,我们才停住了前进的脚步。那个小店是一棵大树下撑起的一张白色布棚而构成的,树上钉着一个不算暗的灯泡,棚下的玻璃柜台里面放着一些干粮和饮料,门口摆着一张很多虫孔的长条凳,我们没有擦掉凳子上的雨水便直接坐了下去。“没想到这个时候还开着”我说。她前后滑动了下双脚,笑着说“可能就是在等我们做最后一单生意吧”没一会队长他们几个来了,原来是有队友车坏了,停下来修车耽误了一个小时。难怪这个点了,他们还在我的后面。歇了一会过后,他们几个准备在小店吃个泡面,然后答应我会陪着那个姑娘一直到新沟,我就先行一步,继续一个人推车赶路了。我到新沟的客栈时,已经十点过了。先吃了饭,接着把全是泥的车给简单冲洗了一下,再去洗澡,然后洗衣服刷鞋子。这时那个姑娘又笑着出现在了我的面前,原来她也跟我们住同一家客栈。我把洗好的衣服放洗衣机里脱水,她正等我洗衣机用完之后,换她用。我们就坐在洗衣机边的沙发上聊了几分钟,记得她好像是从事美肤类的工作,长得挺清秀,温婉可人那一型的姑娘。后来,我们好像再也没有见过。D.03[-09-06]新沟-二郎山-泸定57Km二郎山坡道等级:1级第三天一早出发,继续是雨雨雨,泥泥泥。新沟是个小镇,从这头到那头估计也就1Km长度。印象中出镇子的最后一段,道路两旁都是木质的旧房子,搭配着大方块的原石路面,凹凸不平。这是一个给人感觉破旧却又有点古朴味的小镇,她被人熟知的原因,还是因为她身后的这座山,这就是传说中川藏南线上的第一座大山,二郎山。据说因为上山公路的陡峭,而导致很多骑行川藏线的人在这里就打道回府了。
刚出镇子就是一段烂泥路,紧接着盘山公路就拉开了序幕。这也代表着,翻越二郎山正式开始了。
前面两天高强度的骑行,导致儿时踢球落下的跟腱旧伤,也复发了。赶紧停下来找队友要了张膏药贴上。这时跟我们同一天出发的一位大叔从后面缓缓骑来,关心了我一翻后,我俩开始一前一后,继续缓慢地踩着这上坡的路。
时不时会有汽车从我身旁超过,我只好带着羡慕的眼神望着他们的尾灯。这种坡度,开车一脚油便上去了事。可骑自行车的我们,遇到坡度自然就会变得更加的吃力,而且翻这座山几乎一路都是盘旋的长坡......所以才会有好些骑友到了翻二郎山这,就打道回府或者开始搭车前行了。这上山的路在骑了10Km左右时,就很明显的感觉到骑不动了。沿途也看见有别队的骑友搭车走了,反正以我的性格是不可能搭车的。既然选择了走上这川藏线,就绝不会选择做途搭族,这样就失去了骑行的意义了。就算是骑不动了,一直推车,我也要推到拉萨,至少这路上的每一步,都是我自己切切实实走过的,我很清楚属于自己的坚定。
渐渐的,路上推车的人也越来越多了,还有一些背着大大的登山包徒步的人。对于那些徒步的人,当时的我真的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一直到后来我才知道,他们很多都是每天早上出发先徒步5-10Km左右,然后中间的路程就招手搭车了,最后在每天的目的地前面几公里的地方下车,再走完当天的最后一段。也有每天出发徒步几公里就直接搭车到目的地的。然而这并不是道听途说,而是后来的途中大家都屡见不鲜的事。因为一拨又一拨徒步的人,一次又一次的出现在了我们的前面。用一种常识的观点去思考,徒步2Km+的路程,正常用时>60天,基本得用50L+的登山包,负重至少>10Kg,这种重装徒步一天能走40Km+的都非常牛了,而我们每天的平均骑行距离是85Km,所以大家心里都有数。其实我并不是鄙视途搭这件事儿,因为每个人都可以选择你自己想要的方式去走川藏线,只是太多Faker拿徒步这事去吹嘘去装逼,就会让人觉得是在玷污户外这项很纯粹的运动。当然,也有真正从成都一步一步走到拉萨的人,只是这种纯徒步的人,确实不如Faker多。
过了一会又遇到了昨晚丢下我就跑的周周,我俩都是这川藏线上的差生,于是很默契的又一起边聊边推着车前行。在半山腰时遇到了一个卖蜂蜜的人朝我们吆喝着,正想停下歇口气的我俩,就在她摆在路边的阳伞摊位旁停了下来。周周说,我想买点蜂蜜,你要不要买?我说买来干啥,本来行李就够重的了。这时卖蜂蜜的姑娘说:“你们可以带到泸定就先用快递寄回家,来我带你们看看这身后的养蜂场吧,这些蜂蜜都是出自这里,新鲜、天然、无任何添加剂的..”最终盛情难却,我买了两瓶。周周说:“太重了,你买吧,我还是不要了。”终于推到了二郎山隧道的休息区,依旧下着雨,零零散散的有几个其他队伍的骑友在这里。这时一位看着稍微年长我一点的老哥过来给了我一块士力架一个烤肠和几个小饼干,感动至极。我啥都没带,发烟给他,他不抽烟,我只好从前杠的小包里翻出几颗糖给了他,略表谢意。
由于路书上说翻过二郎山就有吃饭的地方,队友们都说今天不用带干粮,于是我就真的一点没带。在淋了整整一上午的雨过后,到达这里时我体力也几乎所剩无几。当时还以为到这个地方就已经算是翻完二郎山了,心里还在骂着这坑爹的路书,哪有吃饭的地方?跟这位老哥聊了一会天,他帮我拍了一张照,然后他们就先走了,剩下我一个人,无力的坐在休息区。等了半天也没见到一个队友来,我索性上车继续前行。
没想到的是,这二郎山的隧道还不止一个,在过完第一个隧道正准备进第二个时,我想停下拍拍天边的云,谁知这一停车,左脚刚落地,膝盖就开始抽痛,接着左腿直接发软往地上跪,差点连人带车都倒在了地上。
彻底过完二郎山隧道后,特大的风突然来袭,车都要吹翻的那种。温度也开始骤降,冻得我发抖。我见旁边有一片类似游客服务区之类的建筑群,便过去停下准备换上厚一点的衣服。谁知道这片建筑里都没有看到一个人,我躲进一栋楼的大厅去避风,这时打火机打不着了,拿着烟却没有火,内心有点崩。半分钟后,骑来了一位素未蒙面的骑友,见我第一句话就是:哥们儿,有烟么?我哈哈笑着说:我有,你有火吗?他说我有。
然后我俩就坐在玻璃门的里面抽着烟,听外面的风呼呼刮过。跟他聊了一会才知道,过完前面这个弯道,就有好多家餐厅了。这时,我电话突然响了,之前这一路上电话都没有信号,惊得我一下站了起来。原来是队长打的,问我到哪了,他们在前面拐弯处的餐厅里吃午饭,叫我快去,大家都在等我呢。
刚吃完午饭,队长就接到前方队友打来的电话,说是下二郎山到泸定的途中,有些路面已经有暗冰了,路面有点滑,温度也降低了不少,叫大家换厚衣服。我这可是刚从温饱中活了过来,又给我来一这讯息,瞬间表情全无。接下来几十公里的长下坡,沿途也并没有遇到有暗冰的路面,可能走在队伍最前面的那几位大神骑得太快了,当我们骑到他们遇见暗冰的路段时,冰都已经化掉了吧。到泸定后,先去了客栈停车放行李,然后我精减掉了一些行李,把一些后续不必要的衣服装进货架最上面的那个小驮包里,连同今天在途中买的两瓶蜂蜜一起寄回了家里。我可不想这些累赘成为真正压垮我的那根稻草。寄完快递后,我跟阿七、队长、交警、小马哥一起,准备先去看看泸定桥,再去吃个晚饭啥的。谁知道走近了才知道,原来泸定桥在维修,只剩下几根铁锁链横跨在江面上。这可真是“大渡桥横铁索寒”啊!心寒的寒。
打个卡,回客栈擦活络油去了,不然走路都是一瘸一拐的了。D.04[-09-07]泸定-瓦斯沟-康定51Km
昨天下二郎山降到泸定的那几十公里下坡路着实挺爽。可是出来混,迟早要还的,今天又开始继续爬坡吧。Peacenlove..
从泸定出发后,一直是沿江公路,景色跟前面几天的山路有了明显的区别。沿途基本是左边山右边河,坐拥山河似的,心情也跟着换了一种。今天路上的骑友莫名多了很多,目测总共得有50来号人了。出城后不久,路就开始有起伏的坡度了。
中午的时候跟队长、胖子、阿七、交警、周周一起在路边的小店里吃了个泡面当做午餐。出发时,阿七还对着我正在录视频的镜头大吼着:康定妹子,哥来了。午后阳光晒得人犯困,我停在路边一幢房子的晒坝里休息。不一会胖子也来了,我俩坐在地上抽烟,抽着抽着突然发现我车上的前杠包里在冒烟..赶紧打开看,结果打火机自燃了,我俩都没想明白,这到底是怎么燃起来的。过了几分钟后,我看见童超穿着拖鞋爬到路边的树上去了,我问他干啥呢,他说这树上有梨。没一会他下来了,把梨拿在T恤上擦了擦递给我,问我吃不吃。我跟胖子再一次没想明白,这家伙到底是何方神圣。几分钟前你还能开着音响很大声的放着Bigbang嗨着,几分钟后一个陡坡的来临瞬间就能让你变成推车的命。这就是川藏线。
推推,骑骑,天黑前也总算是到康定了,这得归功于今天的骑行里程不算远。晚上入住的登巴,整个客栈依旧跟前面几天住的青旅或客栈一样,到处都布满了骑行者和旅行者留下的涂鸦,这似乎也成了川藏线上最明显的一种旅行文化。
鸭子、队长、波仔、交警、阿七、胖子。前排就是上树摘梨的童超。你说这家伙吧,叫他好好骑车他在路上游手好闲,结果就是这天他把自己的照相机给弄丢了。后来某一天他又把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在路上给弄丢了,话说没人知道为啥他出来骑车还带着电脑。再后来当我们到了拉萨后,他直接留在了拉萨生活,当然,这是后话了。总之,这是一个挺神奇的家伙。
看着这客栈停的自行车也是够吓人的,当然这还只是这家客栈的某一块停车区域。这天是我记忆中见到最多骑行者的一天,后来的十来天,路上的人就变得越来越少了,有些开始搭车了,自然走得比我们快,估计也有一些直接选择放弃了吧。
晚上队里很多人一起吃的晚饭,坐了两桌,点菜的时候这人一句那人一句,搞得好像感觉点菜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一样。从那以后我和阿七基本就没再跟大部队一起吃饭了,毕竟我俩都是利落省事儿的人。
饭后我们几个人去夜游了一下康定,最后我跟阿七和交警又跑去吃了烧烤喝了酒。回到客栈才想起我还有衣服得洗,哎。
在客栈洗完衣服后,膝盖就开始痛到没法正常走路了。上楼梯都只能扶着栏杆,上一梯歇一下,再上一梯再歇一下,我记得当时还是阿东扶着我上到二楼房间的。那种稍微一发力就马上刺痛的感觉,真的太他妈痛苦了。骑车累一点其实都无所谓,可身体的病痛有时候真的会让心里很没底,毕竟明天开始就要正式进入海拔M+的高原地带了,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有高原反应,也不知道接下来的途中会发生什么情况,更不知道自己的膝盖还能不能坚持骑下去,直到拉萨。
膝盖的疼痛加上潮湿有霉味的被子,那一整夜都没睡好。D.05[-09-08]
康定-折多塘19Km天终于放晴了,不再阴雨蒙蒙或时晴时雨。今天将正式进入高原地带,是期待,亦尽是未知。出发后不久,我就发现鸭子的后胎不对劲,赶紧叫停了他,一检查,果然爆胎了,他这爆胎王的称号也真是名不虚传。他叫我跟他一起拍个照,纪念下这一“爆”,虽然我已经六天没刮胡子了,还是果断掏出了手机。还没出康定城区就开始了“陡坡起步”。骑了3公里不到,膝盖就痛到不行了。在平路骑车基本不怎么会痛,上坡路如果坡度较陡的话,几乎没法骑,只能推着走。可奇怪的是走路却不怎么痛,上下楼梯时每走一步都痛到不行。医院检查了才知道,膝盖是半月板损伤,里面有积液。
骑一会再推一会,这短短的距离却花了差不多一上午的时间,抵达折多塘时已近正午。虽说M+的海拔并没有头昏想吐等极度的高反,但高海拔带来的正常反应还是有的,比如容易气喘,乏力之类的,也能明显感觉到空气中的含氧量变低了。
今天住的地方是一个纯藏式的民宿,十几个榻摆放在一个大房间里,这又是一次新的体验。
民宿的后山有个天然温泉,在折多塘停留的骑行者几乎都会去泡一泡。虽然刚进入高海拔地区是应该禁止洗热水澡或者泡温泉之类的,但是泡一泡脚确实也可以起到解乏的作用。只是,到达山上的温泉之前,你必须得一步步地走过这个独木桥。
我泡了一会脚,确实感觉舒缓了不少。小羊直接脱光全裸蹲了进去,好想踹他一脚。算了,下雨了,还是撤吧。晚饭后天还未黑,院子里就办起了篝火晚会,我看着他们群魔乱舞的抽搐了一阵后,就上楼睡觉去了,估计还是因为刚进入高海拔地区,有点没适应过来的原因,莫名的犯困。
D.06[-09-09]折多塘-折多山-新都桥67Km折多山坡道等级:HC级今天的目的地是摄影家的天堂,新都桥。去新都桥的途中有个必经之地,那就是折多山。一开始我以为这个山的名字是因为山上的公路折来折去太多回,而取名为折多山。实则是,“折多”在藏语中是弯曲的意思。所以说,不管怎么理解,这座山的名字,终究是因路而起。
早上一出发又开始是“陡坡起步”。几公里后有一个观景台,大部队在这里拍了一张合照,至于照片呢,我好像是没见过。
折多山的坡度相对于二郎山来说,并没有那么陡峭。主要还是因为折来折去的路型增加了公路的长度,同时也就降低了道路的平均坡度值。骑到这里的时候我们停在路边休息了会,之后的翻山之路,我几乎是一路推到山顶垭口的。毕竟膝盖的疼痛,不是想咬牙就有资格去咬的。回看上午一路过来的路,发现好像只不过是从折多塘才刚走到折多山脚下而已。然而也是从这里开始,上山公路的坡度开始逐渐增大了。
中午坐在路边啃干粮的时候,朋友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