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总是睡不醒,没精打采;中年人常感颈肩酸痛,头晕眼花;老年人心中憋闷、头脑犯晕,这些都是我们常说的身体“亚健康”状态,快来看看中医专家推荐的养生穴,做起来吧!
颈椎不适:肩中俞“肩中俞穴”位于背部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两寸。
中医介绍:肩背痛、颈椎病的时候,可以常按压这个穴位,可以促进颈部、脑部的血液供给。对于咳嗽、气喘、看不清东西时,也可以按压这个穴位,效果不错。按压的时候,感到酸胀为宜。
肩部不好:肩井“肩井穴”乳头正上方与肩线交接处。
中医介绍:肩周炎、五十肩、肩颈方面的疾病找“肩井穴”。肩部的问题,就找肩井来按压,必定可以手到病除。除此之外,头部的酸痛、眼睛疲劳、耳鸣、落枕等问题,也可以按压肩井穴来缓解。
感冒:风池“风池穴”位于后颈部,与耳垂齐平后发际的凹陷处。
中医介绍:血压高了,按什么穴位?感冒了,按什么穴位?落枕了,按什么穴位?记不住东西了,按什么穴位?一个穴位,就可以负责这么多问题,它就是风池穴。按压风池穴,可以增加颈部、脑部的血流量,缓解颈部僵硬,增强有关大脑功能的问题,如记忆力等。
上火咽痛:曲池“曲池穴”位于肘部,屈肘最高点。
中医介绍:火锅、馋嘴蛙、一盘盘诱人的食物,结果却是上火发炎,咽喉也疼痛不舒服,该怎么办呢?按按曲池穴,就可以达到清热祛火的目的。这样,对于因热、干导致的便秘,也有很好的缓解作用。此外,风池穴也可以降压,但降压效果最好的,其实是曲池穴,如果血压居高不下,除了药物调理外,试试这最管用的曲池穴,看能不能把高高在上的血压降下来。
滋养大脑:百会“百会穴”位于顶中央凹陷处。
中医介绍:要养生,少不了百会穴。想要滋补大脑,不用花钱买什么脑白金、*金搭档等保健品,自己身上就有个滋补大脑的穴位,就是百会穴。大小便憋不住,很是尴尬,是影响社交的危险分子。如果有这种情况,按压百会穴,也可以进行缓解。
心痛胃痛:内关“内关穴”位于腕臂内侧,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腕横纹上2寸(见上图)。
中医支招:因为晕车,很多人害怕旅程,想尽办法,嘴上吃个*瓜、肚脐上贴上姜片,可有时也不管用。不妨试一试内关穴,对于晕车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心绞痛发作,身上也有一个救命药,就是内关穴。如果突感心前区和胸骨后剧烈疼痛,放射至左肩及左上肢内侧,胸痛有紧闷及压迫感,有窒息感觉等,应停下所有活动,坐下或躺下,用指掐内关穴,起到急救作用后,再及时拨打。
手脚麻木:太冲“太冲穴”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
中医支招:太冲穴有个俗名,叫“出气包”,顾名思义,生气的时候,就拿它出出气,按、压、揉,从而达到疏肝解郁,畅通气血的目的,避免生气伤了身。如果按压这个穴位的时候有压痛感,那一定有问题,如果没有感觉,也不妨多按揉,有时麻木、气血不通等也可能导致没有压痛感。适度微痛、循序渐进为宜。
肾虚腰痛:肾腧“肾俞穴”位于后腰与肚脐正对的穴位为命门,命门穴旁开1.5寸就是肾俞穴。
中医介绍:这是补肾抗衰老的好穴位,其实,不仅男性,老人、妇女等也应常按揉这个穴位,可以缓解腰酸腰痛,治疗肾虚。
痛经美容:三阴交“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足内踝上缘三指宽,在踝尖正上方胫骨边缘凹陷中。
中医介绍:女性想要美容,除了贵重的养颜圣品,不妨求助一下身上的美容穴,三阴交。杨力说,没事按一按,揉一揉,就可以保护女性的子宫,让皮肤从内而外的水嫩,减缓皱纹的发生。如果痛经的话,也可以求助于三阴交,按揉几分钟,疼痛就会缓解,但不痛的时候不要按。孕妇要注意,不要按揉这个穴位。
补阳强身:足三里“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胫骨旁开一横指。
中医介绍:滋阴要找三阴交,补阳就要找足三里了。不仅可以补阳补气,还可以增强体质,增强免疫力。曾有故事流传,一位岁的老人,他的儿子岁,孙子岁,三人一起为一座石桥剪彩。问他们一家怎么都这么长寿,老人说,每月初八都会灸足三里,可见足三里的重要性。虽然这只是故事传说,但也体现出古人对足三里这个穴位的重视程度!
腰颈痛,
揉后溪穴
后溪穴位于第五掌指关节尺侧后方,第五掌骨小头后缘,赤白肉际处,握手成拳时,掌指关节后横纹头的尽头就是该穴。
后溪穴不止是对急性颈腰痛有奇效,在调养颈椎病、慢性腰痛、背痛甚至是机体阳气不足、督脉不通时效果也是显著的。
方法很简单,只要我们在伏案工作时,在敲鼠标键盘时,不时将手尺侧的后溪穴放在桌沿上或办公桌的突起处进行按压滚动刺激。或者干脆直接用手刺激,用笔帽刺激。
脚上有个
降糖穴
降血糖最常见的药物是二甲双胍,其实人体里也自备了二甲双胍,那就是然谷穴。
然谷穴是肾经气血流经的部位。它的位置在足内侧,先找到足内踝尖,在其前下方可以摸到一块隆起的骨头,这个粗隆的下方就是然谷穴了。
每天晚上洗完脚可用拇指用力点揉这里,直到有明显的酸胀感为止。
胖人常揉
祛湿穴
痰湿体质的人大多体型肥胖,揉揉身体上的祛湿穴——丰隆穴吧。
丰隆原意是指古代神话中的雷神。丰隆穴,顾名思义,就是假借丰隆这个象声词,把脾胃上的浊湿像打雷下雨一样排出去。
它在外踝上8寸,胫骨前缘外侧1.5寸,胫腓骨之间。一般每天2次,每次3分钟。
按揉安眠穴
睡得香
坐在椅子上,用单手或双手按扶住头部,用五指自头发边缘做梳头状,从前发际向后项部进行梳理,重复操作4~6遍。然后揉安眠穴,一次揉个百十遍。
再用五指从前额部轻轻叩击到后项部,做3~5遍。之后用单手或双手五指按扶在发际的一侧,从前额部按拿到后颈部,操作时稍用力按拿,然后慢慢向后移动,重复操作3~5遍。具有镇静安神、升清降浊,调治失眠的作用。大家不妨一试。
肠胃不适,
按公孙穴
公孙穴属足脾经经脉的穴道,位于人体足内侧缘,在脚中拇趾后大约2寸左右的地方,沿着脚拇指后的脚掌骨按压,什么时候有酸胀或是酸痛的感觉就证明找对地方了。
与腹部有关的问题,如胃痛、腹胀、胃下垂、胸闷、食欲不振等病症,它都有很好的调治效果。
公孙穴可以抑制胃酸,如果出现吐酸水,赶紧揉一下公孙穴,很快就会好转。公孙穴可增加小肠蠕动,增强消化能力,吃完东西不消化也要赶紧揉揉它,很快就会往下运化了。公孙穴是我们身上自带的“健胃良药”,是调理脾胃的保健师。
打嗝揉揉
巨阙穴
巨阙穴位于上腹部的前正中线上,肚脐上6寸。大家找的时候可以这么找,在膻中穴下面有一个心蔽骨,就是胸骨中线和上腹相交的地方,心蔽骨和肚脐正中间是中脘穴,中脘穴与心蔽骨的正中就是巨阙穴。
巨阙穴有一个比较实用的功能,就是可以治疗老年人饭后的泛酸、打嗝等胃部不适。中医认为,胃主通降,以通为和、以降为顺。老年人由于体质较弱,若饮食不注意或情绪波动,非常容易引起胃气上逆,出现饭后反酸、打嗝的现象。每次点按巨阙穴10分钟就可以起效了。
用一只手的拇指指尖按压另一侧的内关穴。当感觉穴位处有酸胀感时,徐徐加大压力至能耐受之极限,并改按压为按揉持续3~4分钟,呕吐将随之减轻,然后逐渐改为轻揉手法1~2分钟即可。
烟瘾犯了,
揉甜美穴
过去中医推荐戒烟找列缺,现在发现,列缺附近的甜美穴效果更佳。
甜美穴在列缺穴与阳溪穴连线的中点处。两手虎口相交,食指指肚搭在手臂上的位置就是了。可以每天用大拇指或者按摩棒来刺激这个穴,直到有酸胀感为度,对于烟瘾有很好的克制作用。
鼻子失灵,
揉迎香穴
迎香穴,迎接香味的要穴,看名字就知道,它可以称得上跟鼻子最亲的穴。所以说因为感冒或是过敏等引起了鼻塞,闻不到香味时就可以揉揉它。
迎香穴属于大肠经,在鼻孔旁。取穴的时候,眼睛正视,眼珠中心点直下,鼻孔两旁约二分之一拇指宽的笑纹中就是它的位置。
平日里做保健,可以用拇指外侧沿笑纹及鼻子两侧,做上下、呈正三角形方向按摩,速度可以缓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