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井为经穴名(JiānjǐngGB21)。出《*帝内经素问·气穴论》。原称肩解,《针灸甲乙经》始名肩井。别名膊井(《太平圣惠方》),髆井(《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肩解(《*帝内经素问·气穴论》王注)。属足少阳胆经。肩井是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阳维脉的交会穴。肩即肩部,井即水井,此穴在肩上,局部凹陷如井,故名肩井。肩井穴主治项背、胎产、神志等疾病:如肩背疼痛,手臂不举,颈项强,腰髋痛,中风痰涌,咳嗽气逆,眩晕,瘰疬,难产,乳痈,胞衣不下,产后乳汁不下,乳汁少,乳癖,头项强痛,上肢不遂,头痛,颈项强痛,现代又多用肩井穴治疗乳腺炎,功能性子宫出血,乳腺增生,滞产,产后血晕,颈淋巴结结核,中风偏瘫,项强,肩背痛,高血压,脑卒中,神经衰弱,副神经麻痹,落枕,颈项肌痉挛,中风后遗症,小儿麻痹后遗症等。
肩井穴的别名膊井(《太平圣惠方》),髆井(《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肩解(《*帝内经素问·气穴论》王注)。
出处《针灸甲乙经》:肩井,在肩上陷者中,缺盆上大骨前。
穴名解肩即肩部,井即水井,此穴在肩上,局部凹陷如井,故名肩井。
肩,颈项之下。凹陷深处曰井。此穴在肩部,当缺盆直上之凹陷处,以其穴居肩上之凹陷,喻经气深聚之所,故名肩井。
特异性肩井是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阳维脉的交会穴。
所属部位肩
肩井穴的定位标准定位:肩井穴在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
肩井穴位于肩胛区,第七颈椎棘突与肩峰最外侧点连线的中点,正坐取穴。
肩井穴位于肩上,当大椎穴与肩峰间连线之中点处。或以手并拢,食指靠颈,中指尖到达处是穴。
肩井穴的取法
正坐位,在肩上,当大椎穴(督脉)与肩峰连线的中点取穴。
肩井穴位于肩胛区,第七颈椎棘突与肩峰最外侧点连线的中点。正坐取穴。
正坐位、俯伏坐位或俯卧位,当第7颈椎棘突下与肩峰连线的中点取穴。
快速取穴:先找到大椎(低头,颈背交界椎骨高突处椎体,其下缘凹陷处即是大椎穴),再找到锁骨肩峰端,二者连线中点即是肩井穴。
肩井穴穴位解剖肩井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筋膜、斜方肌、肩胛提肌、上后锯肌。有颈横动、静脉。分布着锁骨上神经后支及副神经。皮肤由第4、5、6颈神经后支重叠分布。肩胛提肌,位于颈椎横突和肩胛骨内侧角与脊柱缘上部之间,由肩胛脊神经支配。上后锯肌在前肌的深面稍下方,由第6、7颈椎和第1、2胸椎棘突第2~5肋角的外面,该肌由第一至第四胸神经后支支配。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斜方肌筋膜及其下方斜方肌,在颈横动脉的内侧,深进肩胛提肌、上后锯肌。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肩胛提肌。
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肩胛提肌。
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锁骨上神经内侧支分布;深层有副神经、肩胛背神经和颈横动脉分布,再深层有胸膜顶。
布有锁骨上神经后支,副神经;并有颈横动、静脉通过。
肩井穴的功效与作用
肩井穴具有祛风清热,活络消肿的功效。
肩井穴有通经活络、豁痰开窍的作用。
足少阳之筋“上走腋前廉,系于膺乳”,故肩井穴可用于治疗乳痈、乳癖、乳汁少。
肩井穴为手少阳、足少阳、足阳明与阳维脉交会穴,通一身之阳,调理气机,疏利肝胆而主难产、胞衣不下、瘰疬诸证;局部用于颈项肩背痛等。
肩井穴具有行气活血催胎之功,故可主治难产。
系胆经、三焦经、胃经和阳维脉的会穴,有通经活络、豁痰开窍作用。
古有井田之法,“井开四道,而分八宅”。即四通八达也。古者日中为市,交易者汇集于井,故后人称通衢为市井。本经通过肩部与诸阳经交会,其所治症,极为复杂,有如各病之市集,所治以风症居多,如中风、痰喘、头痛、臂痛、劳伤、气逆、产后等之涉及于风者,均可酌用。以风为阳邪,症从其性也。《针灸大成》谓:“若针深闷倒,急补足三里。”
肩井穴主治病证肩井穴主治项背、胎产、神志等疾病:如肩背疼痛,手臂不举,颈项强,腰髋痛,中风痰涌,咳嗽气逆,眩晕,瘰疬,难产,乳痈,胞衣不下,产后乳汁不下,乳汁少,乳癖,头项强痛,上肢不遂,头痛,颈项强痛,现代又多用肩井穴治疗乳腺炎,功能性子宫出血,乳腺增生,滞产,产后血晕,颈淋巴结结核,中风偏瘫,项强,肩背痛,高血压,脑卒中,神经衰弱,副神经麻痹,落枕,颈项肌痉挛,中风后遗症,小儿麻痹后遗症等。
现代又多用肩井穴治疗乳腺炎、功能性子宫出血、乳腺增生、颈淋巴结结核、中风偏瘫等。
肩井穴主治项强,肩背痛,手臂不举,中风偏瘫,滞产,产后血晕,乳痈,瘰疬;以及高血压,功能性子宫出血等。
1.循环系统疾病:高血压,脑卒中;
2.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神经衰弱,副神经麻痹;
3.妇产科系统疾病:乳腺炎,功能性子宫出血;
4.运动系统疾病:落枕,颈项肌痉挛,肩背痛,中风后遗症,小儿麻痹后遗症。
本穴针感较强,针刺不宜过深,以免发生晕针和气胸。
刺灸法刺法一般直刺0.3~0.5寸,下为肺尖禁深刺。
直刺0.5~0.8寸,局部酸胀感明显,向四周扩散。
注意:肩井穴深部正当肺尖,不可深刺,孕妇禁针。
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10~20分钟。肩井穴的配伍肩井配肩髃、天宗,有活血通络止痛的作用,主治肩背痹痛。
肩井配乳根、少泽,有消炎通乳止痛的作用,主治乳汁不足,乳痈。
肩井配合谷,三阴交,有活血利气催胎的作用,主治难产。
肩井配肩髃、肩贞、天宗、大杼,治肩背痹痛。
肩井配乳根、膻中、少泽、足三里,治乳汁不足、乳痈。
肩井配合谷、三阴交,治难产。
按摩按摩肩井穴,可缓解落枕和肩酸背痛等症;
拿捏肩井,可发汗解表治感冒。
文献摘要《针灸甲乙经》:肩背痹痛,臂不举,寒热凄索,肩井主之。
《备急千金要方》:难产,针两肩井入一寸泻之,须臾即分娩。
《千金翼方》:凡难产,针两肩井一寸,泻之,须臾即生也。上气咳逆,短气,风劳百病,灸肩井二百壮。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手足少阳、阳维之会。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五劳七伤,颈项不得回顾,背膊闷,两手不得向头,或因仆伤腰髋痛,脚气上攻……若妇人堕胎后,手足厥逆,针肩井立愈。若灸更胜针,可针七壮。
《针灸大成》:主中风气塞,涎上不语,气逆,妇人难产,堕胎后手足厥逆,针肩井立愈。头项痛,五劳七伤,臂痛,两手不得向头。
《类经图翼》:孕妇禁针。
《医宗金鉴》:主治扑伤,肘臂疼痛不举。
《百症赋》:肩井乳痈而极效。
《玉龙歌》:急疼两臂气攻胸,肩井分明穴可攻。
《长桑君天星秘诀歌》:脚气酸痛肩井先,次寻三里阳陵泉。
肩井穴研究进展治疗颈椎病针刺取穴风池、新设(第3、4颈椎间旁开1.5寸)、颈7夹脊、肩井、阿是穴;头晕者,加百会、大杼、悬钟;上肢疼痛者,加曲池、外关、合谷及阿是穴;心悸者,加内关、神门、巨阙。采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min,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同时采用当归注射液腧穴注射风池、曲池及阿是穴。常规消*后,垂直刺入0.5~1寸,得气且回抽无血后注入药物,每穴0.5mL,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共治45例,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痊愈20例,显效19例,好转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8%。
治疗中风后遗症取患侧肩井、曲池、外关、环跳、阳陵泉、足三里,用电针加强刺激,每日针1次,每次30~40min。足外翻,针刺内翻穴;足内翻,针刺外翻穴。中药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每日1剂。共治35例,治愈9例,显效14例,好转12例,总有效率为%。
治疗急性乳腺炎取乳根(患侧)、肩井、曲池、内庭、行间、至阳。仰卧位,腧穴常规消*后,乳根穴沿皮横刺1.5~2寸,用泻法,使针感扩散至整个乳房;肩井针尖对准同侧乳头,沿皮向前刺1~.5寸,施捻转泻法;曲池直刺1~1.5寸,施提插泻法,使针感传至整个上臂;内庭、行间针尖向踝关节方向斜刺1寸,施捻转加提插泻法,留针30min,留针过程中每10min行针一次;起针后,改俯卧位,至阳用三棱针点刺后拔火罐,出血5mL。每日1次。共治58例,经过3次治疗后,临床治愈54例,显效2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为%。
治疗乳腺增生据报道,以天宗、肩井、肾俞为一穴组,与屋翳、足三里、膻中穴组交替针治乳腺增生,可增强患者细胞免疫机能。
经穴别名·肩井
肩井为经穴别名,即肩髃。出《外科大成》。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