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重度湿疹患者的女儿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大概会跟妈妈一样也是过敏体质湿疹缠身吧……然而并不是!丰富的斗争经验都化成了实战准备,将疑似过敏体质的娃身上的湿疹小火苗都biu~biu~biu~地扼杀在了摇篮里。#一起来玩萌芽科普群#之会跳舞的蒲公英群的
Brry对抗湿疹的成功经验和惨痛教训,学不?生了娃以后才知道,为人父母(parnting)是一件多么充满挑战性的任务。吃喝拉撒睡,没有一样是不操心的,连看到鼻孔有块鼻屎也会三思而后吸之。
对抗湿疹之早准备
作为一个长期奋战在对抗湿疹一线的患者,我深知小妞极有可能会继承我悲催的过敏体质,于是在孕期时就给她准备好了一系列的防敏护肤品。从沐浴液到洗发水再到润肤乳甚至面霜通通都是“三无”产品——无皂质、无香精、无色素。听起来是不是很繁琐?然而这些洗护用品才不过是备战湿疹的最基础配置呢。
对抗湿疹之战略防护
小妞出生之后,具体的战略措施更是落实到脚趾头:
室温尽量控制在24度左右;
冬天开暖气的同时开加湿器;
洗澡水温保证在37度左右(尽可能不超过39度),洗澡时长控制在十分钟内,洗澡擦身后全身涂抹润肤乳;
床品衣饰以纯棉材质为主;
采取“洋葱层”穿衣方式以确保热了易脱冷了可加;
用品玩具都洗好晾干或者擦净才给娃;
从嘴里流出来的无论是口水、奶水还是菜汁都及时擦掉;
一旦发现有干燥或者红点的部位就执行高强度频繁保湿;
……
对抗湿疹之
偶有失手但绝无大碍
值得庆幸的是,所有的功夫都没白费。八个月以来,小妞只发过一次新生儿退荷尔蒙引起的脂溢性皮炎和两次短暂的(疑似)接触性过敏皮炎。
退母体荷尔蒙引起的湿疹
在小妞两周时来做家访的社区护士曾经提醒我们,小妞可能很快会长一种新生儿常见的由退母体荷尔蒙所引起的湿疹。按照护士的说法,小妞出疹以后我们也无须过分忧虑,只要保证清洁和保湿,那些小疹子就会逐渐消退。
因此,当小妞在满月后开始一颗接一颗地冒痘痘时,我还算是比较淡定的,而小妞对那一片片的痘痘也没有表示出任何反常的举动。在那段时间里,除了每天洗澡之外,早晚还给她温水洗面,再加勤擦保湿(面霜)。
出疹期间恰好有一次带小妞去家庭医生处打疫苗,我就顺带咨询了一下她湿疹的问题。医生看了以后笑着说:这就是所谓的“奶藓”,但其实和奶一点关系都没有的。医生给出的建议也是坚持做保湿,少则一个月多则三个月湿疹就会自然消退了。果然,像家庭医生和家访护士所说的那样,从额头到面部,再到耳颈和胸口,小妞的湿疹在一个多月之后逐渐自愈了。
莫名其妙的两次湿疹
至于另两次短暂的湿疹都是只出现了一两天而已。
前一次的短暂湿疹是在给小妞洗澡的时候发现的,当时她颈部、腋下和膝内侧的肉缝缝周围全都出现了红疹,看起来叫人心慌。在对她当天的活动进行了回放之后,我和队友仍然没找出可疑的过敏原,只好先对应症状在所有红疹处都擦上厚厚的护臀膏(土澳常用的护臀膏是Sudocram)。反复擦了几次护臀膏以后,这批莫名的红疹又其妙的消失了。
相比之下,后一次出的红疹更是来得快去得更快。晚上洗澡前喂奶的时候发现脸上冒了一堆红疹,连眼皮上也有红点,于是洗完澡赶紧给擦了面霜,结果第二天起床的时候就已经退得毫无痕迹了。
血泪经验!
对抗湿疹之反面教材
看到这里妳大概觉得小妞的湿疹“问题”就是没问题嘛。所以其实,这篇对抗湿疹心路历程还有个来抢戏份的反面教材——小妞她妈。
前文曾经提到过,我是一名长期奋战在抗湿疹一线的患者,这里的“长期”具体算来是接近九年的时间。在过去的九年里,我几乎没有哪个月是完全彻底一点湿疹也不长的(湿疹的出现频率可比大姨妈还高呢)。在过去的九年里,我对湿疹从最初的置之不理(痒痒就挠挠),到歇斯底里的寻医问药(急病乱投医),再到和平共处三项原则(无皂质、少接触、多保湿),期间的辛酸与成长其实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明白道清楚的,不过我还是尽量尝试着长话短说吧。
说多了都是泪的惨痛经历
记忆中我在小时候并没有明显的皮肤过敏反应,就连青春痘也长得不算多。可就真是“nozuonodi”,我的免疫系统在我进入职场之后开始出现异常。当时因为工作的关系,我需要搬离生活了四年的城市。繁琐的搬迁和人事的变动并没有带来太大的压力,不过也许就是有那么些地方和某些人“八字不合”,到了新城市以后我断断续续的在生病。加上做媒体工作免不了有不规律的生活作息,尤其在报纸出刊前总免不了需要彻夜赶工。更要命的是我还嗜酒嗜咖啡,熬夜时更是各式能量饮料都换着喝??
虽然我也说不清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诱发了免疫系统的异常,但是我的两侧手肘都莫名地长起了一片片极度发痒的皮疹。
起初的时候我也没怎么重视,就觉得大概和蚊叮虫咬差不多。皮痒痒啊?那就挠挠呗!可是过了几天以后皮疹不但不消失还越挠越痒,有的地方已经挠破了,还有的地方开始干裂、掉皮。后来有位朋友看到了我破破烂烂的手肘,说和她的异位性皮炎症状很像,于是给我了一些她用的药膏(曲安奈德贴膏)。我拿回来贴了几天,手肘的皮疹竟然就消退了。
我在感叹药膏神效的同时免不了心里还是有点疑惑(年少无知啊,有疑惑却不看医生),怎么就突然得了皮炎呢?那时候我对湿疹完全是一无所知,几乎以为皮炎是因为传染而得的。可惜好景不长,没过多久手肘的皮疹又开始长起来,我索性托朋友从国内带了一堆贴膏来(还是继续犯傻没去看医生)。
接下来的几个月我的手肘就这样“出皮疹——贴药膏——退皮疹”的进程之中循环着,渐渐的,不知从何时开始,连后颈部也肿起了一个又一个小包山。这些包山藏在发丛中,虽然不起眼,但是痕痒难耐。我那可真是痒到走路挠、开车挠、吃饭挠、连睡觉也挠。长包的皮肤慢慢得越来越干燥,开始掉皮屑。痒起来挠,哪怕是不痒的时候也会情不自禁的在挠(此处应有嚎哭)。朋友笑说我应该把英文名改叫“Coco”了,因为一天到晚都在抠抠抠!
病急乱投医的崎岖苦旅
我终于意识到这些皮疹不只是痒痒而已了,它们已经影响到我的生活了。于是趁著回国的假期,我向家人展示了已经被抠得惨不忍睹又红肿不堪的后颈。转天,我就被医院的皮肤科专家门诊(不明白为什么长辈们都觉得皮炎要去看中医),开始了我崎岖的寻医问药苦旅。(说是苦旅,不单单是因为要喝那些苦兮兮的中药,更是因为喝了也并没有什么效果。)
专家倒是火眼金睛,看了两眼我那些倒霉的皮疹就诊断出是过敏性皮炎,需要做斑贴皮试确定过敏源,而后又开了一堆中草药加西药(所谓的“中西医结合疗效好”=___=#)。几天后,皮试结果证实了我对镍金属有重度过敏反映,而对其他几种日用化工常见成份有中度过敏反映。
简单来说就是,电镀金属及饰品要避免接触,而像油漆、衣物燃料、甚至眼影,也要尽可能少接触。现在想起来,除去中药的部分,那位专家也算是比较靠谱的了,她还嘱咐我要规范作息、注意保湿,并推荐了针对敏感皮肤的Ctaphil洗液和润肤系列。
内服外用了几天专家开的药之后,我的皮炎症状开始好转。可惜好景不长,当假期结束再回来上班之后,颈后发尾里又开始长出一片片丘陵状的皮疹,还会伴有脱屑、渗液。有段时间我真是被搔痒和干裂折磨得气急败坏了,只要听到说是能治愈皮炎的,管他是偏方还是秘方,都敢放胆一试。像是什么泰国鳄鱼成份的皮炎喷剂(肯定是偷偷放了大量激素),甚至是传说中的“涂抹母乳治疗湿疹”(当时得到哺乳期的朋友赞助多余的冰冻母乳),我都“很傻很天真”的用过。结果嘛,皮炎没治好不说,后颈直接皮肤破裂到继发感染并渗血了!
终于走上正途
这下我彻底傻眼了,血淋淋的教训啊,终于悔恨万分的拿起电话预约了家庭医生(GP)看诊。医生在看到后颈的惨状后严厉地教训了我,随后耐心地向我详细解释了湿疹/皮炎的成因与护理方式,反复强调了勤保湿和使用激素药膏的重要性,最后叮咛我如何处理被感染的伤口(及服用抗生素),并在伤口愈合后如何使用激素药膏控制病情。
是的,你没有看错,激素药膏的使用对控制湿疹病情是极之必要的。激素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去了解而一味抗拒使用激素,甚至因此误信那些表面标榜“无激素”、“纯天然”而实则含有强激素成份的“药膏”。只要遵循医生的嘱咐在患处使用适当的激素,不仅能快速有效的削减搔痒和控制病情,更能避免由于剥落、开裂、和过度抓挠破坏皮肤而造成的感染。
虽然医生开给我的激素药膏是只能每天擦两次而且连续使用不能超过七天,可是通常情况下只需要连续涂抹两天后皮疹就能完全平复。当然,在使用激素药膏的同时以及停用激素药膏之后,都不能忽视勤保湿这一重要原则。
对于湿疹患者来说,勤保湿的这个“勤”的频率是难以单纯用次数来概况的。那怎样才算是勤保湿呢?按照医生对我的指示是,只要觉得患处干燥了就及时进行保湿。所以我的保湿膏/霜/液基本是每个房间都有一只以保证随手可及,并且还放进分装小盒方便随身携带、随时涂抹。
最后,作为一个反面教材,我郑重地希望大家不要重复我急病乱投医的错误。湿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误解激素药膏甚至妄想走捷径“根治”。过敏体质,或者说免疫系统的改善和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达成的。和湿疹的对抗其实是一条崎岖长路,家有湿疹娃的妈妈千万不要迷信治疗湿疹的特效药膏速效药丸。
作者介绍Brry萌芽科普群成员。新手妈妈,家有火爆大小姐一位。
人来疯,理性派兴趣广泛,酷爱专研各类好玩有趣的事物新闻系博士在读,现居悉尼。
拓展阅读点击下面的标题直接查看
关于湿疹,这里有你该了解的一切
一期一会
推荐理由:近年数据也显示患湿疹的婴幼儿在逐年增加,变成一种常见病,当某件事情变得常见和不再特殊以后,往往就失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