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肩痛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湿疹的病因病机及治疗
TUhjnbcbe - 2021/9/11 16:03:00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急性期皮损以丘疱疹为主,有渗出倾向,慢性期以苔藓样变为主,易反复发作。中医古籍中又称“浸淫疮”、“香瓣疮”、“四淫”、“湿疮”、“火革疮”、“绣球风”、“奶癣”。其中“香瓣疮”指皮疹位于面上耳边(明申斗垣《外科启玄》:“香瓣疮又名浸淫疮……多生面上耳边”);“四淫”为皮疹发于四肢者(《灵枢·痈疽》:“发于足上下,名曰四淫,四淫者,疮之淫溢于四肢”);“火革疮”指皮疹发于双乳(清鲍相璈《验方新编》:“男女乳上湿疮,脓血淋漓成片,痛痒不休,此名火革疮”);“绣球风”指皮疹发于阴囊(清吴谦《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绣球风,初起干燥痒极,喜浴热汤,甚起疙瘩,形如赤粟,麻痒搔破,浸淫脂水”)。

1

临床表现1.急性湿疹好发于面、耳、手、足、前臂、小腿等外露部位,严重者可弥漫全身,常对称分布。皮损多形性,常表现为红斑基础上的针头至粟粒大小丘疹、丘疱疹,严重时可出现小水疱,常融合成片,境界不清楚,皮损周边丘疱疹逐渐稀疏,常因搔抓形成点状糜烂面,有明显浆液性渗出。自觉瘙痒剧烈,搔抓、热水洗烫可加重皮损。如继发感染则形成脓疱、脓痂、淋巴结肿大,可出现发热等;如合并单纯疱疹病*感染,可形成严重的疱疹性湿疹。2.亚急性湿疹因急性湿疹炎症减轻或不适当处理后病程较久发展而来。表现为红肿及渗出减轻,但仍可有丘疹及少量丘疱疹,皮损呈暗红色,可有少许鳞屑及轻度浸润。仍自觉有剧烈瘙痒。再次暴露于致敏原、新的刺激或处理不当可导致急性发作,如经久不愈,则可发展为慢性湿疹。3.慢性湿疹由急性及亚急性湿疹迁延而来,也可因刺激轻微、持续而一开始就表现为慢性化。好发于手、足、小腿、股部、肘窝、外阴、乳房、肛门等处,多对称发病。表现为患部皮肤浸润性暗红斑上有丘疹、抓痕及鳞屑,局部皮肤肥厚、表面粗糙,有不同程度的苔藓样变、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自觉亦有明显瘙痒,常呈阵发性。病情时轻时重,延续数月或更久。

2

特殊类型的湿疹(1)手部湿疹:手部接触外界各种刺激的机会较多故湿疹发病率高,但一般很难确定确切病因。多数起病缓慢,表现为手部干燥暗红斑,局部浸润肥厚,边缘较清楚,冬季常形成裂隙。除特应性素质外,某些患者发病还可能与职业、情绪等因素有关。(2)乳房湿疹:多见于哺乳期女性。表现为乳头、乳房、乳晕暗红斑,其上有丘疹和丘疱疹,边界不清,可伴有糜烂、渗出、裂隙,单侧或对称发病,瘙痒明显,发生裂隙时有疼痛。仅发生于乳头部位者称为乳头湿疹。(3)外阴、阴囊和肛门湿疹:局部瘙痒剧烈,常因过度搔抓热水烫洗而呈红肿、渗出、糜烂,长期反复发作可慢性化,表现为局部皮肤苔藓样变。(4)钱币状湿疹:好发于四肢。皮损为密集小丘疹和丘疱疹融合成的圆形或类圆形钱币状斑片,境界清楚,直径1~3cm大小,急性期红肿、渗出明显,慢性期皮损肥厚、色素增加,表面覆有干燥鳞屑,自觉剧烈瘙痒。

3

湿疹发病内因及外因遗传因素是湿疹发病中最为核心的因素,湿疹的发病还与基因突变有一定的关系,某些湿疹的发病与血液循环障碍有关,例如慢性疾病长期卧床的患者,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抵抗力下降,肛周及会阴部湿疹发病率较高。一些慢性湿疹的女性患者,经期前或经期周期性出现皮损,这是由于患者对月经周期后期的内源性*体酮产生抗体的缘故。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的变化,更年期妇女易患手部湿疹。某些内脏疾病患者如糖尿病、尿*症等疾病容易导致湿疹,有时常为疾病的首发症状。一些特殊年龄段的人群,例如婴儿是湿疹的高发人群。此外,湿疹的发病还与苦闷、疲劳、忧虑、紧张等神经精神因素有关。环境因素是湿疹患病率增加的重要原因。环境包括群体环境和个体环境,群体环境是指室外空气、水、致敏花粉等。将过敏性湿疹患者暴露于交通道路当中30min后,发现患者病情加重,分析原因可能是上述行为加强了患者体内的过敏性反应。研究发现湿疹发病率与空气污染物CO的浓度呈正相关;室内环境与人的关系更加密切,父母吸烟可能增加儿童湿疹的发病率。湿疹的发病与某些细菌感染有关,如金*色葡萄球菌。头虱感染可以引起湿疹。某些病*如乙型肝炎病*也可能引起湿疹。湿疹也与食物有关,在去除有问题的食物之后,症状就会消失,称之为“食物不耐受”。约40%的儿童食用某些特定的食物后会导致湿疹恶化。药物因素是某些湿疹的主要原因。产妇服用即使很小剂量的对乙酰氨基酚,婴儿出生后患过敏性疾病的风险性也会增加。某些寄生虫也可以引起湿疹,如寄生虫常常引起儿童肛门湿疹。

4

中医病因病机湿疹病因复杂,病机认识不一,多认为是由外邪引发脏腑功能失调为病或内邪招致外邪相合致病。有学者认为湿疹发病归于内因,脏腑阴阳气血失调和脾胃因素是主要方面;亦有人认为“湿”为主因,风、湿、热三邪相兼致病。外邪是导致内邪生成的主要因素,内邪又致脏腑阴阳气血功能失调。还有学者认为湿疹的主要病因病机为:岁火太过(季节因素)、外感暑热之邪、湿热内蕴、热袭肺表脾肌、风热内蕴心经、肝经湿热伴风邪袭表、脾湿内生散化肌表、肾经虚弱风湿相搏等。慢性湿疮的病因病机由禀赋不耐,风湿热*之邪客于肌肤,迁延稽留所致;或饮食不节,脾失健运,水湿内停,停久化热,湿阻成瘀,湿瘀互结于肌肤所生;或情志内伤,肝郁气滞,郁久化热,血热成燥,致皮肤干燥而为;或肝肾不足,血虚阴伤,肌肤失养而成。虽病位在肌肤,但发病与禀赋、外感、气血、脾、肾、肝有关,湿瘀互结,血虚风燥,肌肤失养为其关键病机,病性多为虚实夹杂证。

5

辨证治疗湿疹的辨证分型有不同的方法。有学者分为湿热并重、脾虚湿盛和脾虚血燥3型;还有人分为血热湿盛、肝胆湿热、肝风湿热、脾虚湿蕴、血燥夹湿、湿瘀互结6型;《湿疹(湿疮)中医诊疗专家共识(年)》分为风热蕴肤、湿热浸淫、脾虚湿蕴、阴虚血燥、其他等5型。湿疹的治疗原则总体而言包括:祛风、祛湿、清热、活血、脱敏、补虚。“止痒必先疏风”,针对外风,有祛风散寒、发散风热、祛风寒湿、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等法;针对内风,则有平肝熄风、滋阴熄风、清热熄风、养血熄风、通络搜风等方法。祛风的主药:防风、荆芥、牛蒡子(植物药力轻);地龙、蝉蜕(虫类药力中);蛇蜕、乌梢蛇、蜈蚣(搜风虫类药力重)。祛湿主要包括芳香化湿、利水渗湿、行气化湿、健脾化湿、温阳化湿等。祛湿的主药:苍术、藿香(芳香化湿);陈皮、白术(健脾祛湿);茯苓、土茯苓、木通(利下水湿);苦参(苦寒燥湿);地肤子、白鲜皮(燥湿止痒)。清热主要有清热泻火、清热解*、清热燥湿等。清热的主药:生石膏、知母(清热养阴);水牛角丝、紫草(清热凉血);赤小豆、连翘、栀子(清热泻火);*芩、*连、*柏(清热燥湿)。“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治血祛瘀法包括凉血活血、温经活血、活血通络、养血活血等。祛瘀的主药:当归、桃仁、牡丹皮、红花(活血化瘀)。脱敏止痒法主要参照中药现代研究。脱敏的主药:银柴胡、乌梅、五味子、生甘草。补虚法包括补气、养血、滋阴、温阳、健脾、补肾、补肺等。补虚的主药:*芪(气虚);*参、白术(脾虚);白芍(血虚);生地*(阴虚);制附子(阳虚);桑寄生、续断(肾虚)。苦参、茯苓、土茯苓是辨治湿疹的核心药物。清利肝胆湿热的*芩和龙胆草,祛湿止痒的白鲜皮,清热解*的金银花、连翘、大青叶,以及清热凉血的牡丹皮也是中医辨治湿疹的常用中草药。为方便起见,兹按照《湿疹(湿疮)中医诊疗专家共识(年)》的分型方法总结如下。1.风热蕴肤证:常见于急性湿疹起或慢性湿疹急性发作。病变进展快,皮损以红色丘疹为主,可见鳞屑、结痂,渗出不明显,皮肤灼热,瘙痒剧烈,可伴发热,口渴,舌边尖红或舌质红,苔薄*,脉浮。治法:疏风清热止痒方药:消风散加减常用药物:荆、防、牛蒡子、生地、丹皮、苦参、蝉蜕、胡麻仁、赤芍、当归、甘草等。2.湿热浸淫证

常见于急性湿疹。急性病程,皮损潮红,多见丘疹、丘疱疹、水疱,皮肤灼热,瘙痒剧烈,抓破后糜烂、渗出,可伴心烦,口渴,尿*,便干,舌质红,苔*腻,脉滑。

治法:清热燥湿止痒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常用药物:龙胆草、连翘、柴胡、生地、车前子、栀子、*芩、泽泻、生甘草、丹皮等。3.脾虚湿蕴证

常见于亚急性湿疹。皮损以丘疹或丘疱疹为主,色暗或有鳞屑,少许渗出,瘙痒,可伴食少乏力,腹胀便溏,小便清长或微*,舌淡胖,苔薄白或腻,脉濡。

治法:健脾利湿止痒方药:除湿胃苓汤加减常用药物:苍术、陈皮、厚朴、泽泻、薏苡仁、白鲜皮、白术、茯苓、地肤子、甘草等。4.阴虚血燥证

常见于慢性湿疹。皮损干燥脱屑、粗糙肥厚、苔藓样变、抓痕,瘙痒严重,可伴口干,便干,或手足心热,舌红,苔少或剥,脉细。

治法:滋阴养血,润燥止痒;方药:凉血四物汤加减常用药物:当归、白芍、玄参、沙参、丹参、生地*、牡丹皮、刺蒺藜、防风等。5.其他证型

临床出现畏寒,少汗或无汗,舌淡,苔薄白或白腻,脉浮紧等,常为风寒证。出现腰膝酸软,畏寒肢冷,精神不振,舌淡胖或暗,苔润,脉沉弱无力等,常为阳虚证。部分患者出现畏寒疲乏,口苦,便秘,舌暗红水滑,苔薄白或*腻等,常为寒热错杂证。风寒证常选用麻桂各半汤或麻*附子细辛汤等,阳虚证常选用四逆汤或真武汤等,寒热错杂证常选用麻*连翘赤小豆汤或柴胡桂枝干姜汤等。

6

外治法湿疹外用方剂中最常用的药为*柏、轻粉、冰片、松香、*连、铅丹、白矾、雄*、青黛、煅石膏。冰片配伍*柏、*连、青黛等可清热燥湿止痒;*连、大*、*柏合用,是三*丹、四*散、五*膏的主要药物组成。皮肤肥厚粗糙、苔藓样变:轻中度患者可先外用湿疹喷雾剂、克痒敏醑等,再外涂消炎廯湿药膏、丹皮酚软膏、湿疹软膏、除湿止痒软膏、蜈黛软膏、*肤乐软膏、老鹳草软膏等;重度者先以百部、薄荷、苦参、大枫子、牡丹皮、地肤子、地骨皮、川椒、桃仁、红花、*柏、白鲜皮、血竭、蛇舌草、淀粉等任选数种煎水外洗,再以药物喷、涂(同上),涂后加热烘或涂后加封包。还可用拔罐、放血疗法、梅花针、划痕疗法等。干燥脱屑皲裂:轻度患者外涂甘油、橄榄油、湿润烧伤膏;中重度患者,可外涂湿疹软膏、丹皮酚软膏、除湿止痒软膏、老鹳草软膏、肤痔清软膏、冰*肤乐软膏、蜈黛软膏、消炎廯湿药膏、黑豆馏油软膏等;皲裂出血疼痛者以上述药物外涂加封包。结节改变:以湿疹喷雾剂、克痒敏醑等外用,再以湿疹软膏、或消炎癣湿药膏、或丹皮酚软膏、或除湿止痒软膏、或冰*肤乐软膏、或蜈黛软膏、或老鹳草软膏等外涂后封包;配合梅花针叩刺拔罐放血疗法、火针等。色素沉着及色素减退:色素沉着外用二白药膏;色素减退外用补骨脂酊(补骨脂6两,75%酒精12两)、或复方卡力孜然酊(主要成份:驱虫斑鸠菊、补骨脂、何首乌、当归、防风、蛇床子、白鲜皮、乌梅、白芥子、丁香)等。参考文献:[1]徐公国,李强,付青姐,李明春.湿疹的病因病机及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J].实用医药杂志,,31(03):-.[2]郑胜,孙丽蕴.湿疹在中医经典古籍中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阐释[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17(06):-.[3].湿疹(湿疮)中医诊疗专家共识(年)[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17(02):-.[4]王金英,蔡琳,杨洪*,唐仕欢.《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湿疹外用方剂用药规律分析[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18(19):12-15.[5]郑胜,孙丽蕴.基于中医古籍文献的湿疹病名及鉴别[J].中华中医药杂志,,33(12):-.[6]刘辅仁.实用皮肤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7:.[7]瞿幸.中医辨证治疗湿疹85例[J].中医杂志,,36(10):-.[8]杨阳,马淑然,杨桢,肖遥.湿疹辨治经验之处方方法学辨析[J].中医杂志,,54(12):-.[9]王奕霖.湿疹的中医病因病机[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34(01):79-81+.[10].慢性湿疮(湿疹)中医外治方案(草案)[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11(03):-.[11]张学*.皮肤性病学(第8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作者丨菟丝子版面丨李丽图片丨Cinderella医贯菟丝子

1
查看完整版本: 湿疹的病因病机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