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病入膏肓,你知道膏肓穴在哪?它都有什么作用吗?
膏肓(Gaohuang)
当形容一个人病无可治时,人们常会使用“病入膏肓”这个成语。但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膏肓其实是人体上一对重要的穴位。历代医家多认为,膏肓穴有补益虚损、养肺调心的作用;临床上多用于治疗肺气虚弱所致的咳嗽、气喘、骨蒸盗汗、肺痨等病症;心气不足、心火上扰所致的癫狂、健忘、遗精等病症;各种原因所致的羸瘦虚损。
功效:补益心肾、止咳平喘、清热凉血、通络止痛。
主治:肺结核、咳嗽、气喘、盗汗、健忘、遗精、慢性胃炎。
特效按摩:颈肩痛时,可用刮痧板从上向下刮拭膏肩;若是咳嗽、气喘等肺疾,可艾炙膏肩,每次炙10-15分钟。
精准定位:在胸区,第4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
快速取穴:低头屈颈,颈背交界处椎骨高突向下推4个椎体,下缘旁开4横指处即是。
“反拳捶脊”也是一个开膏肓的好方法。
具体的做法是:把手放在人体背部,反拳沿着脊柱敲打。这样做可以把膏肓振开,又叫振髓法。久坐办公室的人可依此法经常敲打自己的背部,缓解肩背痛,疏通血脉
人体共有上百个穴位,对于这些穴位不可能每日一一按摩,但只有对一些关键穴位坚持按摩,就会减轻或治愈疾病,在体能、精神方面也将会与日俱增。明日给大家讲足太阳膀胱经——神堂。
人体的肩背部有一个重要穴位——膏肓穴。中医典籍中有“运动膏肓穴,去除一身之疾”的说法。中医认为,病入膏肓,人便无药可救了。
药王孙思邈在《千金方·杂病论》中曾说此穴无所不治。“能主治虚羸瘦损、五劳七伤及梦失精、上气咳逆、痰火发狂、健忘、胎前产后等,百病无所不疗”。
来源于《左传》中的一段典故:晋景公患了病,派人到秦国求医,秦国派一位名叫医缓的医生前去替他诊治。医缓尚未抵达时,景公做了个梦,梦中他的病变成了两个小儿,一个说:“那人是名医,会伤害我们,往哪里逃呢?”另一个说:“我们在膈之上,心之下,‘膏肓’之处,艾灸、针刺和药力都难抵达,他怎能奈何我们呢?”医缓到来后,经过诊断,颇为难地对景公说:“病在膈之上,心之下,已入膏肓,不能采取攻伐的方法,药物也无济于事,无法治了。”后来景公果然不治而亡。于是后人常用“病入膏肓”来指病重难治。
药王孙思邈后来评论时说:“时人拙,不能求得此穴,所以宿疾难谴,若能用心方便,求得灸之,无疾不愈矣。”
膏肓,其实是中医里一对重要的穴位,可对“病入膏肓”起到预防和治疗的作用。中医典籍中有“打开膏肓,百病难藏”、“运动膏肓穴,去除一身之疾”等说法。
“膏肓能主治虚羸瘦损、五劳七伤及梦失精、上气咳逆、痰火发狂、健忘、胎前产后等,百病无所不疗”。
艾灸
膏肓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取穴时,病人坐位,双手交叉紧抱双肩,肘关节贴近胸前,将肩胛骨打开,从大椎穴向下找到第四胸椎棘突下,再旁开三寸处。
1、悬灸法:艾条点燃后放于穴位上方,距离皮肤两三厘米进行熏灸,使局部有舒适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次灸10-15分钟,以局部潮红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
2、艾灸温灸法:将艾灸器具于两侧膏肓穴上,艾灸15-20分钟左右,每日或隔日1次。
运用艾灸膏肓穴进行养生保健,古人多应用于成人(20岁后),一般灸完之后艾灸足三里穴,以防气火壅盛于上。
艾灸养生的方法很简单绿色效果也非常不错,但是在当用艾灸养生的时候特别是家庭艾灸的时候要选择适当的产品,简单方便容易操作的艾灸产品!可以给大家推荐几种艾灸产品尝试一下艾灸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