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报首席记者俞茜茜通讯员方序
在很多人看来,33岁的刘先生(化名)身上有着很多光环:医学博士后、业内精英、年轻有为。尽管从事医学研究,但他还是不禁感慨,自己对疼痛的认识太少了。
莫名的颈椎疼痛,几乎看遍了骨科专家,却始终找不到疼痛的来源。刘先生痛了两年,忍了两年。直到走进浙江大医院疼痛门诊,疼痛原因才水落石出。
对许多患者来说,“疼痛科”是一个陌生的地方。实际上,这个科室和很多人息息相关。
疼痛科到底看什么疾病呢?简单来说,就是诊疗那些以慢性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很多疾病虽然都表现为疼痛,但其本质却包罗万象、错综复杂。这里的医生像火眼金睛的“侦探”,找到疾病的蛛丝马迹;又像神奇的“魔术师”,化解患者久治不愈的疼痛。
两年来颈椎莫名疼痛
却找不到病因
刘先生是杭州人,从事医学基础研究工作,目前正在一所知名高校做博士后研究。
“两年前,我刚开始做博士后研究,实验室里工作比较忙,每天10多个小时都泡在实验室里,最长的时候每天工作超过15小时。说实话,那段时间工作压力、心理压力都挺大的。”
刘先生说,也是从那时候开始,他感觉到自己的身体慢慢发生异样,出现莫名的颈椎疼痛。一开始以为只是普通的颈椎劳损导致,只要休息好了就没事了,没想到后面竟痛得难以忍受。
“那种痛是非常剧烈的钝痛感,就好像骨头和肌肉在剧烈摩擦。”回忆起当时的感受,仍令刘先生感觉到心有余悸。
医院骨科就诊,医生为他开了检查单,做了颈椎的CT、磁共振等检查,可检查结果出来,并没有明显的颈椎问题,如此剧烈的疼痛从何而来?
医生找不到原因,只能开点止痛药,让他在疼痛难忍的时候缓解一下。可止痛药吃下去根本不起作用,还是痛得厉害。
为了缓解疼痛,刘先生尝试过游泳,市面上所有可以缓解肩颈疼痛的仪器几乎都试了个遍。他也曾怀疑,是不是家里的床垫不好,才导致颈椎出问题?为此,他还特意去换了一张新床垫,可疼痛依然没有改善。
两年来,刘先生陆续看了不少骨科专家,医院也去过了,做了很多检查,依然没有找到疼痛的原因。
“白天还能通过工作来转移注意力,可是一到晚上,疼痛感尤其明显。好不容易睡着了,没过多久又被痛醒,一个晚上要醒来10多次。”
刘先生说,那段时间真的很痛苦,不仅身体上忍受着剧烈的疼痛,精神压力也很大。不知道这疼痛是怎么来的,更不知道怎么缓解。
被确诊为“纤维肌痛综合征”
这种痛比生孩子还痛
后来,刘先生在一次学术交流中,偶然遇到一位疼痛科医生,聊起自己的“怪病”。对方听了他的描述后,建议他去疼痛科就诊。
“之前我一直以为自己是颈椎管狭窄压迫神经引起的疼痛,所以从头到尾都在骨科就诊。对于疼痛科,我真的不太了解。”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刘先生挂了浙大二院疼痛科严敏主任医师的专家号。
严敏教授根据刘先生的症状,以及检查发现有明显的压痛点,诊断他得的是一种叫“纤维肌痛综合征”的疾病。这种疾病的发病原因仍不十分明确,特点是中年女性高发,男女发病比例为1:5,虽然男性发病率比女性低,但往往症状更严重,疼痛感更强烈。
做了疼痛评分,疼痛指数到达8级,堪比女性分娩疼痛。
“虽然没有体会过生孩子的痛,但我以前打篮球时不小心摔伤,脚踝骨折做了手术,都没这个‘怪病’来得痛。”刘先生说,回想自己活生生痛了两年,生活质量和精神状态都很糟糕,真的是不堪回首。
经过两个月左右的药物治疗,目前刘先生的颈椎疼痛消失了,工作和生活都恢复了正常,现在两周来复诊一次。
妻子全身哪儿都疼
夫妻生活出现裂痕
终于在这个科室确诊了这种“怪病”
浙大二院疼痛科主任严敏教授说,临床中发现,纤维肌痛综合征的发病率并不低。主要症状以颈肩背部疼痛为主,并且有明显的压痛点。但几乎所有的检查都是阴性的,特别容易被误诊或漏诊。很多患者虽然痛得不得了,但医生往往会认为患者没有得病,只是心理作用。
除了疼痛,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还伴有睡眠不佳、疲劳无力、情绪易激动或有不同程度的焦虑甚至抑郁。这些症状也会影响到家人,所以“一人得病,两人看病”的情况在门诊并不少见。
前不久,严敏教授就接诊了一位40岁出头的女患者,姓姚。来的时候愁眉不展,带了厚厚的一沓片子和化验单。她全身疼痛已经2年多了,严重影响生活,两年来看了许多医生,做了数不清的检查,结果都是正常的,医生说她没有病,只是心理作用,让她去精神科看看。
可姚女士却实实在在感受到身体上的疼痛,“我浑身很痛,但这种痛说不清楚,没有人理解我,有时候想想真的不想活了!”
同样痛苦的还有姚女士的丈夫,自从妻子得了这个“怪病”,经常夜里要起来给她按摩,自己也睡不好,白天工作力不从心,甚至连夫妻生活也受到了影响。
姚女士到浙大二院疼痛科就诊后,严敏教授是第一个明确告诉她“你是得病了”的医生。她的“怪病”,是由“纤维肌痛综合征”引起的。
“纤维肌痛综合征”需要按时、规则的服用药物来缓解症状,冲击波等物理治疗可缓解疼痛,阳光下的户外活动可以改善患者的状态,同时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也很重要。等疼痛症状慢慢缓解、睡眠质量提高后,就可以逐渐缓慢的减药直至停药。
经过两个月的药物和自身调整,姚女士的症状基本缓解。她非常庆幸自己两个月前走进了这个“陌生的科室”,更庆幸遇到一位好医生。
我国慢性疼痛患者高达万
只有不到65%的患者
前往医疗机构就诊
疼痛是很多病症的伴随症状,是每个人一生中体验最早、最频繁的一种感受。
严敏教授说,许多人尤其是老年人,当出现疼痛时,普遍认为疼痛只是一种症状,忍一忍就过去了。其实不然,疼痛本身就是一种疾病,是身体发生疾患的“求救信号”。特别是慢性疼痛,是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严重问题。
在医学上,慢性疼痛指持续3个月以上原发疾病或组织损伤愈合后持续存在的疼痛,已经成为继心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的第三大健康问题。
我国遭受疼痛折磨的慢性疼痛患者高达万,其中只有不到65%的慢性疼痛患者前往医疗机构就诊。在一项针对名65岁以上患者的调查中,约50%的患者每天都有疼痛感,21.6%的患者未接受任何止痛药物或其他镇痛治疗。
有统计显示,50%以上的慢性疼痛患者,疼痛持续时间至少为2年,20%的慢性疼痛患者疼痛持续时间20年以上。47%的慢性疼痛患者因疼痛导致步行困难,65%的患者因疼痛导致睡眠不足或无法入睡。
为了提高人们对疼痛的认识,国际疼痛学会把每年10月的第三个周一定为“世界镇痛日”。自年起,中华医学会又将每年10月的第三周设为“中国镇痛周”,今年已是第16个“中国镇痛周”,主题为“全球预防疼痛年”。
急性期疼痛持续超过一个月
如果不加以干预
会变为慢性疼痛
有些急性期的疼痛如果持续一个月还没有缓解,又没有进行相对应的处理,神经功能会慢慢发生改变,患者对疼痛的感受会越来越敏感,疼痛程度也会逐渐增加。
严教授曾接诊过一位70多岁的大伯,姓杨,来自江西。20年前,杨大伯因为严重的胃溃疡大出血,手术切除了大部分的胃。手术后,他一直感觉到伤口部位隐隐作痛。刚开始疼痛不是很明显,他也就一直忍着,没想到忍痛七八年,疼痛感越来越剧烈。
杨大伯一直怀疑是早年的胃部手术没做好,后来因为痛得实在没办法,他要求做剖腹探查,找到疼痛的原因。可医生手术开进去,并没有发现任何异常。
这些年来,杨大伯一直被莫名疼痛折磨,吃了止痛药也不管用,他还怀疑自己是得了恶性肿瘤或其他未知的疑难杂症。为此,医院所有的科室,做了很多检查,可结果都是正常的。
直到四年前,杨大伯来到浙大二院疼痛科就诊,这才找到疼痛的罪魁祸首,是因为20年前手术后的疼痛没有及时处理,从而引起长期的慢性疼痛。
“像这样的病人并不少见,不少手术后出现持续疼痛的病人,不知道如何缓解疼痛,长期忍受着疼痛折磨。”
严敏教授提醒,其实疼痛本身是一种疾病,不能忍。有慢性疼痛及疼痛持续时间超过一个月的情况时,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对疼痛进行评估,以明确疼痛类型及原因,并进行针对性的干预治疗。
严敏教授现任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疼痛科医师分会常委、浙江省医师协会疼痛科医师分会会长,对各种疑难疼痛疾病的诊疗有着丰富经验。这些年来,她一直致力于推广全省同质化疼痛诊疗,每年深入社区及省内各地市,进行疼痛治疗的科普巡讲,让更多市民了解疼痛,远离疼痛折磨。